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认知发育过程漫长而处处陷阱


所有跟贴·加跟贴·新语丝读书论坛

送交者: 量子猫 于 2009-01-13, 23:25:47:

前几天,儿子在玩Thomas train的时候,冒出来一个问题,Thomas train行进的时候为什么震动,而地铁怎么没有震动?这是感觉分辨率的问题,或者说他坐过某些也震动的列车而忘记了。我提醒他,过去去上海坐过火车,是不是也经常哐当哐当的震动啊?仔细想了想,儿子说是。我进一步提醒他,在香港坐地铁也有震动,不过比较轻微,开车时、停车时是不是比较明显一些?儿子想了想,回答说是。我想,下次坐地铁时仔细体验一下这个问题就解决了。后来去迪斯尼,特意一路坐地铁过去,提醒他仔细注意了一下地铁的震动问题,终于发现地铁还是有震动的。

坐地铁的时候,他又一次对地铁有时候又走在地面上很惊奇,以前在法国坐地铁也碰到这种情况。在他最初的概念中,地铁就是走地下的。地铁走在地面上,和火车或轻轨也没有区分了。火车、地铁、轻轨列车的概念不是像它指称的那样固定不变的。更抽象的概念,也是一样的。几乎没有什么概念是一成不变的。注意到这一点很重要,但愿以后遇到诸如罗素悖论、哥德尔不完全定理之类不会感到诧异,不至于削足适履的让概念去适应命题或理论,也不会轻易陷入“哲学”之类坏理论的陷阱。

儿子在地上玩Thomas Train的时候,说,前面轮子和后面轮子转得不一样快,后面轮子转得快,前面轮子转得慢。我很奇怪,两组轮子都转,而轮子大小看起来一样,怎么转速会不一样?仔细看了,原来后轮是由电机驱动的,虽然前后轮之间有连杆,不过是个摆设,不起作用,前轮是随动的。而且,前轮不像后轮做得精致,后轮外沿还有橡胶做得软性细齿,在比较光滑的地上行进时,前轮没有细齿会打滑,后面轮子有细齿是不会打滑的,所以前轮转得慢了。儿子观察还是蛮仔细的。

儿子以前看过好多遍《我修好了火车》,知道蒸汽或汽油发动机凸轮连杆带动轮子转动的原理,但Thomas Train的设计是电动机带动轮子,给出了连杆却让连杆成为一种摆设、不起任何作用,是早期的蒸汽火车模型却按电动汽车的原理工作,如果让孩子自己来按逻辑理解,会迷惑不解的,甚至会给孩子带来误导,也就是让孩子逐步丧失严格的逻辑关系。玩具设计当然不可能做成一个真的蒸汽或汽油发动机,不太能真的演示出各种发动机相应的原理,但最好能给出说明或提醒家长注意。科学馆一般也不太能演示蒸汽火车的原理,香港科学馆有几个汽油或柴油发动机的实物刨面图,并且用不同颜色的光演示油气混合物和废气的进出以及驱动活塞连杆的过程。

儿子看的科普书图画书现在已超过200本了,从天文、地理、机械运动、生命到社会变迁都有了,现在他对现象描述和机械运动已经兴趣不大了。最近,经常涉及到的是燃烧、发光(看焰火)、电流(为什么电线导电、干木棒不导电湿木棒导电?)、溶解、相变(水为什么会结冰、天上为什么会有云?)、生锈、食物消化一类的内在变化的问题。下一个阶段,重点大概要放在化学上了。不从原子、分子入手,这些问题不能准确地解释。不过这方面适合5、6岁小孩看的科普似乎很难找,直观、图文并茂的化学类幼儿科普似乎太少了。

从一个较长阶段来看,孩子认知的阶段性特征还是非常明显的,也就是皮亚杰的shemas基本上还是很管用的,这是由我们文化构成的层次结构决定的。最底层的是物理化学信号,这构成了我们关于图像、声音、语言的最小量子化单位,Wald最早揭示了从图像的最小量子化单位光信号到神经网络活动的最小量子化单位神经脉冲的这种物理、化学联系。进一步的结构是形状(由点至线、面、体、形状)、颜色、味、质感、物体运动、快慢、以及事务的数量和外部变化关系,再深一层次就是化学层面上的物质结构和内部变化关系了,再深就要到基础物理学的层面了。Hubel&Wiesel的工作部分揭示了(线、面等形状)这种关系建立的内在神经元过程。从点到线到面到形、颜色、质感以及文字等对应的神经元,是由对应物理化学信号的感觉神经元逐级整合而成的,条件反射(信息刺激引发的神经脉冲或离子浓度变化信号传递给基因启动表达促成突触形成建立新的神经元联系也就是信息关联,Kandel等)是所有神经元不断整合而形成的结构越来越复杂功能越来越强大的神经网络的基本过程。换句话说,认知只能按照这样的层次结构过程一步步来发展,神经网络是以条件反射为规则的文化的层次结构关系的“映射”,同时支撑着人在社会和环境中的思维、行为、情感。没有前面一步,就不会有后面一步。在读科普类图画书之前,他读过(大人陪他一起读)的情景、生活、情感认知一类的图画书(婴儿画报、迪斯尼读本、米莉和茉莉、青蛙弗洛格、米菲等等)至少也超过了200本,后来自己没有兴趣、不愿意读这类小小朋友过家家之类的书了,开始对科普之类的图画书感兴趣,于是开始为他搜罗这类书。

阅读和观察、分析、思考(走到哪里都不断提问,每天都会有无数个问题冒出来)是他自己自我意识不断丰富不断发展直接面对并能给于有效促进的过程。一个早上要出门,儿子的问题一个接一个,连珠炮似的轰炸爸爸,一直不停的持续了半个多小时。看着孩子的问题从低级逐步发展到高级和越来越复杂,这个过程总体上还比是比较愉快的。如果孩子的问题不能及时地得到引导或解释,逻辑化的思维体系或认知的敏锐性可能就逐步丧失了。

现在遇到的一个困难,是快要进小学了,必须进行计算和书写的学习和训练,可是他自己不感兴趣,非常排斥和不情愿。可能是太枯燥的缘故,不管怎么引导,就是不愿意去训练,或许是他还没有认识到计算和书写的必要性和意义吧。一个朋友孩子的婆婆是小学教师,对教数学很有一套,所以那个小朋友比我儿子小一岁,但数学计算能力很强了,加法已没有任何问题,已经开始算乘法了。儿子原来幼儿园的一个小朋友进了一些培训班,也会算乘法了。我们孩子除了溜冰和游泳什么班都没有上过,也不是很主张他去上专门的班学这些。数学方面几个月前开始学习,训练很薄弱,现在刚到两位数的加法。汉字也才教他写自己的名字,和数学一样,刚开始的过程比较困难。英文有些让人出其不意,自己的英文名字竟会写了,大概是幼儿园老师教的。




所有跟贴:


加跟贴

笔名: 密码: 注册笔名请按这里

标题:

内容: (BBCode使用说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