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W: 孙子兵法批判


所有跟贴·加跟贴·新语丝读书论坛

送交者: true 于 2009-03-27, 17:53:56:

==========================

《孙子兵法》选评


芦笛


那天去《芦笛之声》上贴,见赛昆先生请“芦老汗肩”评点《孙子兵法》,当下答道,那不过是一堆最根本的原则,不是self-evident的common sense,就是某种理想境界,古人或许认为那是什么圣经,不过现代人似乎没有必要去钻研。

我这说的还不是现在而是青年时代的感觉。1967-68年间,街上天天武斗,本人既非王司令,也非老郑,胆子小,不敢去参加,只能日日在家看书,把能找到的原始人老祖宗的书都看过来了,《孙子兵法》就是其中之一。那阵子我就觉得,这种书,在那种蒙昧时代或许是当时的智力活动高峰,搁现在大概只能算老生常谈。此前我在官方媒体上看到,德皇威廉二世在一战失败后流亡荷兰得见此书德文版,当下慨叹说:我若在战前看了此书,也就不至于打败了(此说的另一版本则更离奇,据说那是拿破仑流放在圣海伦娜岛上时的感喟)。待我看了那书后,才觉得那多半是天方夜谭。

要到后来我才悟出,国人的一个强烈偏执,就是“震惊世界”,热盼全世界对咱们五体投地,团团罗拜,所以热衷于发明此类神话来陶醉自己。不是威廉或拿破仑学孙著,就是美国西点军校建起雷锋叔叔塑像,再不就是日本腾飞是因为人家的公司实行“两参一改三结合”的“鞍钢宪法”。这说到底还是自卑情结使然。因为彻底缺乏自信,所以特别在乎自己给他人的印象,把自己的幸福建立在他人的欣赏上。若是别人不能满足自己这一期待,免不得就要恼羞成怒。这种心态若不纠正,则中外关系恐怕永远也不会正常。

扯远了,今日闲极无聊,想起了赛昆网友的建议,觉得用这来打发时间也未尝不可,是谓“芦爷爷评点孙子兵法”。因到网上拷贝了六章下来,略作解释评点。说错之处,还请方家不吝赐教。


始计第一

“孙子曰: 兵者,国之大事,死生之地,存亡之道,不可不察也。”

【评】这是废话一句,无非是强调战争乃生死攸关的大事。信息量太少,可以不用管它。

“故经之以五事,校之以七计,而索其情。”

【释】所以必须考虑五件大事比较七方面情况。

“一曰道,二曰天,三曰地,四曰将,五曰法。道者,令民于上同意,可与之死,可与之生,而不畏危也。天者,阴阳、寒暑、时制也。地者,高下,远近、险易、广狭、死生也。将者,智、信、仁、勇、严也。法者,曲制、官道、主用也。凡此五者,将莫不闻,知之者胜,不知之者不胜。”

【释】五件事是:道,天,地,将,法。所谓道,是说百姓和君王上下一心,同生共死,不怕危难。所谓天,是指天象(阴晴昼夜)、气候、季节。所谓地,是指地势的高低、远近、险恶平坦、广阔狭窄、生地死地(或中药的生地熟地,细细)。所谓将,是看将领是否足智多谋、信赏必罚、宽仁御下、作战勇敢、军令严明。所谓法,是指军制、组织、君主的信任。这五条将领都必须知道,知道就能胜利,不知道就不能胜利。

【评】以上五条,把主观要求和客观条件混杂在一起,把对君王和将领的主观要求与“天地”的客观条件并列,暴露了孙子不懂逻辑思维。其实他应该把“知天察地”当成对将领的要求,与“智”合并在一起。当然,这不是说他讲的没有道理。

他犯的另一个错误在将在后文屡次见到,那就是他不懂“必要条件”与“充分条件”之别,因而说出“知之者胜,不知之者不胜”,其实“知”是“胜”的必要条件而非充分条件。强调“知五事”的重要性是应该的,但不能说知此五事就能取胜。

  “故校之以七计,而索其情。曰:主孰有道?将孰有能?天地孰得?法令孰行?兵众孰强?士卒孰练?赏罚孰明?吾以此知胜负矣。”

【释】因此,必须从七个方面去比较双方的情形,判定哪边的君主有道,将领更有才能,哪方占了天时地利,法令通行,兵力更强大,士卒训练得更好,赏罚更严明。从这些情况来判断就可以知道谁胜谁败了。

【评】这进一步暴露了孙子(可不是我孙子,不知道是谁家的)思维的混乱,他的“五事”和“七计”是交叉的,前者包容在后者里,后者却又多出“三事 ”来,亦即兵力、训练、赏罚,而这三者本该包括在“将”中。“五事”的“将道”已经有了“信”与“严”,那与“赏罚分明”是否重复?而且,为何要把兵力和训练单独列出来,难道将领不必知道它们,只需知道“五事”就够了?这是什么混账话?

另一个问题是作者立论的出发点变换不定,“五事”像是为将领写作的讲义,告诉他们应该注意的事项,“七计”却又变成了旁观者在判别何方可胜时使用的依据。其实这判断根本就无法作出,盖它毫无实际操作可能——你怎么能知道对方的将领是否“知五事”?

现代人来写这文章就绝不该犯此类错误,只会立足点固定在一方,把本文当成争取胜利的条件来写,把它们分成主观与客观条件两大类。主观要求包括对君王、制度、将领的,客观条件则包括天、地、人力物力资源等等,而君王和将领在决定开战时以及在战争中必须时时牢记对自己有利和不利的主客观条件,充分发挥自己的优势,避免被敌人利用自己的劣势,而孙子居然没有说这点。

还有个问题是,听孙子那意思,似乎这“七计”,我方必须条条都占优势才行。但他忽略了一个问题:如果考察了“七计”后,发现有的咱们占优势,有的居劣势,那又该怎么办?这战到底是打还是不打?你总不能指望条条好事都让己方占全吧?最容易遇到的还是互有优劣,正是在这种情况下,战争艺术才是决定胜负的因素,可孙子恰恰不提这最常见的情况。如果所有的好事都具备了,那还要你这军师干什么?

“将听吾计,用之必胜,留之;将不听吾计,用之必败,去之。计利以听,乃为之势,以佐其外。势者,因利而制权也。”

【释】将领若听从我的计策,用了必胜,那么就留用他;若不听从,用了必败,那就罢免他。使将领听从的办法是让他知道利害,此外还要造成一种“势”来起到辅助作用。所谓“势”就是为了利而取得的主动权。

【评】上面说的是必须考察的取胜诸条件,这儿却突然跳到将领的任免问题。这种写作风格为诸子百家共有,凸显了他们不知道怎么组织自己的思想,再把它井井有条地逐一表达出来。此所以我要多次说,如果不是鬼子打进来,咱们连编写本教科书的本事都没有。

第一句话就是废话。若将领竟敢不服从军令,这TMD还叫什么军队?还打什么鬼仗?临阵换将乃兵家大忌,若临战还出现将领不服从参谋总部制定的战役计划,西方的规矩是军法审判,因此绝对不会发生这种怪事。若真能发生,则说明这种军队根本不能打仗,那仗不打也罢。否则若换个听话的将领上去,他丝毫不熟悉部队,还有希望打赢么?(对了,孙子竟然在前面的“将道”中忘记指出将领必须熟悉下属各部的战斗力,这才能量才录用,在不同场合使用战斗力不同的部队)

这儿把将领听话当成取胜的充分必要条件,把“听话”当成统帅挑选将领的唯一标准,简直是瞎胡闹。孙子完全没看到优秀的将领必须在服从命令的前提下具有当机立断的心理智力素质与主动进取精神,不能是机器人。而且,他似乎习惯于直线思维,动不动就“必胜”或“必败”,连个“不胜不败”的中间状态都没有,其实天下哪有“听我的计策就能必胜”的事。战场瞬息万变,未知因素极多,一般不会有事前的计划如意展开的好事。古代通讯手段极端原始,缺乏战地瞬时交流的条件,要求将领忠实呆板执行自己的预定计划多半只会惨败。因此只能让将领领会自己的战役意图,给个大致命令,至于具体怎么执行,只能让他们相机行事,哪能事前如《三国演义》上的诸葛孔明似的,详细规定听见三声号炮就从埋伏地杀出。据说蒋介石给部队下的命令非常详细,甚至规定宿营地在何处,警戒线放到哪里,大概就是因为看多了《孙子兵法》,让那孙子坑到台湾去了,扔下我等在水深火热里煎熬挣扎。

这“势”乃是古代兵家最爱使用的一个模糊概念,带上了许多神秘色彩。这玩意的确不是什么实体,没有物质外壳,但确实存在。例如国共内战到后期,国民党虽然尚有相当兵力,但“大势已去”,便兵败如山倒了。在我看来,所谓“势”其实是双方的士气对比。一旦出现“人心已去”的背时局面,就必然要像史阁部说的那样“收拾不来”,只有演霸王别姬了。

“兵者,诡道也。故能而示之不能,用而示之不用,近而示之远,远而示之近。利而诱之,乱而取之,实而备之,强而避之,怒而挠之,卑而骄之,佚而劳之,亲而离之,攻其无备,出其不意。此兵家之胜,不可先传也。”

【释】用兵乃是欺骗对方的诡道,所以自己能做到的事要让对方以为自己做不到,要用兵时故意让对方以为自己不会行动,要攻近处装成是打远处,打远处装成打近处。对方贪小利就以此去引诱之,混乱就趁机攻击之。实力强大就防备之,打不过就逃避之,冲动易怒就烦扰之,谨慎就骄纵之,舒适就劳累之,团结就离间之,在对方意料不到的时候进攻敌人不防备的地方。这些取胜之道必须严加保密,不能泄露出去。

【评】此乃古今中外兵家通则,放之四海而皆准,至今还在使用,但不能说是孙子的发明。汉尼拔之所以要翻越阿尔卑斯山攻入罗马,就是为了“出其不意攻其不备”,咱们再爱国,似乎也不能说他看了《孙子兵法》后才知道这么做。在海湾战争中,施瓦茨考夫“示形于东”,骗得萨达姆以为联军的主攻方向是科威特,把主力全部署在那一线。不料联军大举越过沙特边境,包围了困在科威特的伊拉克军。据老施说他就是受了汉尼拔的启发,也没提咱们的孙子。

“夫未战而庙算胜者,得算多也;未战而庙算不胜者,得算少也。多算胜,少算不胜,而况于无算乎!吾以此观之,胜负见矣。”

【释】战前的谋略就胜过对方的一方,取胜主要靠的就是谋略。若战前谋略不如对方,则在战争发生后就不会得到多少谋略的助益。谋划得更周密的一方必胜,反之必败,没有谋划当然就更只会失败了。光是从谋略上来看,不用开战就能知道谁胜谁败。

【评】这里的逻辑错误就是不懂“充分条件”和“必要条件”,把谋略当成了获胜的充分必要条件,以致说出“多算胜,少算不胜”的P话来。由此流毒几千年,使得中国人特别迷信谋略,成了“谋略万能论”者。

可惜这不得了、了不得的谋略到了近代就彻底失灵。我早在旧作中说过了,那不是聪明人全都生在古代,而是因为咱们的实力不如人,而这“实力”是孙子那原始人根本不可能获得的复杂概念,并不在他的“五事七计”之中。以远古思想指导、中古武器装备起来的清军,绝对不可能是以近代军事科学训练出来、装备了近代武器的专业作战队伍的对手。即使是孙子再世、武侯重生也只会一筹莫展,这点连林则徐都承认了。




所有跟贴:


加跟贴

笔名: 密码: 注册笔名请按这里

标题:

内容: (BBCode使用说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