倒霉的孔子


所有跟贴·加跟贴·新语丝读书论坛

送交者: 阮宗光 于 2009-03-06, 17:18:08:

回答: 我相信那个"非七八届分校生" 应该有能力来个”非七八届分校生讲论语“ hehhehe.. 由 catfish 于 2009-03-06, 17:10:30:

倒霉的孔子 (English version at sinazen.com/confucius)

20世纪是孔子最倒霉的时代;由五四打倒孔家店到文革后期批 林批孔,给斗倒斗臭一百年;连名义上尊孔的台湾同海外华人 圈里,年轻人最多是做到苦着脸去学儒;20多年前新加坡副总 理吴庆瑞先生启动了东亚哲学研究所,是为了研究发扬孔子思 想和亚洲价值观;1992年该所改名东亚政经研究所,专研现代 中国(5年后再次改名东亚研究所而且并入国立大学)。为什么起初信古,不久后却疑古?我觉得这是一个现代人对孔子思 想误解的典型例子。如果以为儒家思想主要原则是统治者高高 在上,老百姓乖乖听话,那是会失望的。

谈起孔子大概大家第一想起就是三从四德;其实诗经可以看到 很多男女自由相爱的词句,而左传礼记都有提到好多离婚改嫁 的事件;孟子虽有叔嫂授受不亲,恶败出妻之类的话,但也不 过是一些避嫌疑的举止礼仪,与朱熹以后发展出来男女关防相 去甚远。甚至有个说法,孔子本人就是个私生子:他爸爸娶他 妈妈时已经60多岁,史记说他们在尼山求子“野合”生孔子, 似乎是参加了“奔走不禁”的滥交生殖崇拜仪式。

大家第二想起的大概是封建阶级制度,但这是孔子以前早就存 在的,孔子提倡的可以说是一种改革,放宽统治阶级的门槛, 让出身较低的士人(包括他自己在内)通过受教育的方法得到 官位,不完全依靠门第血统来选拔统治阶级。这个想法在战国 时代大放光彩形成百家争鸣,游说得相位的局面,秦汉时代有 所限制,南北朝又回复到门第为重的情况。这些演变同孔子思 想基本是独立的。

孔子注重教育,不但是因为这是训练统治阶级的一种工具,还 因为他有一种“统治就是教育”的政治哲学:统治者要能把自 己的想法灌输给跟随他的人,要把自己当作跟随他的人的典 范,而不光是依靠利益引诱和处罚威胁;这不但是一种美好的 理想,也可以说是一种便宜,省力气的统治法则。要这种方法 成功,统治者和跟随的人都必须有高度的自律精神。

其实孔子生前死后都是倒霉的日子多,好不容易做了几年官就 跨台,到处奔波,还经历过挨饿, 生命危险的日子,总算弄 了个圣哲之名,但也因此老给人利用,做正面反面教材,比 如 《列子·汤问》:

“孔子东游,见两小兒辩斗。问其故,一兒曰:‘我以日始出 时去人近,而日 中时远。’一兒曰:‘我以日初出远,而日 中时近也。’一兒曰:‘日初出,大如车盖,及日中, 则如 盘盂:此不为远者小而近者大乎?’一兒曰:‘日初出,沧沧 凉凉;及其日中,如探汤:此 不为近者热而远者凉乎?’孔 子不能决也。” 拿孔子做不实用学者代表;又如

孔某之齐见景公,景公说,欲封之以尼溪,以告晏子。晏子 曰:“不可!夫儒,浩居而自顺者也, 不可以教下;好乐而 淫人,不可使亲治;立命而怠事,不可使守织;宗丧循哀,不 可使慈民;机服勉容,不可使导众。孔某盛容修饰以蛊世,弦 歌鼓舞以聚徒,繁登降之礼以示仪,务趋翔之节 以观众;博 学不可使议世,劳思不可以补民;累寿不能尽其学,当年不能 行其礼,积财不能赡其 乐。繁饰邪术,以营世君;盛为声 乐,以淫遇民。其道不可以期世,其学不可以导众。今君封 之, 以利齐俗,非所以导国先众。

这其实不是晏子说孔子,因批评的思想同孔子言行不合,是后 来非葬非乐的墨家批评孔子后儒家 的话;同样地,近代斗倒 斗臭的旧思想,一大半不是孔子提出的

现在总算有些起色,连胡锦涛也用了小康的字眼,也许下一步 就能谈大同了,近来还有谈论语的书一星期卖几十万本的消 息;不过这也许又是另一种倒霉:把各种老生常谈,处事俗语 统统归公于孔子,反而令人忽略了孔子真正的社会意义

孔子的最高境界是仁,但这不是个人处世的匹夫之仁或小恩小 惠妇人之仁,而是治理有方为民造福的大仁大义;“克己复 礼,仁在其中”,好象仁这个境界很容易达到,但孔子说的不 是一 人个人的仁,而是有权势在手的统治者的仁,要这些人 克服自己的私心欲望,遵守秩序,有步骤 地管理国家,这决 不容易,自古极少数大权在手的人能做到;连孔子自己也不好 意思说能做到,只敢说自己好学,常自我反省,希望能接近 仁;至于他的学生,差更远了

孟武伯问子路仁乎?。”。。。子曰:“由也,千乘之国,可
使治其赋也,不知其仁也。”

“求也何如?”子曰:“求也,千室之邑,百乘之家,可使为
之宰也,不知其仁也。”

“赤也何如?”子曰:“赤也,束带立于朝,可使与宾客言
也,不知其仁也。”

中庸之道也是对统治者而言,即要他们考虑各种不同的矛盾, 用折衷的方法顾全多方面的利益,才能把国家治理好。“君子 和而不同”,也是讲在管理国家,君子们能顾全公利,即使不 同意 见,还是能合作,小人就做不到,即使没有什么思想分歧 也不免为了大小利益面子明争暗斗。

曹刿论战是左传中较多人知道的片断,但比较重要的前半段反 而大家忽略了

公将战。曹刿请见,其乡人曰:“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
刿曰:“肉食者鄙,未能远谋。” 遂入见。问何以战?公
曰:“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对曰:“小惠未
偏,民弗从也。” 公曰:“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
信。”对曰:“小信未孚,神弗福也。”公曰:“小大之
狱, 虽不能察,必以情。”对曰:“忠之属也,可以一战。
战则请从。公与之乘,战於长勺。。。

这里表述了春秋时代对统治者的一种理想:曹刿虽然不是肉食 者,一样可以见国君谈国事,评论 他有没有尽到应有的责 任,而且看到最要紧的责任是察狱,即解决纠纷维持秩序,然 后才能获得 忠之属,去领军作战。左传是儒家经典,这里表 述的是孔子的基本思想

为什么那么注重牺牲玉帛祭神? 孔子说敬鬼神而远之,祭神如 神在,又好象不大相信真的有神,但这也不是无知迷信,或假装 随俗这么简单,是有社会功用的.一族人一起拜共同的祖先,是 表达和谐共处的精神,而且一定要有祖先神的合法继承人主祭, 报告现状,神才会接受,不然祖先就会不安息, 国就会有灾难; 所以篡位是危险的事情,因为可能得罪上天祖先

同样地,礼并不是仪式那么简单;周礼要诸侯常去朝见天子,是 为了加强朝见的人和观看的人对等级的认同;但在另一方面,也 突出了统治者本人的责任和权力上的限制. 天子要去参加籍 田,射礼, 乡饮,明堂辟雍等典礼,表示尊重农民,军人,老人,文 士;又如左传国语记

季氏欲以田赋,使冉有访诸仲尼。…仲尼…私于冉有曰:‘君
子之行也,度于礼。施取其厚, 事举其中,敛从其薄。如是
则以丘亦足矣。若不度于礼,而贪冒无厌,则虽以田赋,将又
不足。且子季孙若欲行尔法,则周公之典在

也就是说周礼固定了有限度的税收,不应随便超出

后来的儒家作者常把礼乐,修身齐家,天人合一,讲得天花乱 坠,又有孔子获麟悲恸,得天命为素王之说;但左传只说

哀公十四年春,狩大野。叔孙氏车子鉏获兽,以为不祥。仲尼
视之,曰:「麟也。」

说孔子因其崇高思想为素王,同统治者应该外圣内王等想法, 倒是源于孔子基本思想,即统治者应以身作则为人师表,得到 人民敬重, 以便维持秩序。 这同法家大不相同,被韩非子讥 笑远水不能救近火,不如重赏重罚,简单了当。 但法家的致 命弱点是,老百姓同官员会斗智弄法,瞒上瞒下,弄到法越来 越复杂严峻,人越来越 狡猾,社会也越来越乱,反而情愿有 刘邦约法三章的简单统治法。

论语有

子适卫,冉有仆。子曰:庶矣哉!冉有曰:既庶,又何加焉?
子曰:富之。曰:既富矣,又何加焉?曰;教之。

其实是对社会更深刻的认识,比韩非子卖弄聪明高一筹。

孔子提出了一套治国为人的理想,但是人当然都有弱点,常是 言行不一致,做事达不到理想,律人严律己松。所以有了儒家 的理想,还要有法家的操作方法,以能建立起一套监察系统, 又加上利诱,逼使人们遵守秩序履行理想。在今天的社会环境里,媒体也起了一部分的监察作用,但这些系统能不能良好操 作,还是先要看大家有没有共同的理想,否则还是会产生东拉 西扯的乱象。在一个以钱为重,笑贫不笑娼的环境中要成功运 行是困难的。也许弄懂孔子思想,就是中国向小康社会迈进的 第一步。




所有跟贴:


加跟贴

笔名: 密码: 注册笔名请按这里

标题:

内容: (BBCode使用说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