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年参考:贵州军阀在花旗银行留巨款?



所有跟贴·加跟贴·新语丝读书论坛http://www.xys.org/cgi-bin/mainpage.pl

送交者: 田牛 于 2005-2-23, 09:41:17:

青年参考:贵州军阀在花旗银行留巨款?

--------------------------------------------------------------------------------

中国西部网(2005-2-23 14:24:15)


中国西部网消息

一场反复演出的骗局

1928年9月阵亡的军阀怎么会在1938年和1941年到美国花旗银行存储巨款?在只有800万人口的贵州掌权3年如何积累了财富3亿美元?美国花旗银行的存款凭证上怎么会有原国民党政府主席林森的头像?

一笔巨额存款的真伪问题,日前再次引发激烈争论。

争论的主要阵地,一方是存款代理人之一邵连华等人专门为此建立的“中华爱国者”网站;另一方则是著名打假人士方舟子的新语丝网站。争论的缘由来自3月11日千龙网发布的一则报道——《一笔2.5亿美元花旗银行存款的70年之痛》。

贵州军阀留下巨款?

千龙网的报道始于北京大学哲学系教授颜品忠《花旗银行在华掠夺纪实》一书在北京国际饭店的首发式。作为“中华爱国者”网站主编、曾为《中国全史》和《世界全史》主编之一的颜品忠在报道中谈到此书时说:“这原本是本一般性的出版物,但它又是一本非一般的书,因为事关追讨2.5亿美元存款的问题。”

“2.5亿美元存款问题”的另一个名称是“金娣存款”。所谓“金娣存款”,按照千龙网的说法:上世纪20年代的贵州军阀周西成将黄金、实物等价值3亿美元的财产存入美国花旗银行在新加坡的金城道分行,1941年太平洋战争爆发,新加坡沦陷在即,周西成将其中的2.5亿美元交其机要秘书金娣转存到美国花旗银行纽约总行。1949年后,花旗银行趁美国冻结中国资产的机会吞没了这笔存款。

1979年,中美两国达成解冻中国在美资产的协议,“金娣存款”才有了取回的条件,但“因其多年在深山寺庙隐姓埋名、与世隔绝,直到1990年,她才知道存款可以取回”。现在,这笔巨款连本带息共12亿美元,折合人民币约100亿元。

漏洞百出

按照这笔巨款的代理追讨人邵连华(“中华爱国者”网站责任编辑)和自称为金娣侄孙的熊安军两人的说法,现年96岁高龄的金娣早已不管此笔存款,由他们代理。

然而,几乎从报道被转载到“新语丝”开始,方舟子等人几乎每天都会从“中华爱国者”网提供的资料中发现大量漏洞:存款凭证上周西成的英文名字拼写采用的是1958年才出现的汉语拼音;原被称为花旗银行总裁的头像却被发现其实是原国民党政府主席林森;花旗银行凭证的顶端出现了“The Central Bank of China(中国中央银行)”字样;上世纪40年代的花旗银行凭证票面居然使用的是方正细圆繁体字,票面版式与金圆券惊人地相似……甚至,该网站从颜品忠《花旗银行在华掠夺纪实》一书中摘录的一篇文章,也被发现有严重的常识硬伤——文中称“花旗银行1902年为经手庚子赔款,贿赂李鸿章进入中国”,但李鸿章本人死于1901年。

而邵连华等人称周西成1983年前后秘密死于新加坡与史载其死于1929年的出入,同样令人难以置信,因为这样大的秘密周西成的后人居然一无所知。

2.5亿美元之惑

“如果是按照1941年的价格来算,当时的黄金价格大约是在38美元一盎司,你自己去算当时这得要多少黄金?”北京师范大学经济学院教授钟伟对《青年参考》的咨询这样答复道。

按照这个价格算,价值3亿美元的黄金重量超过220吨,用5吨的东风卡车装载,就要40多辆。这是这笔财富最轻最小的一种算法。如果有一半是其他实物,这就是一笔重量体积大得惊人的财富。在抗战最艰苦交通最紧张之时,将之从交通极端不便的偏远省份贵州运到遥远的新加坡,不但一路草木不惊,甚至包括其家人在内无一人察觉,这似乎有悖常识。

一位名叫高明辉的民国史研究人员指出:“1935年,贵州全年财政收入为680万元,其中补助款收入为360万元……贵州这一期间的财政收入不超过200万美元,周西成要敛财3亿美元,得当150年的贵州省长”,而当时的中华民国一年的财政收入才3亿美元。

有趣的是,“金娣存款”在刚冒出没多久的时候,又出现了另一个贵州军阀王家烈的3亿美元存款案,算起来800万贵州人居然短短几年时间里,无分老幼,每人为军阀都贡献了约200大洋。

不过,周西成1929年与另一位军阀43军军长李桑在黄果树附近交战不利,败逃中伤重落水淹死,尸骨无存,今天在黄果树留下的的确只是衣冠冢。如果如邵连华所称,周西成伤重落水淹死可能是诈死,那么,此战结束后,李桑进入贵阳才18天,就被周西成的妹夫毛光翎赶跑。当贵州主席一年可积攒1亿美元,周西成为何不回贵阳继续当主席,还诈死50多年?

谁的鉴定有效

通过查找资料,记者发现,所谓的“金娣存款”早就被媒体集中炒作过不止一次。但迄今为止,每次报道中提到的邵连华出示的那套凭证——“存取款文件一正三副,使用黄金约8公斤(千龙网称,“中华爱国者”网称“6.5公斤以上”)。除金版外,还有银版、丝版、五色套印纸版等,共计100余件。”

尽管“价值80万美元”的这套凭证被各媒体反复提起,但现在没有找到一个记者曾检验过那些金盒、金质凭证、金质图章、是否是真金白银的记录。

有分析认为,之所以“金娣存款”与上世纪80年代以来层出不穷的各种“献宝”、“巨额存款”案一样漏洞百出,但却能反复被媒体热炒起来,可以理直气壮地声称揭露此为骗局的报纸是被花旗银行“公关”所致,其撒手锏就是专家的权威论证。

这个专家的权威论证其实是2000年12月14日举办的法学讨论会,会后江平等4名法学家提出意见并签了字。“中华爱国者”网上有法学家们“一致认为,目前此文件没有造假的可能性,应该是事实存在”的文字。

鉴定“金娣存款”凭证真假,这些法学家显然是外行,真正有能力鉴定真伪的是金融系统的专业人员,虽然邵连华没有金融专家的鉴定证明,但2001年10月他在上海花旗银行要求取款时,“无意中”获得了中国银行上海市分行零售业务部出具的鉴定书,该鉴定书指出“金娣存款”的四张票证存在拼写错误、要素不齐违背基本金融基本惯例等问题,认定均系伪造。上海市公安局正是据此鉴定没收了邵连华的凭证,并以涉嫌诈骗将之逮捕。

因法学专家有过“真伪鉴定权只有通过司法程序才能认定”的话,邵连华以此认定中国银行上海市分行的鉴定不但无效而且“鉴定书”不合法。邵连华为此已多次起诉上海市公安局。

谈到2000年的专家论证会和鉴定真假问题,邵连华对《青年参考》说:“专家论证会论证的是法律程序,即中国是否有管辖权。这个会上签字的东西不是鉴定书。但是大家一看就明白,专家会在一个不认可的东西上面签字说明法律管辖权的问题吗?”

“金娣”其人

《青年参考》特约记者2001年曾拿着邵连华出示的“金娣”照片到“金娣”居住地湖北省大冶市保安镇调查,结果是查无此人,照片上的那个“金娣”是南畈熊村五保户石天心,1920年出生。这个“金娣”在“第一次存巨款”那年才9岁。至于邵连华称“金娣”是当年清华大学毕业生的说法,调查档案的结果只能是查无此人。

当年记者曾了解到,在湖北省大冶市,当地在邵连华之前很早就有人搞过“周西成存款”并因此发财。而自称是“金娣”侄孙的熊安军则曾因此被武汉市公安局收审过。

但是,记者4月12日采访邵连华求证“金娣”说,邵答:“我见过金娣本人,她是周西成诈死之后隐居时身边的一个机要秘书……应该是1998年左右见的金娣,在湖北鄂州一个宾馆,具体我就不能再说了。她是来看我,走了之后熊安军才告诉我她是金娣。她来的目的就是看看我这个人可不可靠。”

邵连华继而介绍道:“1952、1953年的时候国内开始肃清反革命,他们这些人(“金娣”)在国内肯定都是反革命。所以他们都聚集到山里以道长和尼姑名义隐居。在现实社会中,他们就没有档案和户口。”

神秘的“金娣”从不出面,但“金娣”将一笔天文数字的巨款交给邵连华、熊安军全权代理,过去却从没任何委托书也没提到过委托书,他们代理追索并宣称这笔钱将交给国家的资格就大有问题,这一明显有悖于常理的问题,没有媒体追问过。

记者提起委托书,邵连华回答:“金娣的委托代理书在我手上,但是我没有向媒体公布过,因为这是未来的法律文件,我会在法庭上出具”,但邵连华又转而说明:“但是由于金娣并没有社会身份,她的委托书也不见得有效。”

“金娣存款”还将继续

邵连华向《青年参考》透露,多年来为了“金娣存款”在美国和中国的官司他和朋友已经花费了300多万元。

“我是美国一个报社的记者,也在美国开了公司,可以在美国生活得很好,但是现在我就是心里不平衡。这么大的花旗银行,就是靠掠夺中国人发的财,现在这么一点钱不仅不返还还整人,以诈骗罪把我告到监狱里去。我现在也已经看淡了是否能追回这笔钱,我就是要告它,让事实大白于天下。”邵连华对《青年参考》表示了要把官司进行下去的决心。

英谚云:“有个东西看起来像鸭子,叫起来像鸭子,跑起来像鸭子,站在那里还像鸭子,那么,它就一定是只鸭子。”

“所谓‘金娣存款’绝对是一场骗局”。方舟子对《青年参考》说。

 作者:黄章晋 吴珊





所有跟贴:


加跟贴

笔名: 密码(可选项): 注册笔名请按这里

标题:

内容(可选项):

URL(可选项):
URL标题(可选项):
图像(可选项):


所有跟贴·加跟贴·新语丝读书论坛http://www.xys.org/cgi-bin/mainpage.p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