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2006年的大纲


所有跟贴·加跟贴·新语丝读书论坛

送交者: Amsel 于 2008-11-09, 23:05:48:

回答: 至少俺那时候上自然辩证法的时候也是上的科技史科技革命波普尔库恩 由 网警 于 2008-11-09, 23:02:27:

《自 然 辩 证 法 概 论》学习指南及考核大纲
一、课程性质及内容梗概
《自然辩证法概论》是科学技术哲学专业硕士研究生的专业基础课。本课程的学习有助于学生全面了解科学技术哲学的基本原理,尤其是对于马克思主义的自然观、科学方法论、技术方法论及科学技术观等有深刻的理解,并对西方的科学哲学、技术哲学等相关思想有一定程度的认识。
本课程基于马克思主义的辩证唯物法,反映了马克思主义有关理论的新发展,吸收了科学技术哲学、科学技术史、科学社会学、技术社会学与公共政策、STS等领域的新观点、新方法,概括了科学技术的新成就,分析了科学技术发展过程中提出的新问题,评析了有关社会发展与经济建设中的重大事件和有影响的思潮。课程较好地体现了与时俱进的精神,体现了其交叉性质,并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创新能力和理论思维能力,以适应培养高素质高层次人才的社会需要,适应现代化教育技术的发展趋势。

二、课程考核要求
本课程的考核基于学生对自然辩证法的研究对象、学科内容、基本理论方法的全面把握,目的在于促进学生建立辩证唯物主义的自然观、科技方法论和科技观,能结合当代哲学、科技等发展实践,自觉把自然科学知识的学习研究和哲学思维连接起来,提高人文素养,为进一步深入学习奠定坚实基础。
本课程的考核标准分为识记、领会、应用三个层次。考核题型为:名词解释、辨析、简答、论述等。
识记:了解和掌握自然辩证法的基本概念、基本理论;能了解和辨别国内外有关该学科理论研究的主要观点。
领会:对于马克思主义的自然观、科学方法论、技术方法论及科学技术观等有一定程度的理解,进而对当代科学技术哲学的基本原理有较为系统的把握。
应用:能应用辩证唯物主义的自然观、科技方法论和科技观的基本理论和方法,对当代世界和中国经济、社会发展过程中某些相关的重要问题进行深入的分析,并有自己的观点和看法
参考书目: 1,《自然辩证法概论》国家教委社政司 高等教育出版社1989年版
2,《自然辩证法概论》教育部社政司 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4年版

三、课程考核主要知识点及要求
第一章 绪  论
识记:自然辩证法的研究对象、学科性质、内容体系、学科定位。
领会:马克思恩格斯对创立自然辩证法的卓越贡献;学习、研究自然辩证法在现代科学技术研究中的地位有作用;自然辩证法在中国现代化建设中的重要意义。

第二章 自然观的历史发展
识记:古希腊朴素辩证法自然观与17、18世纪机械唯物主义自然观的基本内容、主要特征。
领会:19世纪马克思恩格斯辩证唯物主义自然观产生的自然科学基础和自然哲学渊源,其基本特征、理论观点及当代发展。

第三章 系统自然观
识记:系统自然观产生的自然科学前提;自然界物质系统及其层次结构的基本特征、基本类型;自然界系统的结构与功能(自净功能、再生功能);
领会:自然界是物质性、系统性、层次性、运动性的辩证统一,是过程的集合体;自然界的演化的基本方式:渐变与灾变(突现、分叉)。

第四章 生态自然观
识记:人类在地球生态系统中(自然界中)的位置;自然界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根基;人与自然的对象性关系;人在认识和改造自然中的能动性和受动性;
领会:生态自然观是当代人对现代生态危机进行反思的结果,是辩证唯物主义自然观的发展。生态自然观的核心是强调人与自然的协调,关注人类生态系统的稳定和发展。人与自然对立观点的形成与发展(机械唯物主义自然观是它的哲学基础;资本主义工业生产加深了人和自然的对立);人与自然协调发展的科技基础(生态学、生物科技、社会科技);天然自然、人工自然、生态自然的相互关系;
应用:从马克思主义关于人与自然的对象性关系的观点出发,对人与自然的协调发展的必要性和可能性有较深认识,从理论层面阐明可持续发展战略是人与自然协调发展的必然选择,构建人与自然和谐关系的理论框架,并从实践层面探讨实现天人和谐的现实途径:

第五章 科学观与科学方法论
识记:科学的本质特征(科学精神、科学方法);科学的价值及判断;科学问题(科学研究始于问题);科学事实(事实1与事实11);交叉科学方法(数学方法、系统科学方法);对新兴系统科学及其方法论意义有所了解。创造性思维及其与逻辑思维的区别与联系
领会:科学与伪科学、反科学、非科学的分界标准;科学方法(观察、实验、抽象、概括、分析、综合:机遇及其作用);科学思维(发散思维与收敛思维、创造性思维形式);科学假说及科学理论的基本内涵;科学假说形成的途径;把握检验科学理论命题和科学理论的基本要求和基本方法;创造性思维的形式(直觉、想象、灵感)
应用:能从哲学方法论的角度看待科学研究过程;能运用基本理论进行简单的案例分析;

第六章 技术观与技术方法论
识记:技术的本质特征;技术活动中的要素及技术分类;技术的结构及其演化;工程技术的本质特点及其一般程序;技术价值的概念及其特征。
领会:技术认识论的研究对象和发展历程;技术认识的特征与过程;技术认识与科学认识的关系;技术创新的实质、过程;技术创新的内容;技术创新的一般模式;高技术与产业机构调整。
应用:从世界发达国家发展高技术产业化的历史经验出发,结合我国现实国情,探讨我国实施“发展高技术,实现产业化”战略的依据和措施。
第七章 科学技术与社会
识记:科学与技术的区别与联系;科学加速社会运行的不平衡性;科学技术社会运行的社会保障;科学技术社会体制化的进程;科学共同体与技术共同体;;
领会:科学技术的社会规范;科学技术的社会功能及价值;科学技术系统自身与社会其他子系统的相互关系;科技与世界发展 (科技是第一生产力;科技革命与经济全球化;科技革命与知识经济的兴起);科技与中国的发展;现代科技革命与教育发展。
应用:宏观观察世界科技、经济发展趋势,对如何有效体现科技的社会功能有较深研究。培养以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看科学技术系统的能力;对科技系统从哲学、社会学、历史学、经济学、文化学等角度上进行深入思考;对科技革命的历史发展有清楚认识;对当代新科技革命与知识经济兴起的关系有理性认识;对我国“科教兴国”战略的相关理论及实践探索有较深的理解。




所有跟贴:


加跟贴

笔名: 密码: 注册笔名请按这里

标题:

内容: (BBCode使用说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