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11:十年兴衰两茫茫(宾拉登赢了?)


所有跟贴·加跟贴·新语丝读书论坛

送交者: 潜伏九号 于 2011-09-09, 18:07:34:

9•11:十年兴衰两茫茫
英国《金融时报》中文网专栏作家 魏城 2011-09-09 (www.ftchinese.com)

有些物件,需要拉开一些空间距离,才能看清其全貌;有些事件,需要拉开一些时间距离,才能把握其意义。

9•11就是这样一个历史事件。

我仍然记得,9•11恐怖袭击事件发生后不久,许多学者、时评家、政界人士马上就为它赋予了极高的重要性,有人断言,21世纪就是从9•11这一天开始的,有人认为,9•11正式揭开了美国学者亨廷顿所预言的“文明之战”的序幕。

十年过去了。今天人们如何看待9•11呢?

美国卡内基国际和平基金会访问学者大卫•罗特科普夫最近写了一篇文章,列举了这十年发生的比9•11更重要的十件大事。第一件是中国和“金砖四国”中其它诸国的崛起,最后一件与9•11有关,但并非9•11本身,而是美国对9•11事件的过激反应。

这篇题为《9•11黑洞》的文章发表在美国著名的《外交政策》杂志上。在该杂志网站刊登的这篇文章之后,许多读者发表了跟帖,阅读这些跟帖有时比阅读原文还有趣。例如,一位读者写道:“杰出的分析。只有一点异议:9•11仍是这十年中最重要的大事,因为它把我们的注意力从这篇文章所列举的所有其它大事上转移走了。”

其实,这也是罗特科普夫的本意:9•11恰如一个具有巨大吸力的黑洞,吸纳、扭曲、溶解了周边的所有东西……

这几天,西方媒体上纪念9•11的文章连篇累牍,多数评论家都认同罗特科普夫的这两个观点:一、过去十年最重要的现象是中国的崛起,二、美国对9•11的过激反应是美国相对衰落的原因之一。

但在十年前,甚至在更近的时间,大多数美国人并没有看清这两点。

2001年,也就是9•11发生的同一年,美籍华人律师章家敦出版了他的英语著作《中国即将崩溃》,预言中国将在少至五年、多至十年之内崩溃,此书出版后引起轰动,当时支持者多于反对者。随后,其它类似的看衰中国的观点也层出不穷,大行其道。

9•11发生后的两年之内,当时的美国总统布什以9•11为直接和间接的借口,发动了两场战争:第一场阿富汗战争得到了美国国内及其西方盟友几乎一致的支持,第二场伊拉克战争虽然在国际上遭到了广泛的反对,但仍然有着美国国内多数民意的支持。2004年,布什仍然以伊拉克战争作为竞选主题之一,成功连任美国总统。

美国精英和大众的多数人花了十年时间,才逐渐看清:阿富汗战争和伊拉克战争不仅很难取胜,而且是导致美国相对衰落的祸根,恐怖主义并不像布什及其同僚所描述的那么可怕,更谈不上是美国的最大威胁,美国的最大威胁其实是保罗•肯尼迪在《大国的兴衰》一书中所说的“帝国的过度扩张”。

全球精英和大众的多数人也花了十年时间,才逐渐看清:这十年最大的主题不是9•11,不是本•拉登,不是反恐,而是中国和其它新兴经济体的崛起,是美国和其它发达国家的相对衰落,是全球经济、政治重心的逐渐东移。中国经济不仅没有像章家敦预言的那样崩溃,反而经历了十年的高速增长,2010年时,中国还在经济总量上超过了日本,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

不过,虽然9•11不是这十年的最大主题,但从某种意义上说,中国的崛起却是借力于9•11,更确切地说,是借助于这一事件所引发的全球地缘政治的变化。

布什上台后不久,便一改前任克林顿为美中关系定下的“战略伙伴”的基调,把中国称为美国的“战略对手”,而布什执政初期接连发生的一系列事件,包括中美南海撞机事件、美国对台军售事件、布什的“保卫”台湾言论、美国为当时出访拉美的台湾总统陈水扁提供往返过境签证等等事件,使美中关系降到了一个新的低点,而且,这些动作均为美方主动出手,杀气腾腾;中方则被动接招,手忙脚乱,这导致许多评论人士猜测,冷战后一直在寻找新的“敌人”的美国鹰派,这回可能“盯”上了中国,而按照美国“寻衅”的频率和气势来看,除非中方忍声吞气、甘拜下风,美中最终难免摊牌,不管这一摊牌的性质到底是军事的,还是非军事的,对当时政治上正准备权力交接、经济上问题丛生、社会矛盾尖锐的中国来说,其挑战性都是非常严峻的。

但9•11改变了一切。后来的历史大家耳熟能详,无须赘述。美国把注意力、人力、财力完全转移到了打击本•拉登及其基地组织上,美国鹰派无须费力寻找“敌人”了,这一回,“敌人”自己找上门来了,而且有着近三千条生命的血债。美国急于报仇雪恨,复仇对象不仅是本•拉登,还有本•拉登的庇护者——实际的庇护者和想象中的庇护者,于是有了阿富汗战争,于是又有了伊拉克战争……中国自然乐得美国转移注意力和转移战场,没有“战略对手”恶眼相盯,那中国就自顾自,“闷声发大财”,一心一意发展经济,甚至顺水推舟,莫名其妙地成了美国努力打造的“反恐统一战线”的“盟友”。

如此戏剧性的转变所导致的结果,就是全球力量格局从单极转向多极,就是东西方经济实力的此长彼消,就是美国的相对衰落,中国的相对兴盛。

但这一切究竟与9•11有多大的关系?

在9•11十周年后的今天,多数评论家都认为,关系非常大。

首先,9•11导致美国国力衰落,导致美国在硬实力和软实力两方面开始走下坡路。但是,其真正的导因,并非9•11袭击本身,而是罗特科普夫所说的美国的过激反应。

为了纪念9•11恐怖袭击十周年,美国著名的时事杂志《新闻周刊》制作了一期9•11特刊,其中《本•拉登赢了?》一文的作者安德鲁•苏利文这样写道:“本•拉登希望挑起伊斯兰世界和西方之间的文明战争,我们上钩了。”

在我看来,如果应对得当,9•11事件本身并不一定会引发“文明之战”,但布什及其同僚的过激反应,恰恰使“文明之战”成为了实实在在的可能。尽管布什及其盟友反复强调说,阿富汗战争和伊拉克战争不是针对伊斯兰世界的,但这两场战争却被基地组织作为“文明之战”,成功地以此为由招募了新一波自杀式爆炸杀手;发动战争容易,鸣锣收兵却难,两地至今战火未熄;随导弹输送的民主难以扎根,更无法稳定有效运行;至于两场战争的代价更是惊人,且不说交战双方及平民付出的巨大生命代价和美国因此遭受的声望代价,即使仅言经济代价,也是天文数字。根据苏利文的估算,持续了十年的两场战争总共花费了美国纳税人大约2.6万亿美元。

但在曾经担任过英国《经济学人》杂志总编辑的比尔•艾默特看来,9•11造成的经济代价远远不止如此。他最近在《泰晤士报》上撰文说,9•11恐怖袭击最大、最深远的后果,是美国和欧洲所深深陷入的经济困境。

艾默特认为,就像布什在内政、外交、军事政策上对9•11做出了过激反应一样,当时的美联储主席格林斯潘也在货币政策上对9•11做出了过激反应。9•11发生的那一年,美国其实并没有出现任何经济衰退,9•11仅仅是短暂地冻结了经济活动,最明显的是,航空业和旅游业受到了短期影响,但格林斯潘却采取了宽松的货币政策,就好像美国真的出现了衰退似的,这种持续了多年的超宽松的货币政策恰恰是后来发生的金融危机的原因之一。

艾默特认为,正是因为9•11造成的恐慌心理,使理应属于财政保守主义阵营的共和党总统布什,却推行起了扩张主义的财政政策,大肆举债和花钱,从而种下了今天美国政府债务危机的祸根;也正是因为9•11造成的恐惧氛围,使曾经在1999年六次加息以应对互联网泡沫的格林斯潘,因害怕美国出现经济衰退而允许信用泡沫不断膨胀到新的高度。

其次,9•11转移了美国的注意力,至少在持续多年的反恐战期间放弃了遏制中国、挑衅中国的努力,从而使中国能够在相对平和的国际环境下全力发展经济,“闷声发大财”。用新加坡国立大学李光耀公共政策学院院长马凯硕的话说,“中国真应该对9•11事件的发生感到庆幸”,因为“当美国正忙于进行战争和增加国防开支时,中国正忙着与东盟签订自由贸易协定(FTA)。中国在全世界赢得了良好口碑。中国于2006年举办中非峰会,事实上当时所有非洲国家的领袖都参加了。”

9•11发生的那一年,中国经济远远无法与美国相比;十年后,中国已经是美国最大的债权国。华盛顿彼得森国际经济研究所高级研究员阿文德•萨勃拉曼尼亚甚至认为,考虑到中国快速增长的经济、蓬勃发展的进出口和全球头号债权国的角色,中国的经济实力很可能已经悄悄超过了美国,即使美国经济能够克服种种困难,在未来20年内恢复到3.5%的年增长率,也依然会被增长率达7%的中国无情地抛在身后。

确切地说,美中经济实力此消彼长的原因,更多源于美国决策的失误,而非源于中国决策的精明。但无论如何,9•11后中国两届领导层大体上遵从了邓小平的“韬光养晦”的教诲,基本上做到了以经济发展为纲,在对外政策上不卑不亢,没有出现大的决策失误,没有浪费这次天赐良机(或曰布什送来的良机)。至少在这一回合的中美互动中,无过,即为功。

但话又说回来,万一中国遇到了如同9•11那样规模的外来挑战,中国政府的应对是否能够做到合体、得当?是否能够避免犯下类似布什政府反应过激的错误?这个问题虽是假设,但仍然非常重要,因为在类似规模的挑战面前,如果中国决策高层仍然采取韬光养晦、闷声发财的应对措施,显然是远远不够的。

似乎可以这样说,历史给了中国一个千载难逢的机会:自上个世纪七十年代末的中越战争之后,30多年来,中国没有与任何国家发生过任何战争;中国有无数对手,但基本上都在非军事的层面上争斗;中国国内虽有严重的社会分化、激烈的思想交锋,但除了1989年之外,中国的社会冲突基本上停留在思想上、言语上或小规模的“群体事件”上,正是在相对平和的国际国内环境下,中国国力才得以不断上升,但是,平和的国际国内环境既是明智的领导力、恰当的政策和决策层有意“求”之的产物,也是天时、地利、人和等多种因素因缘际会、甚至阴差阳错地搭配的产物,可遇不可“求”,从某种意义上说,中国改革开放的30多年,包括9•11后的10年,便是这种“求”与“遇”巧妙搭配的一次千载难逢的机缘。

如果我们假设,万一未来中国也遇到了类似9•11这样的外部挑战,或者又发生了类似1989年的内部动荡,中国政府是否能有足够的政治智慧做出恰当、得体、又符合历史潮流的应对?我没有把握,谁也无法预测。

如今,预测中国经济将在多少年后超过美国成了一门显学,有“二十年说”、“十年说”、最短的还有“五年说”。但谁能保证未来不会发生中国版的9•11?如果9•11发生在中国,中国如何应对?是否也会因为反应过激、过缓或过弱而引发更严重的危机?是否也会像美国一样,因此步入国势衰落之路?

未来难以预测。试图预测未来的人,多数成为历史的笑柄。也许,在未来成为历史的那一天,预言中国十年后就会超越美国的人,也会像预言中国十年后崩溃的人一样,在历史面前灰头土脸;也许,十年太短,远非看清历史大势的足够长远的时间距离。

(本文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
本文的网址:http://www.ftchinese.com/story/001040614




所有跟贴:


加跟贴

笔名: 密码: 注册笔名请按这里

标题:

内容: (BBCode使用说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