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T: 解放日报:钱学森班的“大成教育”


所有跟贴·加跟贴·新语丝读书论坛

送交者: conner 于 2009-11-17, 09:15:42:

解放日报编者按:这次的系列报道,原本策划于一个月前。钱学森长子钱永刚曾希望能与记者一起将钱老后期思考与致力的问题,做一次回访式的详细梳理,作为一份小小的礼物,献给钱老即将到来的98岁寿辰。
可没想到的是,未等开始,斯人却已成追忆。
但是,我们决定继续这次特殊的系列报道。因为我们相信,对于逝者的最好怀念,莫过于铭记其教诲,思索其生前建言,看看我们的努力与其希望还有多大差距。
这次采访,对于我们而言,是一次对钱老的全新认识,也是一次永恒的纪念。
“父亲晚年思考的‘大成教育理念’,西安交通大学正是按此去做的。”钱学森长子钱永刚说。
教育,是钱学森晚年最关心的事。2005年7月29日,钱学森向温家宝总理坦诚建言:现在中国没有完全发展起来,一个重要原因是没有一所大学能够按照培养科学技术发明创造人才的模式去办学,没有自己独特的创新的东西,老是“冒”不出杰出人才。这是很大的问题。
到底该如何培养科技创新型人才,这是如今众多教育者都在思索、探寻但没有得到最终答案的问题。钱永刚给了我们一个方向:去看看西安交大。
为此,我们将第一站的目的地选在了西安。
在西安交通大学,这里有一个特殊的群体:钱学森班。

悼念:我们有责任去思考
  初次见到钱学森班的学生们时,正是暮色四起,在西安交大学生食堂康桥苑前的广场上,挂着学生们纪念钱老的横幅,上面写满了学生们的留言,一旁贴着钱老的照片。
  第一届2007级钱学森班的刘金鑫、吴聪、任智勇,背着书包匆匆赶来,“我们的代表下午刚刚离开,他们准备去北京参加钱老的追悼会。其实,我们都想去送送钱老。”
  对于这个在钱老关心下成立的特殊班级来说,每个人都对钱老有一种特别的情感。“尤其是当每每在作业本上写下‘钱学森××班’时,每每听到老师对我们强调这个班级的意义时,又或者更了解钱老的生平与思想后,都会让我感到一种推力,我们有责任去思考一些事,我们必须要敢于担当一些事。”刘金鑫说。
  “对于人才的培养,首先要确定目标培养什么样的人。钱学森班的创建目标,就是为了完成钱老的心愿,培养创新型的科技领军人才。”西安交大副校长程光旭说,“而作为领军人才,钱老曾专门强调,需要具备谋略、胆识和责任,所以,我们首先要培养的就是学生的自信和责任感。”
  在这一目标下,2007年,西安交通大学正式招收了第一届钱学森实验班。学生主要从理工类优秀保送生、自主招生优秀学生、高考成绩优异生及优秀少年班学生中选拔,经征求个人意见后进入钱学森班,一个班一般保持在65人左右。这些学生也就此成为西安交大中一个特殊的群体。
  瞩目中,自然承受着不同的压力。2007级第一届钱学森班,入学时有63人,而今只有33人,淘汰率惊人。“学校采取综合性实验、大作业、小型课题等多种形式考核学生的平时成绩。同时,钱学森实验班实行严格的分流制度,要求学生所有课程成绩必须及格,大二时通过国家四级英语考试,否则将被分流到普通班。”程光旭介绍。
  2009级钱学森班同学卢雪莹给记者看他们的课表:仅在大一上学期,就有从高等数学、线性代数,到中国传统文化概论、艺术思维与方法、伦理与人生等跨度巨大的9门课程,一共407个学时。“这只是我们课程的一部分,老师会留很多研究性课题,届时将会有专门的讨论课,还要阅读大量参考书目。”小卢说,“我们刚进来,感觉还是挺轻松的,但听学长们讲,这也就是我们唯一轻松的一个学期了,以后课程会逐渐增多,压力也会大起来。”
  压力大,是钱学森班学生普遍的感觉。“现在回过头再看,才觉得很多付出都是值得的,研究型学习的感觉也慢慢出来了。”2007级的宋焱说,“这时再去看钱老的教育思想,你会对他更加崇敬。”
  
体系:“集大成,得智慧”
  西安交大四大发明广场的正北方,是钱学森图书馆。图书馆正门前,钱老的塑像微笑着看着进进出出的学生。塑像下,不知是谁,摆上了三座火箭模型,一大束一大束白色黄色的菊花上,贴满了一张张学生们写的纸条。塑像身后,一排挽联写着“国之勋民之爱天之子学之魂”,“钱老,走好”。
  钱学森的影子,在西安交大到处都能看到。在图书馆内的钱学森业绩展览馆,这几天每天都有上百学生在这里参观,重温钱老的人生轨迹,而负责讲解的学生讲解员,每一次都对钱老的事滔滔不绝讲上40多分钟,钱老对交大的影响可见一斑。
  “钱老是交大的校友,钱老对于教育的思考,在不同时期、不同年代的文章、书信中讲过很多次。”程光旭副校长笑着说,“到底什么是创新型人才?我们也思考了很久,你看看我身后的书架上,就有几十本相关的书。”
  在系统阅读钱老的著作,并产生开办钱学森班的想法后,一次次与钱老长子钱永刚沟通,程光旭们终于对钱老的教育思想有了更深理解。“很多人只知道钱老是‘中国导弹之父’、‘两弹一星元勋’,实际上,他还是一个难得的、在各个方面融会贯通的全才,他的学识是非常系统化的,他的教育理论也有其核心所在。”程光旭对此深有感悟。
  教育思想的核心之一就是新的通才教育观。程光旭认为,这个通才的概念与一般意义并不相同。“简单地说,就是‘集大成,得智慧’。”程光旭介绍,“这是钱老对于通才的一个唯物主义辩证法,通是在专的基础上通,专是在广博的基础上再专。学生的跨学科跨度越大,创造性才会越大。跨度,他提出不仅理工科要结合,而且要理工文结合,其次,科学与艺术结合,他还专门强调,科学培养的是逻辑思维,艺术培养的是形象思维,逻辑与形象思维要都得到提高。”
  另一核心是其现代科学教育体系。客观世界的知识太多,新知识层出不穷,钱学森将现代世界上的知识划分为自然科学、社会科学、军事科学等11大部类,纵向分,又有基础科学,应用技术,技术科学,“如此一来,再多的课程也能容纳在这个横纵的体系中。”
  按照这一理解,“交大钱学森班的设立,就是一次钱学森教育理念的实践。”程光旭介绍,钱学森实验班开办是为了探索“三新”———新的教育理念,培养杰出人才的新模式,新的教育教学方法,为社会培养精英人才。整体方案设计时,就按照钱学森的“大成智慧学”设计,学生的课程设置、培养模式都以此为据。
  课程设置方面,学校打破了原有的专业划分,将全部课程以钱学森现代科学体系中的11个部类划分,学生所学基本要涉及到所有方面。培养模式上,钱学森班施行六年学制:三年的通识教育,一年专业教育,两年研究生教育。通识教育时不分专业、独立设班,单独授课。
  钱学森班将培养的目标设定在了“通才”上。曾在耶鲁大学参加“中国大学校长班”的程光旭觉得,这一“通才教育”与欧美明显不同,因为虽然欧美大学的通识教育已经施行多年,但简单照搬并不符合国情,“教育的方法,要与社会制度、就业制度、人口素质、经济水平等相协调。”程光旭说,钱老的“大成教育观”中,强调了通才要在专的基础上通,专才要在通的基础上专,如此一来,更加符合中国国情,也符合钱老所希望的领军型人才所要求的素质。
  此一“通”,意义匪浅。

  教育:更重要的是引导思考
  自信与责任感的培养,“通才”教育的背后,直接承载着压力的,是教师。
  钱学森曾对自己初中的一位几何老师傅仲孙印象深刻。一次,傅老师说:“你只要承认公理,定理是根据逻辑推断的必然结果。”他后来认为,在初三年级听傅老师的几何课,是他第一次明白什么是严谨的科学。
  教师对于学生的作用不言而喻。对于钱学森班来说,所有目标实施的成功与否,还需归结在教师的教育方式与内容上。西安交大采取的方式是:放权。
  “学校在这方面给了我们很大的自由度,你想怎样培养这些学生,有了计划和目标,教材可以自己做,然后你就能自己依此实施。”教授钱学森班理论力学的韩省亮副教授说,“曾经有一件事让我印象很深,一个材料力学博士生论文答辩时,老师问,材料力学英文怎么说,他竟然答不出。现在很多学生都是如此,考试不错,能力不强,融会贯通这一重要能力比较弱。所以,在我的课上,我决定基本采用全英文教学。”
  都知道钱老对于音乐的喜爱。钱老对歌唱家妻子蒋英满怀感激,“在我对这一件工作遇到困难而百思不得其解的时候,往往是蒋英的歌声使我豁然开朗。”
  科学与艺术的结合成就人才。于是,在钱学森班,艺术课程第一次在理工科的课堂上,占据了重要位置。“在人文艺术方面,钱学森班的学生三年中一共要上七门课,包括伦理与人生、中国传统文化、哲学等。要在这么短时间内将这么多东西教给学生,让学生掌握人文艺术的思考方法最重要。”人文学院的黎荔副教授说,“我们必须要传达给学生的是,艺术是一种广阔的思维方式,思维要宽一点、活一点,问题解决的方式有很多种。”
  让黎荔副教授略带惊讶并感动的是,这些原以理工科为主的学生们,在文学艺术方面的可塑性如此之强,“建筑课的最后考核是建造建筑模型,我们曾有个主题是理想的宿舍,一个学生竟然采用中国古典园林中隔断的理念,用美工刀一下下刻出了一个宫廷风格的屏风,几乎完美。更有3个学生在上完艺术思维与方法后对我说,‘我觉得我应该去学艺术’。他们发现了自己身上的潜能,以后就会有更无限的可能。”
  创新在某种意义上说是一种利用已有资源创造新事物的行为。在教授高等数学的武忠祥老师看来,在讲课过程中注重“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思维过程,而不单单告诉学生结论,以此来调动学生思维的积极性,激发学习兴趣,是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的重要方法。“高等数学是今后很多研究的基础,我将自己的课分成了大课、讨论课等相结合的模式,在常规作业外,还布置一些有挑战性的问题,完全开放式,没有标准答案,让学生自己去研究,以此引导他们去不停思考……”
  是的,思考是没有止境的。
  在钱老不断思考的路上,来者依然。




所有跟贴:


加跟贴

笔名: 密码: 注册笔名请按这里

标题:

内容: (BBCode使用说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