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言学界对“您们”的讨论zt 下面SB比中文系教授,比吕叔湘更权威吗?


所有跟贴·加跟贴·新语丝读书论坛

送交者: 3747 于 2011-02-01, 12:00:38:

下面SB比中文系教授,比吕叔湘更权威吗?比老舍、王蒙、从维熙更牛吗?

为集中主题,先将引发此帖的前期讨论转抄于此。

-- [“您”,“你”的敬称,不加“们”作复数。但可说“您俩”、“您仨”或“您诸位”。] (Last Hermit)

-- [ 您们:北京口语中不会这么用。但书面语中还是允许的。多见于学生文字:

“敬爱的老师们:您们好!... 您们,象园丁一样...”] (学而)

-- [
  【您】(会意。从你,从心。表示尊重。本义:“你”的尊称) 同本义 [you]。如:您好。 注意:用于多数时不加词尾“们”,两个人称“您俩”或“您二位”,三个人称“您仨”或“您三位”,三个人以上称“您诸位”。(《金山词霸·高级汉语词典》)
  【您】“你”的敬称。用于多数时不加词助“们”,两个人称“您俩”,三个人称“您仨”。

  因而,说“您们”显然是错的。此错误今常见于各种公文。] (Last Hermit)

华中师范大学中文系教授邢福义说:

-- 对于“您们”,语言学界所持的态度有四种:①否定,②肯定,③
避而不谈,④不完全否定,也不直截了当地肯定。笔者有机会主编过两
部教材:一是大学本科学生使用的《现代汉语》高等教育出版社1991年
;二是大学专科学生使用的《现代汉语》高等教育出版社1986年第1 版
,1993年第2版。在这两部教材中,都肯定了“您们”。 吕叔湘先生特别注意这个“您们”。《中国语文》1982年第2期,
发表吕先生以吴蒙笔名所写的短文《“您们”、“@①”、“二”和
“两”》。主要指出:第一,“您们”在私人信件中相当常见,已经有
二三十年的历史;第二,文学作品中有时出现“您们”。《中国语文》
1982年第4期,又发表吕先生以方若笔名所写的短文《关于“您们”》。
主要指出:第一,老舍、王蒙、从维熙等人的作品中,也有“您们”。
第二,有的北京市中学教师说,中学生里有人在口头上说“您们”。第
三,有些老北京人说,“您们”在口语中确出现过,主要见于三句话:
您们吃了饭吗?│您们请回吧!│给您们添麻烦了。后一篇文章对前一
篇文章的论说有所更改和补充。显然,吕先生是越来越倾向于肯定的。
一个语法现象能否成立,一看事实上是否有根据,二看理论上是否
能解释。
从事实上看,情况是:
第一,在口语上,老北京人证实确有使用,北京市中学教师又证实
现在的中学生也说。吕先生尽管只列出三个例子,但这么三个例子至少
能够表明“您们”有时上了口。
第二,在书面上,著名作家的笔下一再出现。吕先生文章所列举的
文学作品中的例子,有这么些:
(1)尝到劳动滋味的人有福了, 因为社会主义的幸福是您们的│谨向
您们致贺,向一切劳动人民致敬,并祝新年之禧!老舍《贺年》,转引
自《语文学习》1982年第2期55页
(2)您们是国家的精华和希望。您们失去了太多的时间, 我相信您们
会夺回来。王蒙《蝴蝶》,《王蒙小说报告文学选》385页
(3)您们给了我们生活的勇气和前进的力量!从维熙《伞》, 《小说
月报》1981年第11期16页
(4)您们要是相信我,就听我说一句话。赵金九《乡村酒肆》, 《人
民文学》1981年7月号
如果把视线引向文学作品,那么,只要留心,就会发现,使用“您们”
的现象绝对不是个别人的偶发行为。再看两个例子:
(5)老长辈们,我一定改邪归正,您们住手吧!刘绍棠《一河二刘》,
《人民文学》1994年第3期11页
(6)我扭过头说:“您们就看好吧!”肖亦农《红橄榄》, 《中篇小
说选刊》1988年第3期118页
前一例,作者刘绍棠是北京市通县人,1936年生;后一例,作者肖亦农
是河北保定人,1954年生,在北京大学中文系读过书。
第三,在电视广播的语言媒介上,已经运用开来。最有力的证据是
(7)老师您们好中央电视台《综艺大观》节目
中央电视台1995 年9 月10 日晚上黄金时间播出《综艺大观》节目
112期,这是庆祝教师节的专场。节目里一再出现一个大蛋糕, 蛋糕上
用长方形框格框出五个红色大字:“老师您们好”。而且,节目主持人
还用浑厚的男中音深情地大声把这五个大字念了出来。《综艺大观》是
许多人都特别爱看的节目。影响之大,不言而喻。]--




所有跟贴:


加跟贴

笔名: 密码: 注册笔名请按这里

标题:

内容: (BBCode使用说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