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院士对leibniz奖的贡献


所有跟贴·加跟贴·新语丝读书论坛

送交者: booksbooks 于 2009-10-19, 06:10:52:

在amazon.co.uk上找到杨院士提到的另一本描述他方法的书,《Nuclear Magnetic Resonance in Solid Polymers》。此书的后面有author index,因此可以更方便地按上次方法来估计杨院士工作的贡献(对此书的内容和对leibniz奖)。

Spiess H. W. 的工作被引用了37次,分别在第一章的第3,5,10页,第三章的67,69,72页,第四章的99,118,122,123页,第五章的155,156,165,167,168,169,171,176,180,181,182,183,185,186页,第六章的195,202,206,211页,第七章的245,251,256,257,262,266页,第八章的271,272页,appendix 7的第315页被引用。

杨院士(Yang Y.)的工作被引用了三次,分别是第四章的123页(4.5.2 Three dimensional NMR in solids),第七章的238,239页 (7.1 Introductory remarks),前者为1990年工作,是关于three dimensional NMR技术的。

鉴于对Spiess教授的工作的引用里没有第238和239页(杨院士为第一作者的文章的作者列表里都有Spiess教授),可以判断:在同一篇被引用的工作里,只有第一作者的名字被列在Author index里。从而可以进一步判断,如果有Spiess教授组里其他人为第一作者的工作被引用,它们没有被统计到上面37次引用里面。
(注:我只在网上看了此书的目录和后面的author index 和subject index,并没有翻看全书。)

总结两本书对杨院士工作的引用状况和描述的篇幅,杨院士的工作在Spiess教授1988年以前的总的工作里占的比重并不大,甚至可以被忽略。杨院士课题组主页上的“这些新方法也成为 Spiess 教授研究小组获1987年10月DFG颁发的Leibniz奖的主要内容。”是很难成立的。

从http://www.mpip-mainz.mpg.de/groups/spiess/Director里的内容来看,“the study of molecular order and dynamics in polymers by solid state NMR and in particular developed various pulsed deuteron NMR techniques that opened up new possibilities in this area”更可能是其获leibniz奖原因。




所有跟贴:


加跟贴

笔名: 密码: 注册笔名请按这里

标题:

内容: (BBCode使用说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