附:浪漫不浪漫? 平路女士,原载《亚洲周刊》2006年1月22日。


所有跟贴·加跟贴·新语丝读书论坛

送交者: 華有缺 于 2009-01-10, 15:19:42:

回答: 杨振宁如果现在还从清华拿百万年薪,那真是称得上“老贼”了 由 華有缺 于 2009-01-10, 14:42:43:

附:浪漫不浪漫?

平路女士原文,原载《亚洲周刊》2006年1月22日。


不久之前,音乐会中见到那位老科学家与他的新婚妻子。


其实,我见到的是他们的后脑袋,唧唧咕咕不时在私语。看
起来,年轻妻子频繁请教,得过诺贝尔奖的老科学家耐心作答。
小鸟依人一般,妻子时时把一头秀发靠了过去。


结束时他们起身,沿着走道往出口走,众人让路,眼光里有
朝圣般的景仰艳羡。男士们大概也深受鼓舞,有为者亦当如是;
女士们瞪着她光洁的面孔,这一刻优劣立判,是的,年轻就是胜
利。


两人十指紧扣,走道两边频频轻呼:

“好浪漫!”

“没见过的,真罗曼蒂克。”

这么样目光所聚,背叛了世俗?不,我要说,他们恰恰是切合
于世俗。

远远看着,白发红颜,像浪漫的佳偶。

几乎淹没了真相。尤其我们的儒家传统温柔敦厚,总为贤者
讳。不像日本,作家习惯写作诚实的私小说,譬如川端康成、谷
崎润一郎等人,将老之际,便用文字坦露面对年轻女性苍凉而异
色的心境。


但在儒家传统的道袍之下,老夫少妻的匹配对照于社会期
待,反而相得益彰:他们是常规的遵循者,不是顽勇的叛逆者。

男性家长制的权威操控,其实,正是儒家文化中被一再遵循
的家庭模式。儒家的丈夫角色如父如兄,因之,最可以消受白纸
白璧般无知无瑕的小女人:幼齿的“幼”、尚青的“青”、乃至
雏妓的“雏”,对男人来说,意味着无须拼搏就可以轻松操控。


更何况,儒家文化对女性的训育也注重在妾妇之德:所谓的
妇德、妇红、妇言,都教女人及早放弃自己的自主性,甘愿把心
智停留在稚嫩的髫龄。


对妻子,毕竟是一种太长久的压抑,所以儒家文化的家庭结
构包含着隐隐的暴力:日后,不满足的妇人用扭曲的欲望或变态
的凌虐,掌理家、支使子媳、或顿挫那只无能的老兽。


真相是……


老夫少妻怎么过日子?


眼前飞着细小的蚊子,视网膜有破洞,膝盖头也飕飕地风湿
骨刺,睡到夜晚有欲尿的感觉,站着,憋气,却又像滴漏一样迟
迟出不来。


老男人的夜,实情像叶慈的诗篇《航向拜占庭》吗?An aged
man is but a paltry thing./老年男人无非琐屑小事。

A tattered coat upon a stick./竿子上荡着一件破布衫。
还有彼此体温也解决不了的孤独。


见诸艾瑞丝?梅铎(Iris Murdoch)的丈夫John Bailey描述
他们晚年相处的书(英文书名是Elegy for Iris,中文译成《挽
歌》),写道“我们在彼此身上看到了孤独”,当杨振宁碰到翁
帆,老年的孤独碰上青春的孤独,加起来,说不定正好是小说家
马奎兹的题目:


一百年的孤独。


无从跨越的还有……两人之间两个甲子的时代,其中难以跨
越的时代感。他的生命章节已经写到最后,而前面那些关键的章
节,萧条异代不同时,她甚至尚没有出生,又怎样用超前的心智
一起去重数、去缅怀、去相濡以沫?

即使两人偶有温馨的时光,不是昂扬、不是灿烂,像是站在
晚霞的回光里,随处带着淡淡的哀愁,或许因为快乐而悲伤,或
许因为悲伤而快乐……


问题是,谁会告诉我们这样的真相呢?


对隐然合于流俗的事,华人世界总喜欢锦上添花。因此,这
“美丽的礼物”,目前看来,将为大师的晚年红袖添香;为传统
老男人的生命,添加上令人羡慕的尾巴。


我在意于它强化的仍是某种“迷思”(Myth)。教导俗世男
女,追求最传统的标的物。偏偏有人说他们充满勇气。这是混淆
视听的说法。


其实,他们依着传统的模式相遇与相交,像是某种形式的郎
才女貌、某种形式的各取所需,其实并非异类的情爱,亦算不上
艰辛的苦恋痴恋,过程既不惊世、也不骇俗,后来婚礼果然祝福
盈庭,如果要说当事人有勇气,他与她的勇气加起来也比不过任
何一位毅然出柜的同志朋友。

明明是在传统架构里镶嵌得宜,却名之为浪漫、名之为勇
气……


而我担心的尤其是,这浪漫的“迷思”将影响深远:它关系
着女人继续把皮相青春当作本身可欲与否的唯一标准。






所有跟贴:


加跟贴

笔名: 密码: 注册笔名请按这里

标题:

内容: (BBCode使用说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