继续讲故事:淘金术之九


所有跟贴·加跟贴·新语丝读书论坛

送交者: james_hussein_bond 于 2009-09-26, 16:30:01:

吉米在圣塔菲挑起了一场大论战。论战的主题是在市场上做交易赚钱的人对社会的贡献是正的还是负的。所有预言公司的人都很理想化,开始都一致认为他们在市场上交易是提供了一种服务,因此得到报酬是理所当然。报酬越大说明他们的服务越好。吉米用具体的例子说明,只有在市场上输钱的人才可能是提供了服务。比如农民因为预料今年小麦收成好,要提前卖六个月的小麦期货来保证他的收入。这时候买期货最后亏钱的人是给农民提供服务,而卖期货最后赚钱的人则完全是投机倒把。如果卖的投机者多了,小麦期货价格下跌,农民还是要受损失。投机者赚的钱,其实是从农民手里抢来的。这时候一个年轻人叫菲诺夫的说投机者的作用是减少市场的涨落,提高市场运行效率。吉米反驳说,几分钱的涨落确实是减少了。可是投机者的行为造就了一个又一个的泡沫。这些泡沫对社会的危害远远大于每天多涨落几分钱的坏处。另一个年轻人说,我们分担了风险,赚的是风险溢价。吉米笑道,这是自欺欺人。农民卖出小麦期货,只是将他的价格风险变成了产量风险。而如果你也是在卖期货,如果你想赚钱的话,你并没有从农民那儿分担任何风险。农民只有向保险公司买保险才能让保险公司分担他的风险。吉米说,实话说吧,咱们就是在抢钱,合法地抢。别人也在抢。如果你想做好事,你可以把你抢来的钱捐出去。不过预言公司想成功,要做的不是什么寻找市场低效率的地方,而是直接了当去抢。

在这次大论战之后又经过一年的努力,吉米终于赢得了预言公司下几个主要角色的信任,说服他们把一些基本的交易经验公式化,放进程序,并应用基因算法将不同的策略混合优化,汰劣择优使用。这实际上已经背离了预言公司的初衷而转向了和其它以计算为主的交易公司类似的方向。所不同的是基因算法用的起点策略还是基于原来预言公司搞出来的东西。董农夫等人受吉米的影响,也开始注意交易手段和市场大势这种原来他们嗤之以鼻的事情。结果留下了一个后遗症,就是董农夫对程序不信任持续了很长时间,后来预言公司正式开始程序交易后很久,董农夫还常常用人工输入的指令干预程序的运行,少赚了很多钱。直到有一次温博格为此暴跳如雷,专门把董农夫叫到芝加哥去臭骂了一通,董农夫才停止了人工干预。

八月,到了温博格定下的最后期限。如果这时候程序还不能用,那么吉米一定要卷铺盖,预言公司也要改组。温博格定的日子是八月九日。这一天,预言公司的程序开始正式在外币、石油、和股票期货市场上运行。开始几天,市场上没什么大涨落,预言公司的帐户也没什么变化。一星期后,巨变突发。星期二下午,联邦储备宣布提高短期贷款利率0.75%。虽然市场早就预期联邦会提高利率,但是债券市场只算进了0.25%。这一下所有市场都开始了大幅调整,而且全是向预言公司位置的相反方向。短短几分钟,预言公司帐号就损失了十几万美元。预言公司的菲诺夫打电话过来问吉米,我们这儿人都慌了,问该怎么办,要不请教一下做交易的,是不是先退出市场。吉米在心里估算着预言公司的损失,沉吟一会儿,说,不要慌。市场在大新闻后的第一反应常常是逆势的,我们的位置没错,要对程序有信心。挂了电话,吉米心里一动,跑到克莱夫那里问奥康拿在债券市场上是什么位置。克莱夫一查,惊叹不已,说一星期前公司买入了大量债券,现在正趁着涨势出手,赚了十几万。吉米明白了,心想温博格真是老奸巨滑。接下来两天,预言公司的损失继续扩大。吉米给菲诺夫每天打好几次电话,反复叮嘱只要坚持下去就是胜利。到星期五,帐号里的钱终于又开始上升。接着一个星期,每天都在涨。八月底,预言公司完成了第一个月程序交易的成功。要不是董农夫太过紧张,提前要求退出市场,帐号里还要多几万美元。九月,预言公司的帐号又涨了几十万。年底,奥康拿正式并入瑞士银行,研究部取消,人员打散,大部分被分散到世界各地。吉米留在了芝加哥,作为瑞士银行和预言公司之间的枢纽。温博格则进了圣塔菲研究所的董事会。

圣诞节前一个晚上,吉米又来到松园。因为好几个周末都不在芝加哥,小蓉很久没到他家去了。见到小蓉,吉米问,下班后到我那儿去好吗?小蓉说不行,我已经有男朋友了。吉米脸色变得很难看。他问,是谁?小蓉答,是一个老美,你不认识的。吉米问为什么?小蓉见他声音大起来,说咱们出去说好吗?两人走到饭馆后面,吉米又问,为什么?小蓉说,我觉得我跟他是一类人,在一起更舒服。吉米说,我对你不够好吗?为什么不舒服?小蓉说,你聪明,能干,又有钱。可是,我觉得配不上你。我希望的,是心贴心的关心。你好象没有关心过我。吉米叫道,我怎么不关心,每次我不都多给两块钱小费?我不关心你,为什么还给你那么多钱打扫我的房间?小蓉气愤地说,你把我当什么了?转身进了饭馆。吉米愣住了。过了半天,才慢慢离开。

几年后,吉米买了房子,找人装修。其中一个来估价的,带了个中国小女孩,说是他女儿。吉米问是不是从中国领养的。他说是他妻子的女儿。说着自豪地掏出了随身带的三人合照。吉米一看照片上竟然是小蓉。看起来小蓉很幸福的样子。心里感叹了一番。最后还是选的别人做的装修。

一天,吉米偶然在图书馆看到一期自然杂志上有一片文章,讲市场价格浮动和湍流的相似之处,居然基本上都是当初他在奥康拿讲的内容。一看作者名单,一帮瑞士人。猜想可能是奥康拿的人到瑞士去,把这些想法传播过去了。哈哈,我当初想错了,居然还有人把它当成宝,还上了自然杂志,太可笑了。如果价格的时间分布有规律,那赚钱岂不是太容易了!到底是学物理的,只会瞎吹。




所有跟贴:


加跟贴

笔名: 密码: 注册笔名请按这里

标题:

内容: (BBCode使用说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