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W: 《〈孙子兵法〉选评》前言. 比土共的张召忠强得太多了


所有跟贴·加跟贴·新语丝读书论坛

送交者: true 于 2009-03-30, 20:00:29:

---------------------
芦笛在凯迪

《〈孙子兵法〉选评》前言


最近处于断线状态,要到30号才能恢复上网,此前都只能凿壁偷光,信号太弱,很难上来,即使上来网速也极慢,又极容易断线。趁此机会,我把《孙子兵法》的全部评论文字合在一起,改写了第一次贴出的《<孙子兵法>选评》,主要是加入许多战例和议论,使得它成书后不至于太单薄。全书约8万字,大概只够印成小册子吧。另外,考虑到读者的感情,把某些尖锐的话语去掉或是改得温和了,例如“昏话”改为“不能成立”之类,虽然意思是一个,但后者包上了糖衣。

我把改写过的前言贴在这里,目的是答复某些网友的疑问与责难。

《孙子兵法》新评


前言


《孙子兵法》是一部久享盛名的中国古代兵书,在所有的国学经典中,它或许是最有神秘感、最让人崇敬倾慕的一部。之所以如此,是因为中国古人历来神化军事著作以及和它有关的一切人事。

早在两千多年前写作的《史记》中,司马迁就创作出了孙膑、吴起、张良、陈平、韩信等半神半人的生动文学形象。在家喻户晓的“孙庞斗智”中,庞涓之所以要设下毒计谋害老同学,乃是为了获得师父鬼谷子秘传给孙膑的兵法,而他之所以最后败给孙膑,也正是因为没有学过这本奇书。吴起因为深通兵法,竟然在死后还能处决杀死他的刺客。张良之所以能“运筹帷幄之中,决胜千里之外”,靠的全是黄石公授给他的一部《太公兵法》。而项羽之所以在夺得天下之后又丢了江山,主要一个原因就是他年轻时代心浮气躁,沐猴而冠,不能沉下心来,师从叔父项梁,学习“万人敌”的上乘功夫,最后只能“以力征经营天下”,有一范增尚不能用,却靠一股悍勇之气与一把蛮力去和智多星们决斗,当然只能身死人手为天下笑。

经过司马迁这种极富文学魅力的造神运动,兵法便在所有的国学典籍中获得了一种特殊的神奇地位,成了《水浒》上九天玄女娘娘授给宋江的天书一类秘笈宝典。学了它,人就能变成诸葛亮那样的智慧的象征,能辅佐君王打天下,百战百胜,建功立业,“随机变化信如神”。这种迷信被《三国演义》普及到民间之后,便形成了一种源远流长、牢不可破的“拜兵法教”,使得兵法成了创造奇迹、书写历史的万能法宝,而有幸接触它们的读书人也就成了能任意改变历史的神人。

我从小就生活在这种传统中,自然对天书和神人们充满宗教式的敬畏。直到1967年,我才首次看了《孙子》兵法。那阵子街上天天武斗,本人胆子小,不敢跟着要好同学去参加,只能日日在家看书,把能找到的原始人老祖宗的书都看过来了,《孙子兵法》就是其中之一。

记得当时看后有着说不出的失望。第一个感觉是,原来这天书一类的神秘著作其实也是人类作品,完全可以为人理解,并没有什么妙不可言的玄奥之处,甚至可以含有简单的逻辑错误。第二个感觉则是,盛名之下,其实难副,该书的实际水平和它长期享有的盛名极度不相称。在那种蒙昧时代,它或许确实是当时的智力活动顶峰,但若以现代眼光来看,即使撇去那些明显错误的部分,剩下来的精华大概也只能算老生常谈。此前我在官方媒体上看到,德皇威廉二世在一战失败后流亡荷兰,得见此书德文版,当下慨叹说:我若在战前看了此书,也就不至于打败了(此说的另一版本则更离奇,据说那是拿破仑流放在圣海伦娜岛上时的感喟)。待我看了那书后,才觉得那多半是天方夜谭。

几十年后我上了海外中文网,在网上大放厥词。一次,我在国内某网站看到网人转贴了我的《民族尊严不能建立在谎言上》,在其中,我指出了西学东渐前中国没有科学的事实。有位爱国志士跟帖痛骂,在侮辱我的同时,给出了一系列“铁的事实”,其中一条便是这《孙子兵法》。那位网友愤怒地质问我:军事科学算不算科学?《孙子兵法》算不算军事科学?

对此强烈的情绪反应,我很能理解,因为我早已发现,国人的一个强烈偏执,就是“震惊世界”,热盼全世界对咱们五体投地,团团罗拜,所以热衷于发明此类神话来陶醉自己。不是威廉或拿破仑学孙著,就是美国西点军校学雷锋,再不就是日本腾飞是因为人家的公司实行“两参一改三结合”的“鞍钢宪法”。这说到底还是自卑情结使然。因为彻底缺乏自信,所以特别在乎自己给他人的印象,把自己的幸福建立在他人的欣赏上。若是别人不能满足自己这一期待,免不得就要恼羞成怒。这种心态若不纠正,则中外关系恐怕永远也不会正常。我之所以获罪于天下,正是因为不自量力,想去纠正这种我认为不是很健康的心态。

此后我更在国内网上看到大量的《以〈孙子兵法〉指导商战》、《以〈孙子兵法〉指导炒股》之类的文章,发现许多国人至今还对该书满怀我少年时代的宗教敬畏。觉得有必要对全书作点解释和评论,以便让现代人实事求是地认识国故。

在评点过程中,我的感觉是,孙子的确是两千多年前杰出的思想家,其军事思想富于原创性,首次提出了若干重大的军事原则。但因为时代的进步,大多数内容业已过时,已无可能再在今日起到什么指导作用。哪怕至今尚未过时的重大原则,现在也为业余爱好者们耳熟能详,要知道它们并不需要专门去攻读这部古书。此外,孙子也和其他古代思想家一样,因为不懂逻辑,不知道如何清晰准确地思维,并井然有序地组织和表述自己的思想,所以他的思想在时时流露出天才的闪光的同时,也不可避免地具有重大缺陷,全书的组织重复混乱,许多中心概念模糊不明,论述中的逻辑错误比比皆是。不幸的是,类似错误至今在国人中还相当普遍,因此,指出这些错误,或许对提升普遍民智水平能有所裨益。这不是为了取笑苛责前贤,而是实事求是地认识先贤,在对这位古代思想家保持应有的尊重的同时,放弃旧有的宗教情怀,停止将他具有严重时代局限的著作当成历万世而不朽的圣经,甚至用它们来指导日常生活。

本人不过是个学识浅薄的业余爱好者,既非军事学家,亦非军事史学家,国学根底也十分肤浅,注释与评论出错在所难免,说错之处,还请方家不吝赐教。




所有跟贴:


加跟贴

笔名: 密码: 注册笔名请按这里

标题:

内容: (BBCode使用说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