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的音乐如同神曲,不是学来的,也是学不得的


所有跟贴·加跟贴·新语丝读书论坛

送交者: sssa 于 2009-01-30, 12:35:16:


2月2日,中国交响乐团“神州颂——2007新春交响音乐会”在北京音乐厅首演,演出开始前,音乐厅前厅大堂内人头攒动,这样热闹的场面很是少见。一位戴眼镜的男人纤细而挺拔,陆续地,被人拉着拽着合影,此番情景表明,他就是今晚的男一号——音乐会下半场交响音乐《神州颂》的作者。初次看上去,此人似乎有些文弱,在一旁与中国交响乐团团长关峡聊了一会儿之后,记者走过去对他说:音乐会马上开始了,别紧张。他一边转身,一边说:我不紧张。还轻松地笑了一下。这时候记者已经知道,他就是王益,国家开发银行副行长,交响乐《神州颂》的词曲作者。
音乐会首先以关峡的第一交响序曲《激情燃烧的岁月》主题曲开场,紧随其后的都是著名的短小乐章,《乡村骑士》间奏曲等等,如清泉入口。稍后则是《太阳出来喜洋洋》等中国乐曲,也是小章,顺耳顺心。下半场,《神州颂》来了,国交拿出了全部阵容——乐队与合唱队,那架势,一看就知道,这是磅礴的“神州”。
节目单上明确地写着:“神州颂——献给正在复兴中的伟大祖国。”
第一乐章名为《春晓》——经过数百年的落后、苦难和挫折后,中华民族冬去春来,万象更新。乐章先以女声部合唱“春来到”揭开序幕,展示了中华民族对春天的渴望和对民族复兴的自信。紧接着又以温暖、舒畅而又活泼的旋律展示了春的美丽、活力,最后以女高音独唱《春来到》唱出了对祖国春天的赞美和中华儿女投身民族复兴大业的热情。“春来到,春来到,春来到噢,又是一个春来到”……
第二乐章名为《奋进》——尽管春天来了,但前进的道路还很曲折,还面临着很多困难和挑战,我们必须保持坚定的信念、无畏的精神和锲而不舍的毅力,才能战胜困难,完成历史使命。本乐章通过两种不同性格旋律的对比,展示前进中的矛盾和冲突,呈现了中华民族万众一心,迎接挑战,勇往直前的决心和力量。
第三乐章名为《宝岛》——本乐章以小提琴独奏开始,把对台湾的牵挂送入人心,接着乐队通过不同形式的演绎,描述了两岸同胞对民族统一的向往。最后,以男声独唱:“我用我的赤忱融化冰雪”、“我用我的生命驱散乌云”来告诉全世界:中国人一定能统一自己的国家。袁晨野的歌唱沁人心脾。
第四乐章名为《腾飞吧,中国!》——乐章以铜管吹响中华民族的复兴号角开始,通过管弦乐队和人声的结合,唱响“太阳又从东方升起”的辉煌旋律。本乐章两首合唱歌曲从不同角度歌颂了当代中国人的梦想和追求、厚德载物、自强不息的民族精神。《太阳又从东方升起》唱道“太阳又从东方升起,神州处处充满生机”;《召唤》唱道“等了多少年,终于有这一天,中华复兴的号角,吹响在天地间……”
这的确是一首歌颂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事业的杰作——有饱满的情感与丰富的技巧。可是,问题来了,作为国家开发银行副行长,王益对中华民族今时现世的伟大复兴格局当然有充分的发言权,饱满的情感当能自然生成;作为一名非专业的作曲家,如何构架并最终完成如此恢弘的交响作品?出于这样的疑问,记者在音乐会之后与王益行长进行了多次探讨——其实不是探讨,是听他倾诉。
《神州颂》创意于2004年,之前他已经写了很多歌曲,歌曲的灵感来得也很突然。2002年,生长在云南龙陵地区的王益来到了青藏高原,生命中被封存的情怀与雪域圣地的空气与文化撞击出火花,他放开了歌喉,他发现那声音竟然就是歌曲。而他,没有受过专门的音乐训练,他曾是北京大学历史系的学子,再后是西南财经大学的在职博士。后天音乐手段的缺乏没能阻止他的热情,他心中有旋律,他得让它们流淌出来,他用电脑记录那些旋律。从青藏高原到香格里拉,他写山水人情,写大情小爱,写得上瘾。他的歌,词与曲同时迸发,像关不住的闸门,生命有了新的出口,毛阿敏、韩红等众多一流歌手演唱了他的歌曲。听他的唱片,可以了解到一个为官者的心灵境界。之后,他尝试写纯粹的乐曲,直到他完成《去远方》——一首献给反法西斯斗争中为民族兴旺而牺牲的英烈们的乐曲,这是2005 年。乐曲深沉的情感让怀念升华,他与中国交响乐团愉快的合作从此展开。
他在心中孕育“神州”,把想法说给友人听,友人中就有中国交响乐团团长关峡,他得到的不仅是他们的认同,更是切实的鼓励和支持。初稿《神州颂》像是被放在暖箱里的婴儿,得到了万般的呵护,在不断添加、修改、完善的过程中,得到了罗新民、高大林、李文平、李心草等人的鼎立支持。乐曲于2006年12月9日首演,王益看到了初具规模的“神州”。然而,他的眼中没有完美,他不停地修改,从配器到人声,几近苛刻。他坦率地说:配器不是我自己能做的,我只是对配器提合理的要求。最近的3场演出结束后,他对人声何时进入最好、管乐是否过强都有具体的思考。每次演出之前都会有新的调整,“耳朵”十分挑剔。显然,王益是一个不好对付的作曲家。
由于有特殊的身份,王益不得不格外“低调”,他一遍又一遍地说:你们要宣传国交,宣传关峡,如果不是他们的眼光、胸怀和努力,就没有《神州颂》立在舞台上这件事。这倒也是,记者知道,不光国交,文化部的有关领导对王益和《神州颂》也都给予了相当的关心。
作品还在萌芽状态之时,身为作曲家的关峡以敏锐的时代感和艺术家的直觉适时认定了这部作品,并决定排练演出这部讴歌祖国、讴歌时代的音乐作品。作为国家交响乐团,这是一个义不容辞的责任。关峡认为在和谐社会和和谐文化的构建过程中,音乐形式,尤其是这类主流交响乐作品,是最有力的手段之一。比如冼星海的大合唱《黄河》,芬兰作曲家西贝柳斯的管弦乐《芬兰颂》。今天,我们理应拥有贴切的时代颂歌,《神州颂》就是这样的颂歌。有专家指出: “艺术创新的意义是指向艺术所置身的时代和社会,是对其所置身的时代和社会的真切感应和善意促进。”交响大合唱《神州颂》正是这样一部作品,作者用敏锐的心把握住时代脉搏,中国交响乐团推出这样一部作品也是自身工作进程中的一项战略部署。
《去远方》被认为是“中国安魂曲”,《神州颂》被称颂为时代赞歌,王益真是幸运。身为“跨界”作曲家,王益对跨界有独到的看法。由社会科学跨入自然科学,难;由此文化跨入彼文化,易。关键在心灵,要点在“脸皮厚”。关于“脸皮”,记者不能苟同,以为脸皮再厚,突发地,最多只能写写歌曲。把深厚的情感化作音符、字符,直至繁复的交响乐,若非专业,便只能是天赋与人缘、机缘使然。
王益作曲,如同神曲。在他与记者交谈的过程中,记者注意到他的手势——收放自如,非常自信,又非盲目。而且,说着说着,他会唱几句,刚刚结束的对话也能被他唱成歌曲。没办法,他的音乐来自心灵,他的音乐如同神曲,不是学来的,也是学不得的。命中注定,王益,除了参与国家金融管理,还会谱写时代强音以及歌唱自己的心声。



所有跟贴:


加跟贴

笔名: 密码: 注册笔名请按这里

标题:

内容: (BBCode使用说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