既然日语已拼音化为何还使用汉字呢?ZT



所有跟贴·加跟贴·新语丝读书论坛http://www.xys.org/cgi-bin/mainpage.pl

送交者: 隙缝人 于 August 18, 2002 23:13:53:

既然日语已拼音化为何还使用汉字呢?


日语和汉语是两种不同语系的语言,但是日文使用大量汉字。
  1。 现代日文里的文字形态:现代日语是用汉字和两种日文拼
音字母平假名和片假名三种字体书写的,有时还夹用英文缩写字母。
日文里的汉字包括日本国字和日式简体字。
  2。日语的音节字母:日本根据汉字书写方式为日语创造的音节
字母叫做假名;草体的假名叫做平假名,正体的假名叫做片假名(主
要用以拼写外来语);它的字母表称为五十音图。

  3.汉字的读音:日文中汉字的读音有训读和音读之分。训读是
借用汉字及其意义而按照日本民族语言的读法发音。音读是日本引进
汉字时所转录的汉语读音。由于日本引进汉字的时代不同,汉字在日
文中的读音保留当时的汉字读音。隋朝以前随着佛教传入日本的汉字
读音称为吴音,隋唐之世随着儒学传入日本的汉字读音称为汉音,而
唐朝以后传入的汉字读音称为唐音(字数甚少)。由于皇室曾多次训
令臣民以汉音统一汉字的音读,而佛教僧侣阶层坚持以吴音诵读佛经,
因此至今许多汉字同时存在两种音读法。日文中汉字的音读是在引进
汉字的过程中根据日语语音的特征“有取有舍,有所改造”地接受汉
字古代的吴音和隋唐的汉音的,与当时的汉字读音也不完全一样,与
现代汉语的读音相差得更远了。

  4.日文的语法词尾变化:日语中的动词、助动词、形容词和形
容动词有着比汉语丰富得多的语法形态变化,这种变化的日文叫做活
用,加上日语的格助词,构成与汉语的明显差别。

  5.日文里的国字:日本人利用汉字的表意偏旁造字方法创造的
用来表达日本特有的事物或概念的汉字体日本文字,为数不多,至今
确认的约500字。例如:“火字旁加田”读作hatake,旱田
也。“木字旁加神”读作sakaki,祭神之木也。

  在困难时期学过一点日语,没有达到能够交流的水平就终止了,
但是对于日语中汉字的读法和用法的特殊性的印象却相当深刻。上周
购得李月松著《现代日语中的汉字研究》(248页)上海教育出版
社1989年9月出版,系“八五”国家社会科学规划基金项目,可
见该书的重要性。一气读完,感触颇深,结合前一段时间的中国文字
改革讨论,觉得该书根据日本的文化实践把汉字作为表意文字的优点
和由此引发的问题都讨论得淋漓尽致了,这是一本汉字优越论者不可
不读的书。日本人确实崇尚汉字文化,作者也是站在汉字优越论的立
场上来写这本书的。他在绪论的第一节“从限制汉字到汉字复活”中
就开宗明义写到:[在日本的社会中,知道汉字,尤其是清楚古代、
近代汉字的人,都被认为是有教养的人,即使在明治维新以后浓厚的
西方色彩的社会中也不曾改变。明治以后,虽然汉字被限制使用,但
对于会读会写汉字的人的尊敬仍没有改变,日本人仍然根据这一崇拜
汉字的传统接受教育。所以现在有很多日本人发出感叹“现在的年轻
人不认识汉字”、“不会写汉字”,这也是事实。] 

  该书详细地介绍了日本引进汉字的历史过程和在引进汉字的过程
中根据日本音韵的特点“有取有舍,有所改造”地接受汉字古代的吴
音和隋唐的汉音的资料,对于百多年来日本实行限制汉字数量的政策
的艰难曲折的历程也提供了大量的资料。他重点介绍了汉字在日语里
的功能,而很少讨论日本实行限制汉字数量的政策的理论基础和由此
所带来的好处,甚至没有提及日本的音节字母(假名)的创造过程。
要知道,如果没有假名的创造,是无法使用纯粹的汉字书写现代日语
的。论述既有偏袒,对于本书的结论或推论,我们也只能采取“仁者
见仁,智者见智”的态度来看待了。读者阅读这样的专著也同吃东坡
肉一样,除了欣赏其烹调的色香味之外,关键还在于你要科学地判断
它对您有什么好处;并不是说因为它正合您的口味就一定对您有好处;
如果您本来就患三高症,还可能有害健康呢。
  
  一. 日本引进汉字,并创造了自己的音节字母(假名)。

  古代日本没有自己的文字。大约从公元5世纪开始,日本通过朝
鲜引进了汉字作为记录日语的文字,开了日本“文”化之先河。到了
隋唐盛世之际,日本曾有目的地大规模地派遣使团和留学生来中国有
系统地学习汉字和汉语来以富自己的语言和文字,从而奠定了汉字作
为日语书写符号的基础。至今1600多年,汉字在日文中生了根,
发展了一些创造性的用法,由只用汉字的音记录日语的音,到保留汉
字的语音和意义作为日文的汉字词汇,又大量用日本的语音攀附汉字
的义从而改变了汉字的读音,还有半日语半汉语的混合词汇,各种办
法都使用过了。应该令我们中国人汗颜的是,日本人竟然“青出于蓝
而胜于蓝”从我们的汉字书写方式提取了拼写日语的音节字母表(五
十音图)。不过,日语和汉语本来就是两种不同的语言。日语中的动
词、助动词、形容词和形容动词有着比汉语丰富得多的语法形态变化,
他们要想使用我们定型的方块汉字来书写有语法词尾变化的日语,本
来就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但是“天无绝人之路”,五十音图的创建
使日文逐渐解决了这个难题。“罗马城不是一天建成的”,这是一个
漫长的历史过程。

  二.混乱的日语书写形式

  文字总是要和语言挂钩的,不然怎样书写语言呢?日文中的汉字
是在不同的历史时期里从不同的地区引进的,这期间汉字的形态变化
不大,可是读音却有了不少变化。因为汉字本身的表音功能本来就比
较弱,表意也是人为附加上去的。汉字的读音本来在不同的地区就不
统一,而日本最初引进汉字又是从朝鲜转口而来,展转口授,准确性
本来就很难讲,而且引进了这么多汉语书写符号,又同时交叉地用来
记音和表意,自然难免会发生词义混淆,有时还要出偏差。比方,对
于后世出土的“汉委奴国王”金印上的“委奴”二字,究竟怎样读法,
是表音还是表意,是否是有侮辱性的鄙词,就要考古学者煞费苦心了。
汉字给古代日本文化带来了生机,也留下不少问题。日本的历代皇室
都注意到了这个问题。公元683年天武天皇就曾命儒官造新字(后
称日本的国字)一部44卷,原书流失,看来效果不大,只留下一些
国字。奈良、平安朝交替时期(公元800年前后),朝廷曾多次训
令以当时的汉音代替古代的吴音以统一汉字的读音,直到1923年
(大正12年)发表了《常用汉字表》,汉字读音混乱的现象并没有
多少改进。其间日本几乎使用着所有的五万个汉字和一些自造的国字,
加上直接使用假名拼写;有实意的基本日语词汇一般都可以有汉字、
平假名和片假名三种写法,而许多常用汉字有两三种读法(训读、吴
音、汉音甚至还有唐音)。有的一个汉字有三四个音节,也有两个汉
字读几个不知道属于哪一个的几个音节。这就使日文的书写系统和汉
字的读音和用法处于极端混乱的状态。一句话该怎样写和怎样读,就
看你的文化素养了。经常是,说出来的话语不知道怎样写,而写出来
的话语又不知道怎样读,这就严重地阻碍了日本的教育和文化发展。

  三.日文限制汉字数量的政策

  早在德川幕府之际就有《汉字废止之议》,到明治以后语文改革
才具体化,终于1923年发表了《常用汉字表》(1962字),
开始实行限制汉字数量的政策;1931年修定为1850字,19
42年国语审议会又提出《标准汉字表》(常用汉字1134字,准
常用汉字1320字,特别汉字74字,合计2528字)。其间由
于关东大地震和二战时期日本军国主义的锁国排外情绪,阻碍了这次
文字改革的推行。真正的汉字限制案是在二战结束日本投降后在占领
军的督导下昭和内阁于1946年公布的《当用汉字表》(1850
字)和《现代假名使用》,1948年和1949年又补充发布了
《当用汉字音训表》和《当用汉字字体表》。持续推行这些规定30
年后,于1981年在当用汉字表的基础上增加95个汉字重新公布
了《常用汉字表》(1945字)。至今日本限制汉字数量的政策已
经推行半个世纪了。因为《常用汉字表》“不收录以地名、人名为主
的固有名词”,因此日本现代社会上还使用着1000多个《常用汉
字表》以外的汉字。至此日文才算有了比较规范的书写形式。

  四. 日本的音节字母(假名)的功绩

  必须看到一个事实,日文之所以能够使用汉字和能够限制汉字的
数量,都要归功于日本的音节字母(假名)的存在。日本1946年
公布的《当用汉字表》在前言的“使用注意事项”一栏里有以下说明:

  1. 用《当用汉字表》中的汉字不能记载的词语,换成别的语
词表达,或用(平)假名书写。(注意,为了限制汉字,日语曾不惜
改变词语!他们也确实这样做了。)

  2. 尽量使用(平)假名书写代词、副词、连词、叹词、助词、
助动词、[还有,接头词、结尾词、拟声词、拟态词]。(注意,这
些正是我们所说的“虚词”!)

  3. 使用(片)假名书写外国的人名、地名。(注意,这些是
数量最多的专用名词。)

  4. 使用(片)假名书写外来语。

  5. 使用(平)假名书写动物和植物的名称。

  6. 使用(平)假名书写假借字。(假借字往往是具有实意的
汉字,对于阅读理解有误导作用。)

  此外日文还使用汉字加假名(旧称“送假名”)的混合词代替纯
汉字词,以帮助提示词中汉字的读法、意义和语法变化(活用)方式。

  (注:*上文括弧里的字是本文作者为了缩短篇幅而归纳添加的。)

  实际上,“使用注意事项”巧妙地根据日语的词性和部分词义分
类,使用假名代替汉字而达到限制汉字数量的目的,这是日本整理和
限制汉字的特色!这样一来,就把当时日文里使用着的50,000
多汉字一下子减少为约3,000字,才使真正的普及教育成为可能。

  五. 日语读写系统存在的问题

  (1) 日本的音节字母(假名)是有缺陷的。首先因为它是
“音节字母”,而且它脱胎于汉字又仿照方块汉字的外形也写成方块
状,与方块汉字紧密地排列在一起构成日语的书写体系。假名不但占
空间大而且显得很松散、没有整体性;离开了汉字,就像把西文文章
里把词间空格都取消了一样,变得混沌一片,在感官上失去了文字的
感觉,看上去不像文字。因此全部使用假名书写日语,叫人读起来是
非常吃力的。也许只要日本不改变自己的音节字母(假名),汉字是
不会从日文里完全自动消失的。这正是该书第13页上所描述的“现
代的日本人,在读英语、罗马字、假名专用文和尽是汉字的汉文和中
国的文章时,都会感到没有节奏感。而读汉字假名混合文时,就感到
这种节奏感。”实际上平假名写成的少量虚词加在大量的汉字词和片
假名外来语之间正起到了西文词间空格的作用,这是日文假名的妙用。
应该承认,尽是汉字的中国文章读起来没有节奏感本身就是因为汉字
没有词间空格,古代汉字文稿连标点符号都不用,这个问题就更严重。
道理是明显的。  

  从民族语的特点来看,日语音系比较简单,音节字母(假名)不
足50个,加上浊音和拨音,用A, I, U, E, O, k,
 s, t, n, h, m, y, w, g, z, d,
 b, p, j, -n等不到20个音素字母就能拼写全部日语
的发音。日语只有250多个(?)不同的音节。据统计日语的同音
词占日语词汇的36.4%,这是一个令人迷惑的比例!据说不用汉
字就要引起大量的词义混淆,反过来讲,这一定也与引进数量如此多
的汉字不无关系,正像书中援引的例子:日语动词“看、见、观、视、
诊、览”都读作miru ,“采、取、执、捕、盗、撮”都读to
ru等等。这些同音词在意义上的差别,除了由上下文判断外,完全
靠汉字附加上去,这是一种极为特殊的文字作用,是否值得推荐是值
得商榷的!

  (2) 日文中汉字的读音不统一

  尽管日本人确实崇尚汉字文化,还花了很大努力将汉字日本化,
把绝大多数日语的实意性词汇都用汉字来表记,但是对于日本文化来
说汉字毕竟是外来的。日本虽然非常细心地采纳汉字的表意功能,经
过近50年来的语文改革,在汉字读写方面确实作了很大改进,但是
多数常用汉字在不同的组合中都有不同的读法,而大量在汉语里读音
不同的汉字词到了日文里有变成了同音词,这本身就是严重的缺陷。
因此,该书在第四、第五两章里对于汉字在日文里的表意功能作了过
分的颂扬,是未必合适的。

  该书为日文煞费苦心、七拼八凑地根据日语的读法攀附汉字字义
的书写方式引用了了“形态素”和“形态音素”等名词来加以解释,
实质上就是西文的所谓不规则变化。日本绝不是专为汉字而产生这些
不规则变化的,而是因为引进汉字,并强行把日语的音攀附于汉字的
义所出现的现象。比方,把“私、立、私立”分读作“wataku
shi, tateru, shiritsu”;使用汉字来区分
kajin 是“家人、佳人、歌人”这本来就是引进汉字词所造成
的问题。 至于把像日语动词miru分别攀附在“看、见、观、视、
诊、览”上以汉字给日文附加上语言里本来就不存在的形态意义,这
是日本自设的一种特殊文化现象,也是日文同音词多的原因之一。它
这样做对于中国人学习日文倒是更方便了,但是对于日本人不是额外
的负担吗?

  (3)日文做不到文字和语言一致

  应该说日本近50年来语文改革的成绩是巨大的!日文里汉字的
读法在汉字词组和送假名的帮助下解决了不少问题,在很大程度上解
决了日语的读写规范问题,使实质性的普及教育成为可能。应该说在
日文现有的书写系统条件下能做如此的改进已经不错了。但是仍然有
许多毛病。文字不能总是不与语言挂钩的。日文里的汉字不光有日语
读音(训读)和吴音、汉音、唐音等不同的音读,还有中国的人名、
地名的中国读法。书中谈到日文汉字人名和地名的写法,但是并没有
规定人名、地名所用的汉字采用那种读法。一个地名一半为音读一半
为训读是不符合日文命名习惯的。如果一个地名用音读(例如:武昌)
而另一个地名用训读(例如:汉口),那么当这两个城市合并成“武
汉”时,它的新名该如何读呢?所有这一切关键还是:“我告诉您,
您写得出吗?”和“我写出来了,您读得出吗?”按照日文现有的读
写规范,这个问题是很难解决的。不管人名、地名的学问有多深,光
看该书第96,172,183页所列的日本的地名、人名辞典就2
0多本,由此可见这个问题多么令人头疼!日本对于特殊的人名用字、
公文的用字和书信的文体都有许多规定,可见在日本为文的艰辛。

  (待续)  






所有跟贴:


加跟贴

笔名: 密码(可选项): 注册笔名请按这里

标题:

内容(可选项):

URL(可选项):
URL标题(可选项):
图像(可选项):


所有跟贴·加跟贴·新语丝读书论坛http://www.xys.org/cgi-bin/mainpage.p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