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丹何其人(六) 对 << <论语>心得>> 代后记的咬文嚼字


所有跟贴·加跟贴·新语丝读书论坛

送交者: 七八届非分校生 于 2009-03-06, 06:51:16:

前面是按差错分类对<< <论语>心得>> 和<< <论语>感悟>> 校对的. 下面对<< <论语>心得>> 代后记的的进行整 篇咬文嚼字,看有多少错误.

    让我们看看她的错误,开篇写到," 书稿托付中华书局,心下有七分安顿三分忐忑" 托付是委托别人照料或办理的意思,及交付委托。这本书是要印刷出版的,那叫 " 付梓 ",你可以委托中华书局,但书不能委托中华书局,要加一个于字在中华书局前。于字在表示动作行为有关的时间地点的,这是语法基本常识。这前半句话只是描述一个行为的动作, 而事实是在这里是要说明一个状态的变化, 一个行为的完成 , 所以前半句句末要加上一个 "时 " 字或者 " 后 "字,
全文应改为 " 书稿付梓于中华书局后 , 心下有七分安顿三分忐忑" 或 " 书稿付梓于中华书局时 , 心下有七分安顿三分忐忑 " 才对。一句三错, 教授水平?

    " 从20几岁读先秦文学硕士开始,几乎泡在中华版的书堆里长大,不肯不敢在奢望中华书局出自己的一本书。就如同不敢妄想自己站在电视屏幕里谈谈论语的话题。" 这句错误百出。其一,话题是谈话的中心,话题是不可以谈的,可以说 " 谈谈论语 " ,也可以说 " 围绕着论语的话题展开讨论 " 。其二,她也没有本事站在电视屏幕里,任何人也没有这本事,她只是站在百家讲坛上,其三 " 出自己的一本书 " 中的 " 自己",是指中华书局还是谁?其四,下面最重要的一个问题是,这是谁干的?请问这句话的主语又在哪里呢?

    " 对论语的感情,一向是敬而不畏 ; 对论语的感觉,从来是朴素而温暖。" 该句在修辞学上犯了错,把句子写颠倒了。人只有先有感觉后才有情感。这在修辞学里叫递进。难道你在北京师范大学分校里没有学过?

    " 在北方一个以温泉著称的小镇里,曾经见过一口奇特的问病泉," 著称是著名的意思,以 " 什么什么著称 " 的什么,必须是唯一的,克制的。如杭州可以以西湖著称的城市,但不能是以湖泊著称的城市。西湖是唯一的。湖泊的泛指的。后半句 " 见过 " 一词。用哪一个主语呢?全句只能改为 " 在北方有一个以天下第一泉著称的城市,曾经有一口奇特的问病泉 " 。

    " 据说任何人舒舒服服地泡进去,一下子就感觉到自己身体的病灶所在。" 舒舒服服只能形容静止的状态,可以说舒舒服服地站着,舒舒服服地泡着,但绝不能说舒舒服服地站起来, 舒舒服服坐下去, 舒舒服服泡进去,因为这是动态的情景,人只有不舒服了,才要站起来, 才要坐下去, 才要泡进去,泡进去以后才能舒服。难道任何人都有自己身体的病灶啊 ? 什么身体的病灶,那是自己身体内的病灶,少个内字两者关系不对,语句不通,应改为 " 是病人一下子就感觉到自己身体内的病灶所在 " 。

    " 我们眼中的论语就是这样一眼温暖的活水泉。" 我们知道有活火山和死火山。难道还有活水泉和死水泉?于丹可能联想到诗句为有源头活水来,那是渠, 不是泉。

    " 以我的学养和阅历正要做什么论语的讲解和辨析。万万不可,那就像是让我做这眼温泉的化学成分分析一样,我没有能力拿出一份精确的化验报告,我所能担承的角色,只是一个体验者。以身体之。以血验之。像2000多年中数以千万计泡过这温泉一样,用自己的身体最敏感的病灶去承受温暖的恩赐。" 化学分析是确定物质化学的成份和组成的分析,可以分为定量分析何定性分析。文中两字 " 成分 " 多余,文中 " 交出 " 和 " 拿出 " 在用词意义上是有区别的。交出的东西要自己是有责任的,试比较一下, " 交出一份答卷 " 和 " 拿出一份答卷 " 的区别。化学分析的报告叫实验报告,化验报告是对大小便和血一类分析的医学报告,于丹写到这里,自己已经思维混乱了,化学分析变成医学分析了, 所以接下来要 " 以身体之,以血验之 " 。如果化学分析要用到人的鲜血,这可是一个可得诺贝尔化学奖的发明。该文的最后一段 " 用自己的身体最敏感的病灶" 中的身体和病灶是两个并行的东西? 还是一个东西中包含另一个东西呢?恩赐是可以用承受一词的吗?我们可以说 " 承受压力 " ,说 " 承受打击 " ,说 " 承受考验 " ,但只能用 " 承蒙什么什么的恩赐 " 。就算可以,病灶承受温泉恩赐的结果,岂不是病灶越来越大,越长越好?

    最后的第二段写道 : " 可以得之于心的论语是每一个人心中有而口中无的简单真理。" 什么是简单真理?难道还有复杂真理吗?" 地球围着太阳转,月亮围着地球转 " 是复杂真理吗? 还是简单真理吗?如果是简单真理吗?可哥白尼提出日心說前谁都不知道 ; 如果是复杂真理吗?可现在小学生都知道。

    再看看最后一段 " 我看到论语的温度,不烫手也不冰冷,略高于体温,千古恒常," 再看看文章的标题是 " <<论语>>的温度"。文章跑题了,明明是温泉中的化学微量元素的作用治疗了病人,和温度有什么关系?岂不是化学分析白做了?血白验了?怪不得于丹不敢再做1997年的北京市高考作文“细雨湿衣看不见,闲花落地听无声”。怕文不对题吧。

    你们看看, << <论语>心得>> 代后记 总计一千多个字,&#63613;已有几个差错? 中华人民共和国新闻出版总署令第26号图书质量管理规定 : 差错率超过万分之一的图书,为其编校质量属不合格。差错率在万分之五 以上的,出版单位必须自检查结果公布之日起30天内全部收回 ;

    << <论语>心得>> 字数 103千字, 笔者统计一下了,差错 远远超过60个; << <论语>感悟>>字数 130千字, 笔者统计一下了,差错 远远超过80个; 按照中国出版工作者协会校对研究委员会2005年6月修订的图书编校质量差错认定细则, 我们完全有理由认定这两本书为编校质量属不合格之图书.






所有跟贴:


加跟贴

笔名: 密码: 注册笔名请按这里

标题:

内容: (BBCode使用说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