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境马尔萨斯理论的荒谬(摘自王晓毅:农村环境问题与农村发展)


所有跟贴·加跟贴·新语丝读书论坛

送交者: Amsel 于 2009-09-06, 11:01:18:

引用:
(一)占主导地位的环境马尔萨斯理论的荒谬

关于中国为什么会出现这么严重的环境问题,过去人们常常认为最主要的原因是人口众多,我们可以称之为环境的马尔萨斯理论。这种理论认为,中国人口基数大,人口增长速度快,对资源的消耗也不断增加,这导致了资源相对匮乏,按照这个逻辑,相应的政策建议就是减少人口,以降低资源消耗,从而达到恢复和保护环境的目的,这就是过去关于环境问题最基本的假设。与此对应的措施最常见的就是计划生育,而最近几年基于这个认识实施的一个典型政策就是生态移民,即让人们离开生态恶劣的区域,到别的地区从事其他产业。但问题是,认为人口是环境问题的首要原因的理论到底对不对?我认为这个理论是有问题的。坐在城市里通过看统计数字作研究的人往往认为内蒙古人口近年来在不断增加,并进而推论人口增加导致牲畜量增大,从而导致草原环境破坏,但实际上,大部分做实地调查的人都发现内蒙古几乎所有基层牧区中的绝对人口数量都在减少。实证研究表明,内蒙古牧区的环境被破坏了,但牧区人口却在减少。这反过来证明人口增加当然导致环境破坏的理论是有问题的。这个简单逻辑是不成立的。从统计数字上看内蒙古各个地方的人口在增加,但是问题在于,总人口增加和放牧人口的增加是两码事,因为人口增加主要是因为外来人口的增多、城市化、打工人口的增多等,人口增加不必然表明基层牧区人口就增加了。基层牧区人口实际上在下降。有意思的是,虽然牧区人口减少了,但牲畜也确实增加了,因为牧民现在的经济支出大大增加了。举例来说,原本孩子在牧区学校上学,费用很低,但现在的集中办学政策要求所有的孩子必须到旗政府所在地上学,这使牧民家庭的教育支出明显增大了。牧区家庭只有饲养更多的牲畜,才能负担孩子的学习、生活费用。这里悖论再次出现了,为了能够让牧区的后代接受教育从而可以离开牧区,却需要以对牧区的过度利用为代价。

接下来的问题是,牲畜减少了就必然能够使环境得到改善呢?未必。有几位生态学家曾经通过实地试验研究在全部禁牧的条件下,草原生态是否会得到改善。他们观察中蒙边境的完全禁牧区发现,那个禁牧区的草原已经完全破坏了。原因在于草原的存在是以一个完整的生态链为基础的,而食草动物则是这个生态链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生态学的研究证明,牲畜在草原上的适度走动有利于草原土地的松动,牲畜的排泄也是草生长的重要的有机肥料。可见,草原生态是一个复杂的系统,过度的禁牧和过度的放牧一样都会破坏草原环境。

现在,我们的政策却往往是“一刀切的”,要么是不加限制的放牧,要么就是彻底禁牧。之所以如此,一个重要的原因是政府执行能力低,无法执行适度放牧政策,结果就是不断的进行“一刀切”。比如广大牧区所采取的禁牧、休牧政策,在对牧民进行补贴时,补贴是按亩计算的,而不考虑不同地区草原的生产能力和牧民情况的差别,结果造成事实上极大的不公平。

根据前面所提到的那个人口增加导致牲畜增多,牲畜增多又导致草原破坏的逻辑,很多的政策都是直指环境破坏地的当地人,把他们看作是环境的破坏者。而环境的真正破坏者却没有被追究。

全文:
http://www.lrn.cn/stratage/expertpoint/200908/t20090812_400612.htm




所有跟贴:


加跟贴

笔名: 密码: 注册笔名请按这里

标题:

内容: (BBCode使用说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