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人为本的“本”,不只是一个价值判断,而首先是一个事实判断。


所有跟贴·加跟贴·新语丝读书论坛

送交者: Amsel 于 2009-05-20, 17:02:43:

回答: 所以说这就是价值判断的问题了,要是斑竹心血来潮突然养了一只猫新到也就会变色了 由 HunHunSheng 于 2009-05-20, 16:58:11:

认为以人为本只是价值观而不是世界观的观点是片面的

十七大报告中关于以人为本有一段完整的阐述:“必须坚持以人为本。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是党的根本宗旨,党的一切奋斗和工作都是为了造福人民。要始终把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作为党和国家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尊重人民主体地位,发挥人民首创精神,保障人民各项权益,走共同富裕道路,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做到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

与已往中央公开发表的有关论述相比,这段话新增加了两点重要思想:一是首先强调“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是党的根本宗旨”,这意味着以人为本的实质就是为人民服务,是党的宗旨的另一种表达方式。二是提出“尊重人民主体地位,发挥人民首创精神”。这意味着在以人为本的内涵中,贯彻了辩证唯物主义的主体思想和历史唯物主义的群众观点,即人民是社会历史的主体,是一切社会财富(包括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创造者,是推动社会发展的主要力量。而这正是坚持以人为本,主张一切工作都要以人民利益为出发点和落脚点的根据所在。

由此可以认识到,以人为本的“本”,不只是一个价值判断,而首先是一个事实判断。即在科学发展观的核心问题上,集中体现了科学世界观和社会历史观,应从世界观、历史观、价值观的统一上理解和把握以人为本的内涵。那种认为以人为本只是价值观而不是世界观的观点是片面的。其实,任何价值观都有一定的世界观、社会历史观为前提,没有脱离世界观、社会历史观而孤立存在的价值观。再说,“本 ”是一个多义词:如,事物的根本、基础,社会历史的主宰、主体或主导,指导思想和行动的原则,工作的出发点和归宿,哲学上的本原、本质,经济学中的本位,等等。必须根据概念所反映的对象的内容来确定它的具体含义。我们党提出的以人为本的“本”,既有世界观、历史观(即本体论)上,认定人是社会历史生存和发展的主体的意义,又有价值观上指导和评价人的思想和行为的标准的意义。人为地把以人为本的解释限制在价值观的范围是狭隘的、片面的。中国古代民本主义、西方人本主义即人道主义,也都是既有世界观、历史观又有价值观两层含义。有些同志之所以坚持以人为本只是一种价值观,可能和他们把“以人为本”等同于人道主义或人本主义有关,担心承认以人为本具有世界观、社会历史观意义,可能导致肯定人道主义历史观。我认为,这种顾虑可以理解,但不能因噎废食。关键在于坚持科学世界观和方法论,从理论上正确规定以人为本的含义,分清它同人本主义、民本主义的是非界限;批判人本主义和民本主义在世界观、社会历史观上的唯心主义和形而上学,吸取和借鉴其在伦理价值观上的合理因素。

(北京日报 作者为北京大学教授、中国人学学会会长、中国人权研究会常任理事)




所有跟贴:


加跟贴

笔名: 密码: 注册笔名请按这里

标题:

内容: (BBCode使用说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