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韩寒《杯里窥人》从命题的“纸”变成作文的“布”应该质疑什么?


所有跟贴·加跟贴·新语丝读书论坛

送交者: OldMountains 于 2012-01-26, 14:19:00:

有人说,看着纸却写布,是文学创作发挥的自由。这个当然不成立,因为这种改动显然对文章没有任何影响,徒然干扰自己临场思路,徒然有不扣题的风险。从文章结果看,韩寒不应有任何动机临场那样改。

如果真是韩寒作的,应当可以有解释,比如其开始想改成布,就布发挥作文章,但后来行文觉得没必要走那个思路,放弃了,但限时作文,不可能再改了,云云。这也会合情合理。

而当场和事后周围有关的人必然会问及。韩爸第一个就会问,考官也会问。这是正常人的好奇心。这也会是很好的花边,名人轶事。韩父等周围的人事后会挖掘,津津乐道。

问题是,这个细节,竟然没有人当时问,事后讲。大伙一齐失去了本来非常正常的好奇心。这才是非非常奇怪的。

同理,如果纸确实如网友实验的,不会在一小时内沉下去,则作文说沉下去了,也确有可能真是韩寒临场开始时的预计而已--最后它没有沉又怎样?但是,这些轶事(如果有的话)没人谈论,是非常非常不正常的。

合理的高度怀疑就是,这些轶事未曾存在过。不是出题的纸变成作文的布,而是预写的布不幸临场变成出题的纸。

或问,假如说是事先漏题事先写作,那么临场韩寒把布改成纸,不是举手之劳?为什么要留“马脚”?答曰,如果是全文背诵临场默写的,那么这种小改动有可能导致背不出来,断了线。

总之,无论韩寒是真写还是默写,纸-布的差异都可能有实际的解释。但不能解释的是当事人诸位对这个有意思的差异集体缄默。




所有跟贴:


加跟贴

笔名: 密码: 注册笔名请按这里

标题:

内容: (BBCode使用说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