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客里的修改稿


所有跟贴·加跟贴·新语丝读书论坛

送交者: 天路客 于 2009-11-15, 22:45:25:

回答: 后来我在xys博客里对该文章有部分措辞的修正,老方发的是旧版本:) 由 天路客 于 2009-11-15, 22:22:38:

引用:
为什么中医界对李约瑟情有独钟

作者:天路客

英国学者汉学家李约瑟(Joseph.Needham)因为其《中国科学技术史》,因所谓“李约瑟难题”(为什么资本主义和现代科学起源于西欧而不是中国或其他文明?)在中国学一度界鼎鼎大名,他不但在该书中罗列了26项中国古代的重要发明(1龙骨车;2石碾和水力在石碾上的应用;3水排;4风车和簸扬机(旋转风扇或扬谷机);5活塞风箱;6平放织机和提花机;7缫丝、纺织和调丝机;8独轮车;9加帆手推车;10磨车;11马具胸带和套包子;12弓弩;13风筝;14竹蜻蜓和走马灯;15深钻技术;16铸铁的使用;17游动常平悬吊器;18弧形拱桥;19铁索吊桥;20河渠闸门;21造船和航运方面的无数发明;22船尾的方向舵;23火药以及和它有关的一些技术;24罗盘针;25纸、印刷术活字印刷术26瓷),还对中医有独到的”研究”与“贡献”,且可以说几乎挽救中医于水火,所以,中医对李约瑟则更是情有独钟。

对于中医,李约瑟早就有他自己的认识,他认为:早期东西方的医学具有相通性且古代中医在许多方面领先于早期的西方医学;中医不但具有一定的科学成分而且具有其独特的文化脉络;他认为当代西医(现代医学)经历了自身文化的跨越(超越种族、超越语言)来推断,当代中医实现文化的跨越的可能性也是有的;从而把中西医(现代医学)统一于现代大科学之中形成一种普世的世界科学,实现医学的大一统,从而服务于全人类的思想得以形成,他还认为,中医的优势在于治疗慢性病而西医的优势在于急性病症的治疗,并且产生了在技术层面上把中西医结合起来的思想。

自余云岫对中医产生怀疑且写文章付诸行动(见余云岫批评《黄帝内经》——《灵素商兑》等)以来,对中医来说可谓曲折多多,但显然,中医们并没有百炼成钢,上世纪八十年代,在中医难以继续走下去的情况下,李约瑟于1984年在日本东京第17届世界内科学学术讨论会上,申述(实际上是重述)了他多年来形成的一个观点,大意是“中医和西医在技术上结合比较容易,但要使两种医学哲学取得统一,恐怕是极为困难的。”

由于李约瑟在当时是一位所谓赫赫有名的世界科技史学“大牛”,是一位所谓在中国科技史方面有极深造诣的汉学家,是一位所谓真正称得上“中西兼通”的学者。他的论断也显得重要起来,他概括总结了中国乃至世界近代以来所进行的“中西汇通”和“中西结合”的经验教训,从科学技术史和哲学方法论角度对中西两大医学体系的“不相容性”作了深刻揭示和科学预测,也就是说,预言中医之独立发展之可能性,从“理论上”给了中医一个所谓“合法”的地位。

李氏论断之所以特别受到中医的重视,是因为在中医举步维艰,越来越不得人心的情况下,他的这套说辞不但对于拯救支离破碎、濒临死亡的中医如同及时春雨般的呵护,且对中国当代卫生决策实际上起了“理论上”的参考作用。李氏的论断推如同一剂“强心针”,简直是挽中医于即倒,给了当时的中医界以莫大的勇气与信心,实际上给了中医以生存下去的空间,简直如同是知遇之恩了。

不幸的是,中医们没有也不愿意认识李约瑟论断的错误,也没有给李约瑟这个“科学大腕”争气,其实也不是不争气,而是无法争气。李约瑟的论断本来就有问题,他完全混淆了西医传统医学与现代医学的概念,把现代医学当做西方医学的传统医学的继续,没有看到两者完全不同的脉络与基础,没有看到现代医学(李约瑟说的当代西医)的现代生物学生理学自然科学基础,所以,他的论断是错误的,推理到中医得出的结论也是有问题的,现实的情况是明确的,中医跟在现代医学屁股后面爬,拾人牙慧,这么多年以来,钱花了不少,也没有搞出什么像样的东西,反倒把自己搞成了“四不像”,可谓现代版的“东施效颦”,目前的现实是中医越来越难经营了,也越来越不得人心了,始终也看不出李约瑟所谓文化跨越的迹象,事实上根本就不可能,这已经是不争的事实,对于中医及其传承者们的境况,我想借用鲁迅笔下的九斤老太的口,再次说出她的那句传世名言:“一代不如一代了”。
http://xysblogs.org/tianluke/archives/6356





所有跟贴:


加跟贴

笔名: 密码: 注册笔名请按这里

标题:

内容: (BBCode使用说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