目录 网讯 牛肆 丝露集 网里乾坤 网萃 读者来鸿 上一篇 下一篇

·司静·

               (一 )

  一年前回国,收获之一,是在西安民乐园一家租售婚礼服装的小店里,买到
了一件大红的龙凤装。

  还记得那天,热得要命。在古城的闹市区走着,忽然就那么想买一件极中国
式样的衣服。旗袍似乎并非我所想要;却梦想一件大红绸底,上用无数金银线和
亮片缀成龙凤花朵图案的最土气的套裙。跑了几家大商场,有生意极兴隆的“民
生”,也有不那么景气的“唐城”。服装柜台现在也像国外,开架,随便挑,随
便试,但新潮衣裙的海洋中,好难找到一点民族服装的痕迹。问售货员,人家一
脸惊讶,“谁穿那个式样的衣服啊?!”

  是呀,大街上浓妆淡抹的少女们,着装无论小巧或大方,一律是赶新潮的。
可以想见,即便在最中国式的节日如春节里,少男少女们也是西服呢裙的了。我
们这些久在国外的人哪,开始怀念起一个我们并未经历过的古旧年代了。在民乐
园一间小店里悬挂的这件“大红袍”,是我站在公车里向外张望时偶然发现的。
之后又不远万里地背到美国来。挂在衣柜里,欣赏灯光下那无数的小亮片,心想
什么场合才能穿呢。

               (二)

  “就穿那件红的龙凤装!”音乐家在电话里吩咐道。她的学生们将在休斯敦
国际节上表演古筝合奏与独奏,请我作她们的节目主持。欣欣然,惴惴然,我答
应了。

  于是国际节那天,也混在演员中间,做演出前的准备。表演者一律穿旗袍。
我早早换好我的“报幕服”等在一边。想象着十余个穿着举止典雅贤淑的中国女
子在舞台上优美地演奏古筝,一定是优雅极致了。

  演出厅设在公共图书馆里,图书馆大厅里同时举办中国京剧服装展览。极精
致的戏装在灯光下泛着温柔的光晕,三三两两的游人逡巡其侧,观赏服装,阅读
介绍。一家电话公司为作广告,请了人为国际节的游客免费拍摄即时照。

  “你的这身衣服真漂亮!”有熟人赞道,“要他们给你照一张啊!”

  是个好主意。我放下手里的拎包,选好角度。照过之后,义工问我,可不可
以再照一张,有个老太太想要。我说,当然可以啦,一面注意到一位白发老人含
笑望着我。我便向她招手:“我们一道照啊!”她却摆手:“你照一张送我好了
,我穿了雨披,会把相片弄难看了。”

  于是认认真真给她留影。她高高兴兴接了,显影之后还比较哪张上人更靠中
间一些。我由她先挑了去。

  “你这身衣服,是平常穿的吧,不象那些戏装。”她说。

  “在中国,是新娘子穿的。”我说。

  “真好看,”她上上下下打量,“真好看。”

  “一会儿有个演出,中国民族音乐。”我顺便告诉她。

  “是么?什么时候?在哪里?”她眼睛一亮。

  “快开始了,我带你去吧,”我说,“我刚好要主持演出。”

               (三)

  “你刚才照了张相是吧,有个老太太坐在观众席上,喜滋滋地看呢。”等着
演出开始,在大厅门外,一位朋友小薇对我说。

  “你眼睛好尖哪,”我说,“那张照片又不大,你就认出是我了。”

  “我没看见,是张艾看见了告诉我的。”她说。

  时间差不多到了,十余位文静的中国女子拎了装古筝的大琴盒,许多中国人
义工帮助拎了琴架子,开始鱼贯入场。

  张艾从观众席上走到舞台跟前来。“那儿有个老太太,在看你的相片,可想
跟你说话呢,你能来一下吗?”

  “演出马上就开始了,等一下演出之后吧。”我说。

  很典雅的演奏。说真的,过去在国内也没有机会看现场的民乐演出,总在小
小的电视屏幕上看到那么几把琵琶胡琴扬琴之类的,似乎也从没有觉得那种亲近
。今天看了演出,却恨不得自己也是那屏息凝神,专注地拨弄琴弦的中国女孩子
中的一个了。《花雨》,《彩云追月》,《粉蝶采花》,《浏阳河》。音乐的优
美之外,就见东方女子的优雅了。

  曲终人散。那个白发老太太又拄了拐杖,慢慢走上前来。

  “能给我签名吗?”她问。

  我的天!

  不是音乐家的我,真真受宠若惊了。

  其实很自然。想到迪斯尼的“护照”。我曾冒了细雨在Epcot Center里所有
“国家”跑个遍,必恭必敬地呈上在礼品店买的“护照”,认认真真贴好“印花
”,请各国“大使”签证。法国还是最傲慢,一个“Bonjour”就把人打发了,
日本则按发音把名字用片假名译过去,加上欢迎词,不厌其烦地竖写了长长的一
片。最有趣的是摩洛哥的那个美少年,一笔曲里拐弯的字,从右往左写得飞快。

  给老人花花地签了我的名字。“真艺术。多谢你,这照片和演出,是我在国
际节的最大收获!”她说,“我去过亚洲,日本和泰国。争取下一次到中国!”
老人满心高兴地走了。

  那本“护照”,我至今还时时拿出把玩。

               (四)

  天公不作美。国际节两个周末,这第一天就是阵雨。露天搭设的舞台,有些
演出就泡了汤;卖纪念品的摊点,也多少损失些物品与生意。

  向晚雨霁,我换去那身鲜艳的红装,重新穿上舒适的T恤衫牛仔裤旅游鞋。
衣服背在包里,和几个科大校友一道,在这休市下城临时搭起的舞台与小贩摊点
之间闲荡,一面商议去哪里晚餐。无数中国人和外国人在各处作义工,我们几个
也是在“中国村”“收工”后,才有这份悠闲。

  今年休斯敦国际节以中国为主题。很高兴看到这么多同胞的欢快面孔,认识
不认识的,读得出彼此心中的快乐与自豪。就像在迪斯尼Epcot Center的“中国
”,观赏完介绍中国的环幕电影之后,游人热烈地鼓掌,我的心中也有无尽的快
慰。华人在海外,散在各处,可以说日日就被淹没在工作里了,穿西装也好牛仔
裤也好,反正是被同化成学生,工程师,科学家,打工仔……平时是散向四方无
觅处,周末呢,过去只有那么几个去处,不是餐馆就是菜市场。但餐馆毕竟是吃
饭的地方,而菜市场呢,彼此见面打声招呼,又不知为何面孔上都泛些黄黄的倦
意。现在华人的组织越来越多,也才慢慢相信有那么多善良而优秀的人在这异地
不懈地寻觅。不久前我们大陆人为主的合唱团也成立了,于是又多了几十个热心
而多才多艺的好朋友和一个周末的好去处。

  国际节。中国为主题。似乎也在提醒我们这些散在生活四处的同根的人们,
大家聚在一道,可以有这样会心的笑颜,这样优雅的文化。

  记起近日才有心翻阅的《新唐书》。“凡天子之服十四……”史书里洋洋洒
洒地记录着上至天子下至命妇的各种服装,从祭天,加冠,上朝,远征,礼宾,
宴客,远游,还朝到闲居,都规定得详详细细,连帽带的颜色,革带搭勾的质地
都有说明,每一套衣服里里外外各个部份的质料,颜色,甚至尺寸,就详尽得不
必列举了。过去古文学得不够,脑子里翻检一下,只不过几篇中学课文而已。现
在有心看几眼“统治阶级”修的“正史”,也才稍稍明白了中国何以被称作“礼
仪之邦”了。

  民俗民风,想来两千年的渊源,毕竟生命力太强,快餐卡通片流行音乐的进
攻之下,也不必担心其衰败。“独立自主”的年代里,每年春节的一件新布衫就
是小姑娘一年最大的盼望之一,全民皆“灰”的着装,也确只有儿童才有点“花
朵”的艳丽。那时破四旧还来不及,谁敢去慨叹民族服装的没落。印象里似乎只
有地主婆才绫罗绸缎,少数民族的少女才花枝招展。现在,吃饭之外有了闲钱,
橱窗里龙凤袍也就大大方方地与白色婚纱并立。也许有了条件后,新东西学得来
,好的旧家什也拾得起吧。当初砸孔庙需要勇气,今日重新认真检视中华文化,
也需要勇气。不惮进入现代,不畏回归传统,以中国人思想的活泼开放,两者是
不难同时做到的。

  在路边小摊上买些零食边走边吃的情趣终于不够吸引几位男士,一行人决定
离开国际节,开车去餐馆吃中餐。临走前路过一家商业公司的广告摊,几个人上
前玩抽奖游戏。我也填了姓名地址,得了个钥匙圈,之后就站在众人后面等着。
这是家美国公司,义工里没有中国人。一个高高个子,三四十岁的白人女子在摊
位上招呼着。她抬起头,我认出她来,冲她笑着招招手。

  “怎么,你认识她?”有人问。

  “刚才在女休息室换装时聊了几句而已。她今年秋天要去中国呢。”

  “去旅游?”

  “去收养一个小姑娘。”我回答,“她为这个可兴奋了呢。”

五月十四日,一九九七

(寄自美国)


目录 网讯 牛肆 丝露集 网里乾坤 网萃 读者来鸿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