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叫做“白字”?


所有跟贴·加跟贴·新语丝读书论坛

送交者: OldMountains 于 2010-11-22, 09:58:40:

【zdic.net 漢 典 網】定义并引用如下:

写错(如错写为同音异义字)或读错(读成形似的字或一边的字)的汉字。

并进一步引证解释说:

误写或误读的字。 清 顾炎武 《日知录·别字》:“近鄙者,犹今俗用之字;别字者,本当为此字而误为彼也。今天谓之白字,乃别音之转。” 清 秋瑾 《致秋壬林书》:“接汝手书,尚为清楚,閲之甚喜,惟有白字,亦因中文程度尚浅之故。” 谢觉哉 《书同文,语同音》:“我虽然很小就知道中医开方子,允许写白字(即简字或错用字),叫‘药白眼’;农民记日用账写白字;但总以为写‘正体字’是应该的。”

按照顾炎武,白字就是别字,“本当为此字而误为彼也”。谢觉哉说,那是和“正体字”相比较而言的。秋瑾认为,写白字的原因,“因中文程度尚浅之故”。

需要澄清一下,我们通常“错别字”一起说,但错字和别字是有区别的。错字是写得不正确的字。也就是说,字本身就没有写对。比如“暖”字右边写成“爱”。“袖”字左边写成“示”旁。别字则是误用另外一个字,虽然那另外的字本身笔画是对的。

现在再说白字或别字。我注意到JFF和LaoXiao在争论中给了一个白字的定义:“似是而非的字。似是,形似或音同;而非,义非”。(http://www.xys.org/forum/db/7/228/209.html)

这个定义苛刻强调了“义非”,作为“必要条件”。这个所谓“必要条件”,汉典网的定义并没有。也就是说,所别之字,不一定和原字“义非”,只要不是正确用法,就是别字。汉典网定义用例举的方法(“如”),而不是穷举的方法,提到“同音异义字“,也提到“形似的字或一边的字”。可以清楚地看到,后者不一定是“义非”的。

那么汉典网不作这样限定,对不对呢?考察其逻辑,所根据的是顾炎武这样的大学问家的定义。顾氏属于传统上“中文程度”好而可靠的人士的“代表人士”。那么我们是不是应该相信顾氏,而不是JFF之流?

根据汉典网的定义,顾氏的定义,我们来分析“舐”和“舔”。前者和后者是“形似的字”,或至少是“一边的字”。我们都知道,使用成语,不仅是语义上要正确,用字上也是有历史规定的,因为成语不仅是表达,而且是文化表现。如果硬要用非历史规定的字替代,难免被像秋瑾那样中文程度好的人讥为中文程度不好,被像谢觉哉那样的厚道人婉转批评为没有使用“正体字”,被顾炎武那样严谨的学问家归结为使用“俗”字。

当然,随着汉语书面语的不断大众化,一些误解而用的别字或图省事有意写的别字也会流行,喧宾夺主,乃至成为主流。这是无奈的事情,但这和别字之为别字,是两个不同的问题。也就是说,别字仍然是别字(白字仍然是白字)。即使别字已经占了主流,也要老实承认自己的讹误的来历,而不是用似是而非的“定义”给自己找正当的出身。要像刘邦那样,马上得天下,就是马上得天下,不要非得像刘邦那样,说自己是豢龙氏之后。何况像“舐犊情深”和“舔犊情深”这一类还在拉锯争执之中的情况?




所有跟贴:


加跟贴

笔名: 密码: 注册笔名请按这里

标题:

内容: (BBCode使用说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