纪念达尔文,转两篇好文。


所有跟贴·加跟贴·新语丝读书论坛

送交者: Cheval 于 2009-02-13, 06:47:01:

潘震澤

http://[b]達爾文生日快樂[/b]
三年多(2006)前,我寫過一篇〈演化大勝利?〉,登在《中央日報》的副刊專欄。其中提到當時紐約市自然史博物館正舉辦「達爾文特展」,為三年後的達爾文兩百歲誕辰及《以自然選擇為機制論物種原始》(On the Origin of Species by Means of Natural Selection, 1859)一書出版一百五十周年做暖身。時光荏苒,一晃三年已過,達爾文兩百歲誕辰已然到來(二月十二日),我也想藉此機會再談談演化這個題目(請參見下一篇〈紀念達爾文誕辰再談演化〉)。

本部落格於 2007 年 10 月初開格後不久,即貼出加長版的〈演化大勝利?〉一文,沒想到竟成為本格閱讀及迴響排行榜的雙料冠軍。這後頭固然有所謂「瑪竇(馬太)效應」的推波助瀾(「凡有的,還要給他;凡沒有的,還要從他那裡奪去」),以及宗教信徒與非信徒之間的辯難;但不可否認,確實有許多人對演化學說感到困惑,而有閱讀的興趣。

我不確定該篇文章究竟起了多大作用,但我相信「萬物有時」的說法;像演化這樣的問題,有人可能一輩子都不會去想,或是一輩子也沒弄通,所謂「大惑終身不解」是也;但對有心弄懂的人,只要不存先入之見,書讀得夠多、想得夠久,終有撥雲見日之時。

今年二月號的《科學人》是紀念達爾文專輯,其中十篇專文,幾乎涵蓋了演化研究的最新發現,包括以實驗證明天擇、遺傳變異的由來、人類的族譜與人類的演化、流行演化心理學的謬誤、日常生活裡的演化、模擬演化遊戲,以及演化論與創造論之爭等,有心適一步了解演化的人,幸勿錯過。

《科寃人》緒站:http://sa.ylib.com/

[url="http://blog.chinatimes.com/jenntser/archive/2009/02/12/375570.html"]紀念達爾文誕辰再談演化[/url]

今年二月十二日,是歐美兩位偉人的兩百歲誕辰紀念日:一是取消黑奴制度的美國總統林肯,另一是解放人類思想的達爾文。由於美國今年選出了有史以來第一位黑人總統,因此紀念林肯的活動也特別多;相形之下,達爾文就遜色些,比起前幾年慶祝愛因斯坦發表相對論一百週年的熱度,似乎還有所不如。就其緣由,自然與達爾文提出的演化論有關(今年也是《以自然選擇為機制論物種原始》一書問世一百五十周年)。

其實生物會一代代逐漸演化的觀念,並非達爾文首創;物種的起源,困擾過之前許多世代的思想家,給稱為「祕中之祕」。達爾文的偉大之處,是他提出了演化的可能機制:自然選擇(natural selection,習稱「天擇」)。天擇的產生有幾個先決條件:一是物種內個體差異的存在,二是生存的壓力。越能適應環境而生存下來的個體,就越有機會繁衍更多後代,把己身具有優勢的特質給遺傳下去。經由這樣的機制,物種會更適應當下的環境,也就有可能產生新種。

達爾文這個想法既簡單又有力,讓許多人讚美之餘,也嘆息自己為什麼就沒想到。然而,演化論卻也極容易遭到誤解,譬如與達爾文同時代的史賓塞就提出了「適者生存」的口號,幾乎成了「天擇」的同義詞;至於「適者」,則經常與「強者」畫上等號。演化論傳到中國後,由於清末國勢積弱,為了救亡圖存,譯者嚴復又加上了「物競天擇、優勝劣敗」八字,等於給弱肉強食者背書,而忘了老子「弱之勝強、柔之勝剛」的道理。

對國人而言,另一個造成對演化論的誤解,是 evolution 一詞沿用日譯為「進化」,讓人望文生義,以為生物的改變,一定是朝「進步」的方向而去。因此,進化的想法,讓許多人對於心目中的「弱者」,少了同情之心;對於自利損人的「厚黑」之舉,也自得而不慚。這些都是誤讀演化論造成的不幸。

當然,達爾文對物種起源的解釋,與基督宗教的教義,有基本的不相容點,更是演化論飽受誤解及攻擊的主要原因。在這一點,包括前任教宗在內的許多信仰中人,都提出信仰與演化的科學證據可以互不衝突的說法,表現出理性的態度,但還是有許多基本教義派無視演化論問世一百五十年來,累積的堅實證據,仍以經書章句為本,是可怪也。

在地球變得「更平更熱」的今日,我們紀念達爾文以及他的演化學說,就不能再曲意誤解演化的真諦。對生物的生存而言,自利與利人、合作與競爭同等重要;同舟共濟自是群體生物演化出來共渡難關的本事,我等不可或忘。

原載 2008/2/12 《中國時報》時論廣場

转者注:这篇的回应也有些意思,请点击链接。




所有跟贴:


加跟贴

笔名: 密码: 注册笔名请按这里

标题:

内容: (BBCode使用说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