彼此彼此。ZT评论:窃听事件反映西方自由人权理念的力量


所有跟贴·加跟贴·新语丝读书论坛

送交者: ak7O 于 2011-07-26, 06:16:52:

回答: zt从温州动车追尾事件看中国社会体制优越性 由 oztiger 于 2011-07-26, 06:04:56:

嵇伟

BBC中文网记者

英国《世界新闻报》电话窃听事件的调查向纵深发展,该报停刊;两名英国高级警官辞职;最早揭露电话窃听的记者突然被发现死亡;连首相卡梅伦也因为任命该报前总编作公关主管而被牵连,甚至有议员已经呼吁首相辞职。

中国官方网站新华网今天(19日)头版头条的标题是“‘窃听门’暴露西方国家新闻观的虚伪本质”,文章引述一些专家的观点,认为这一事件是对西方的自由、人权理念的巨大反讽。

《光明日报》的光明网18日刊登评论文章“从窃听丑闻看西方自由主义新闻观的困境”。文章说,对全世界的新闻从业人员而言,这场丑闻动摇的不仅仅是新闻集团的根基,它还破坏了新闻自由与新闻良知的基本准则,迫使人们重新审视西方自由主义新闻观所面临的现实困境。

一些网友也评论说,这一事件说明西方的假民主和独裁政府的行为非常相像,被奉为言论自由、法律公正的西方社会,只不过是虚伪地宣传它有新闻自由,实际上都是利益驱动,而政客也是嘴里说的与私底下做的完全不同,导致“窃听门”事件的出现。
阴暗面与多元化

但是另有许多人认为,正因为英国坚持的是自由人权的理念,才使得电话窃听丑闻公之于世,而且还在往纵深追究,甚至不惜牵扯到曾任命《世界新闻报》前总编库尔森做政府公关主管的首相卡梅伦。事件的发展正说明民主与法制在西方国家的力量。

BBC中文部《中国丛谈》前主编及香港《信报》前总编邱祥钟先生在接受BBC中文网采访时认为,西方媒体就像西方民主一样的确有阴暗面,但它的大前提是多元化和自由。与专制国家、独裁国家和共产党国家媒体最大的不同,是西方媒体绝大多数是私营的,即使少数有公营性质,也不是类似中国那样由党和政府直接控制、被作为政府宣传工具的媒体。

以逐利为目的的新闻的确难以做到真实客观,这一点在《世界新闻报》的电话窃听案中已经清楚显示了。但邱祥钟先生指出,由于西方媒体的多元化和自由,而且公众的公德心和道德观念普遍较高,所以在打破道德底线和触犯法律的行为被揭露后,相关者会受到处罚。

但在今天的中国,媒体的商业运作现象非常普遍,比如不断出现的新闻造假和记者“封口费”等现象,而这种商业利益驱动再加上缺乏自由人权的理念,会令公众更担忧。

资深媒体人邱祥钟认为,今天的中国媒体不仅没有起到应该负有的传播信息和监督的责任,而且在被政府当作工具的同时,也被许多商业机构当作工具。但他肯定了今天中国为数尚少的一些媒体和记者也在为实现舆论监督而奋斗,他们尝试揭露政府或商业公司、尤其是国营企业的问题,但这些媒体和记者的处境会变得很艰辛,会不断受到打压。
政客与媒体的关系

英国的电话窃听丑闻中涉及的一个重大话题,是政治家与媒体的关系。资深媒体人邱祥钟认为,在西方,政府即使想拉拢与媒体的关系,也只能像新华社文章中所说的把媒体变成“隐性的宣传工具”,却不能公开这么做,不能像中宣部那样直接下令,指示媒体什么新闻可以登,什么新闻不能登。

尽管西方国家的政界和新闻界中也有人想利用两者的关系来谋取好处,但一旦被揭露,在民主制度的社会,这些行为即使能长期隐瞒,最终也会受到指责和惩罚。

这次在英国发生的电话窃听事件,不仅《世界新闻报》的前负责人们,连国际媒体大亨默多克父子也必须接受议会公共听证会的质询,而且伦敦大都会警察总监和副总监也为此辞职,甚至有媒体暗示,接下来受质询的将会是首相卡梅伦。

没有人能想象,如果类似的事件发生在中国,警方高官或国家高层领导人会遭受媒体舆论和法律程序的如此公开、激励的质疑,并因此实质性的影响他们的职务及政治前途。

反过来说,电话窃听丑闻在暴露出西方媒体阴暗面的同时,也反映出西方的自由和人权理念的力量,反映出社会与公众有监督政府、警方和媒体的权利与权力。而这些恰恰是不可能在今天的中国出现的。




所有跟贴:


加跟贴

笔名: 密码: 注册笔名请按这里

标题:

内容: (BBCode使用说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