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丹何其人(二) 自诩四岁读论语的文化骗子


所有跟贴·加跟贴·新语丝读书论坛

送交者: 七八届非分校生 于 2009-03-06, 06:44:18:

文大师自称年近百岁,他生活经历复杂,造假方便 , 什么茅盾赞誉过他的书 ; 什么章太炎是他的老师等等。女孔子年过四十,生活经历简单,从小学到大学 , 平淡无奇, 造假不易,难以戴上像文大师那样的耀眼光环。于是就在<<鲁豫有约>>中自吹,她自己 " 四岁五岁时接触<<论语>>,五岁半读<<红楼梦>> ",为自己制造儿时即神童的美丽神话。为自己造势。

    这种情况究竟可能吗?于丹生于1965年6月28日,四五岁时是1969年和1970年,1969年是文化大革命如火如荼的一年。上年纪的人一定记得,那是一个破 " 四旧" ,立 " 四新 " 的疯狂年代。那是一个打倒一切牛鬼蛇神的黑暗年代。<<论语>>和<<红楼梦>>这类毒草早已在运动中烧得烧、毁得毁、上缴的上缴。在这种情况和形势下,量于丹不知天高地厚敢看论语,于姥姥有几个脑袋敢冒天下之大不违让于丹看这类之乎者也的毒草,于爸爸也不怕戴上毒害青少年的黑帽子。这个情节在网上早已有人质疑过。面对这种情况,于丹当然不能自圆其说,只能抵赖和狡辨。于是在2008年12月9日的南方日报的文章,<<穿越于丹精神的成长史>>一文中,大言不惭地说,""其实四岁读论语是媒体的放大,我四岁时候没有读论语, 而是家长开始给我解释和讲论语。" 这就奇怪了,不读论语何需解释?难道这种 " 接触 " 不是读吗?媒体真是瞎了眼,拍马屁拍到马脚上了。于丹在<<成长史>>一文中欲盖弥彰地补充道 :

        " 我们家住的那个院子,叫府右街9号,什么叫府右街呢,就是在中南海对面,跟中南海隔窄窄一条街,后来拓展马路,把我们家院子给弄没了。
        那时候中南海里面天天在批斗,大家成天在喊打倒刘少奇,咣咣咣游行车过来了,哇哇哇什么最高指示最新指示,那时候都敲
        锣打鼓的。我们家这院子就关着,我听着外面的声音,姥姥就跟我说,不许出去,在家看书! "

    在这里于丹给出了她看书时的确切时间,给出了一个断代的依据。我们在喊 "打倒刘少奇" 的口号的时候,那是什么时候呢?

        1966年8月5日,毛泽东在中南海大院内贴了一张大字报。题目是《炮打司令部——我的一张大字报》。刘少奇的厄运开始了。
        1967年4月6日,“造反派”冲进刘家,对刘少奇进行了第一次揪斗。
        1967年7月18日,“造反派”把刘少奇和王光美揪到中南海的两个食堂进行批斗,同时进行抄家。
        1967年8月5日,为庆祝《炮打司令部——我的一张大字报》发表一周年,天安门广场召开了百万人批刘大会。
        1967年9月13日上午,王光美的3个子女被赶出中南海。
        1968年10月13日至31日,中国共产党第八届扩大的十二中全会在北京举行。全会作出了把刘 少奇“永远开除出党,撤销其党内外一切职务”的错误决            定。
         1969年3月, 珍宝岛事件, 15日,毛泽东在中央文革碰头会上着重谈了准备打仗的问题。
        1969年4月, 中国共产党第九次会议代表大会在北京举行
        1969年10月, 林副主席第一个号令, 作出“关于加强战备,防止敌人突然袭击的紧急指示”,要求全军进入紧急战备状态
        1969年11月12日,刘少奇在河南开封含冤去世

    据以上历史事实推断,于丹是在六七年六八年六九年七零年前开始发蒙的。确切地说是在六八年前 " 接触 " 论语了。那时她只有两三岁,好一个两千年后又出现的女孔子,看书的时间不但不晚而且提前了,好一个神童,好一个当代的孟母。 如果于丹回忆起来,如何顶住压力读论语,在逆境中如何发奋,把这个事情写出来,那一定是中国的安妮日记。比<<<论语>心得>>还火爆。可惜文中于丹没有凭三寸不烂之舌说出 " 不许出去,回家看书 " 的书是什么书。莫不是<<看图识字>>或者蔡志忠的漫画不成。于丹为什么要伪造事实和历史?有什么不可告人的目的,只有她知道。不过有人在近期的财富人生上说得好, 伪造履历的人就是骗子。

    于丹不肯说或者想不起来读论语的确切时间,我们只能帮她考证了,趁年代不远,以免几十年后又成了一个文大师的年龄之谜。那是在1974年左右,在批林批孔的政治运动在社会上大规模展开时。于丹也九岁了,可以名正言顺的读论语了。而于爸爸可能也从干校回来了,三十年后的尊孔卫道士中华书局做了反孔急先锋,不失时机抛出一本北京大学1970年工农兵学员写的<< <论语>批注>>。于丹完全有天时地利人和的机会读这本书。其实一个人几岁读论语并不重要,苏老泉三十岁才学习而成大家。也写进了三字经。重要的是,一个人要有自己书中反复讲的的诚信。考证的结果也可能不一定精确, 但是有一点可以肯定,于丹在中年已敢造假了,相比文大师到晚年才敢造儿时的年龄之假。于丹真是青出于蓝胜于蓝。





所有跟贴:


加跟贴

笔名: 密码: 注册笔名请按这里

标题:

内容: (BBCode使用说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