祖国的糖真是黑啊!


所有跟贴·加跟贴·新语丝读书论坛

送交者: SJB 于 2010-09-08, 11:13:04:

天津白糖“造假”疑云
2009-08-13
马伯碌着实郁闷了一个星期。
6月12日,一份《关于天津“绵白糖”市场出现大面积做假行为的报告》的帖子悄然出现在各大网站论坛上,这令身为天津市质监局副局长的马伯碌大吃一惊。
两天后,陷入舆论旋涡的天津市闻风而动,质监、工商、卫生、食品药品四部门对绵白糖的分装、销售、食用展开了全覆盖检查。
此事也惊动了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听闻后,国家质检总局也派人来津检测。”马伯禄说,结果经过北京和天津方面专家对市面上各种销售的绵白糖化验,发现举报揭发的情况完全不符合实际。
天津市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副局长李云燕和副巡视员张铁军都对《凤凰周刊》记者称“检查结果证明,举报人说的不准确。”
“难以想象报告中所描述的状况,不久前,天津市质监部门对获得生产许可证的绵白糖在产12个分装企业进行了定期监督检验,合格率100%。”张铁军说。
发帖“动机不纯” ?
虽然官方的检测与权威的论断似乎推翻了天津白糖“造假”的定性,但至记者截稿前,天津市有关方面仍未公布事情的些许真相。而那篇指斥天津白糖“造假”的帖子在各大论坛面世18天后仍“安然”横陈,不禁让人顿生疑惑。
据了解,发帖者自称是天津某高校食品质量与安全系的一名教授,网络上的注册名是yh。
yh称,因教学试验屡出问题,结果在对教学试验用的绵白糖进行全面检测后,发现“绵白糖”的纯度只有74%(国家最低标准95%),而其他26%的部分是由果糖、葡萄糖和一种不明物质组成。5月19曰,“惊讶之余我分别到两个大型超市随便买了几袋不同品牌的绵白糖,回到学院和实验室的老师一起再次作了检测,检测结果竟惊人类似”。
yh称述,5月末他以信件形式将上述情况向“天津市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的王生田局长作了书面报告并一同寄去选自超市某两个品牌“绵白糖”的检测报告(原件)。但到了6月11日,他和相关教师再次做了绵白糖的化验,结果仍相同,“存在质量和安全隐患问题的相关厂家的绵白糖仍充斥着各个超市”。
根据其检测报告原件显示,实验方法是用高效液相色谱仪,分析参考的方法是GB/T18932.22-2003。
中国农业大学食品科学与营养工程学院教授江正强说,就其检测方法而言,属于国标,是通行的。
但在看过yh寄到食品监管局的报告图表后,天津市重大食品安全事故应急专家、天津科技大学食品工程与生物技术学院教授王硕立即判断,yh把图里的几个波峰搞错了,“化验出来的中间那个小峰,实际是果糖和葡萄糖,这是正常的,不是所谓的不明物质。而前面的两个峰实际是指蔗糖,不是果糖和葡萄糖,这个在很多标准图谱中都如此”。
“如此低劣的错误,让人对举报发帖人的身份和动机产生怀疑,”马伯禄分析称:“如果没有明显的利益方,那为什么要匿名呢?这让人产生怀疑。”
据了解,天津在通过紧急预案全面检查白糖质量后,天津市政法委不断过问,公安部门也对匿名的发帖人展开调查。
“整个事件的结果,现在各部门汇总后已经报到市长手上,下一步工作,取决于市领导,具体部门已无权擅自发话。”天津市一位官员说。
中国白糖确有“软肋”
“天津教撞网络发帖”事件,搅动起整个天津行政链条。背后显示的是,中国白糖存在着让人“发挥”的空间。
国家质检总局称,国内白糖主要长期存在三个问题:一是色值不合格。真次是二氧化硫(起到漂白、防腐剂的作用)超标。三是蔗糖成分不合格,总糖分含量不够。
而这些问题主要源于中国糖业生产的环节。一是生产工艺落后;二是生产规模不大。目前,全国绝大部分制糖企业采用所谓“一步法”的“亚硫酸法”生产,采用“二步法”的“碳酸法”生产的企业极少。
而国际上,通用的则是碳酸法生产白糖。根据比较,其色值、二氧化硫含量和不溶于水杂质等指标均比用亚硫酸法生产的低50%以上,而且产昂质量稳定。
广西灵山县武利制糖有限公司经理告诉记者“二步法”对企业的生产规模要求较大,对管理、质量控制要求较高,但由于所产原糖销路受阻和占用资金动辄几千万元、上亿元甚至更多,国内很多企业无法问津。
色值是反映白砂糖产品量的关键指标。在“一步法”的白砂糖和绵白糖生产过程中,需要对产品中的有色物质进行清除,色值越低说明产品中有色物质清除得越彻底,企业的生产工艺水平越高,白糖感观越好。
但为了达到白糖漂白、色值低,大部分厂家在生产白糖时使用二氧化硫。而一旦超标,轻则会引起恶心、呕吐、腹泻,严重时还会引起急性中毒甚至致癌。更甚者有厂家在生产时使用具有漂白相提高产量作用的“吊白块”而“吊白块”在食品中残留分解物甲醛和亚硝酸盐。
2007年曾令北京、天津、河北紧张一时的食物中毒事件中,经查发现原因出在食用的绵白糖中,含有量为50mg/kg的亚硝酸盐。
分装“猫腻”怵目惊心
相对于生产环节,白糖更容易出问题的是分装环节。
白糖出厂的包装,一般的规格是50公斤一袋。这50公斤的大包装,即使是饭店也够用上很长一段时间的使用。这使得白糖经由华南、西北等地区的厂家生产出来,批量运到华北、华东等主消费区后,要在超市或者便利店销售出去,还要由经销商将大袋分装成小袋。
“天津不生产白糖,是个全由外地进来分装的地方。”马伯禄说。
按照规定,分装时必须取得资格,获得相应资质。但目前,这个环节的监管成为空白。此外,让人更加忧虑的是,现在一些食目分装企业的人员大多从食品零售、食品批发起家,没再食品生产经验,无多大食品安全意识。在原材料采购环节没有把关手段,对所进原材料中是否含有对人体有害的添加剂不清楚,在市场环节出现问题时,也不会去回收。
近日,山西漳州县即查处一个无安全生产许可证和任何卫生保障的绵白糖加工点。当事人通过食品批发网络,购进低价普通散装白糖,分装成260克装的“优质”白糖,并销售到农村。
yh自称调查了天津的“绵白糖”市场。调查的结果是,在分装过程中,厂家为了追求高额利润将价格较低的劣质葡萄糖掺入绵白糖中,再通过超标加入的果糖调整甜度,最后为了防止掺入的葡萄糖遇潮“板结”再加入类似抗疑剂等成分的物质。“这种经过加工了的绵白糖已经大量充斥着天津的各个农贸市场,现在竟开始进军各个超市了!”
不过马伯禄表示:“我们跑遍了天津所有的白糖加工销售企业,发现发帖人对天津白糖分装业调查严重不实。”
中国糖业协会闫卫民秘书长介绍,现在市场上白糖的主要牌子是“中糖”牌和上海的“东方先导”等几家大企业,它们是安全的,但在郊区或农村,一些无证者从各种渠道弄来白糖进行分装销售,难免存在诸多问题,但个案的假冒伪劣问题不代表是整个行业现象。
从技术安全角度看,因颗粒细小,绵白糖确容易作假,而颗粒度均匀的砂白糖则不容易惨杂异物。
初中毕业就出来工作的王兵,现在给一位白糖经销商打工,每天要干的内容是负责给批发来的白糖进行筛选。颗粒小的,另外分装,按照精制糖的价格出售;颗粒大的,混入部分二级白糖,按一级白糖的价恪出售。“这还只是短斤缺两,以次充好。我听说有些地方加工出来的白糖更‘厉害'的:用糖精、甜味素替代蔗糖,用葡萄糖粉作填充剂;使用工业淀粉渣兑出假白糖;掺有30%硫酸镁成分的白糖。
对于白糖分装中的作假动因,王兵总听老板说起,白糖小包装销量不大,而配送环节和零售环节的成本过高,因此不做手脚,盈利不大。
夏季是食糖需求旺季,也是白糖造假高峰期。如何保证食糖安全,是摆在监管部门面前的一道难题。



所有跟贴:


加跟贴

笔名: 密码: 注册笔名请按这里

标题:

内容: (BBCode使用说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