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科研基金的建议


所有跟贴·加跟贴·新语丝读书论坛

送交者: laoma 于 2008-04-02, 20:34:48:

一个好的科研基金管理人应该关心投入产出的比较。首先是目标是否正确、适当,其次达到目标的风险有多大,第三投入是否可以缩减。

对于第一个问题我暂时没有好办法,这里尝试讨论后两个问题。

第二个问题是“风险分析”。发改委的基金应该偏向小风险的,科技部的可以承受高风险的项目,但这并不是说钱可以瞎扔。对于风险预测通用的手段是建立模型,用历史数据外推。复杂的模型中有很多参数,需要根据情况反复调整。在没有很好的模型之前,可以采用完全根据历史,一棒子打死的策略。

吃羊老狼提到诚信问题,如果知道某人的以前的纪录,评审时可以给予分数调整。这个观点非常正确,这也是可以做到的。阿里巴巴面对比及基金申请单位多得多的买卖商家,更频繁的交易,建立了信用制度,并正在创新地启动联保联贷等业务进行风险更高的尝试。国家有能力建立一个强大的科研信息系统,让任何人都可以在任何地方任何时候快速查询到任何人的信用记录。这里的信用不是网络交易的信用,而是基金申请人,申请单位,评审人的信用。

历史数据越多,对今后的风险预测会更准确。相关部门以前都发过基金,应该积累了很多自己的历史数据,有专家库,有以前项目的申请和验收的材料等。建立一个孤立的信息系统,可以让一个以前没有完成目标的人,在这个系统中申请第二次经费要更困难。但这个人有可能申请另一个部门的经费。所以上面说的强大的科研信息系统应该有分布在各地、各个部门的数据库的查询功能。可包括:申请人的项目完成历史记录、被投诉历史、近期研究成果,评审专家的历史记录、近期研究成果,项目组成员的正在执行的项目时间总和,国际范围中的类似、重复项目等等。

这在IT技术、行政管理上会遇到很大的困难。IT的困难在于要订立统一的数据交换格式,对联网的数据库冲突、遗漏等进行改造,测试,应急方案等等。看来工作量很大,费用可能上亿,实施时间也很长。行政上的矛盾会发生在在技术问题的协调上,各部门是否愿意把自己的数据拿出来共享,以谁的数据格式作为标准等。从国家角度看应该从更高的层面来协调投资这个科研信息系统,所节省的费用很快就能弥补这个系统的投资,也可以提高国家威信,让申请人知道国家不是好忽悠的。

关于这个系统也需要推广,一方面让大家(包括个人、单位和政府)来查询,另一方面让大家加入数据。

第三个问题是“缩减投入”,指规定目标下减少支出。关于性价比的讨论比较复杂,俗话说“一分钱一分货,一毛钱两分货,一块钱三分货”,所以我还是把它放在目标设定的问题中,这里不做讨论。

项目的评审多数是项目的技术指标,虽然个别项目在签订时偷偷调低了评审时的指标,但是更多靠关系得到的项目,特别是专项基金,并没有把资源用在相应的科研项目上,另外就是贪污。比如购买储值卡上超市、卖个冰箱搬回家,像陈进这样让亲戚朋友开个公司把钱转出去的还是很少见。设立专户和项目组长对财务负责,第三方审计,仪器共享可以解决部分问题。

设立专户和项目组长对财务负责是指把资金放入一个独立账户,项目相关的支出从该账户出,由项目组长签字支配。该帐户可以由单位财务部门维护或委托社会上的机构维护,组长根据收费和服务质量选择。组长可能不懂财务,但是他最知道钱该用在什么地方,账户维护机构可以定期提供报表帮助项目组长。现在很多科研基金要求法人代表对财务负责,想想看吧,一个校长面对几百个项目,他可能去计算每个项目的支出吗?

在基金申请中通常有配套、自筹等要求,独立账户可以使是否获得配套、自筹变得清晰。配套、自筹的钱是否进来,用到什么地方去,一清二楚,而不是搞一笔在单位里打统仗,项目组长拿不到钱,致使项目不能按时完成。在必要时,基金发放部门也可以接手控制该账户,而不泄漏项目承担单位的财务秘密。

第三方审计主要是在形式上保证资金使用得当。项目进行中和结题后的审计首先会核对数字,核对工资、采购、出差、获得服务是否与立项合同上的数额和进度一致,合计时加法是否做得对,看看发票是不是象假的,报销单和账册上数字是否一致,账册和汇总表的数字是否对得上。然后看程序是否对,比如报销单上的签字是不是齐全,采购前是否货比三家,是否有招标,是否有合同,是否执行合同,是否验收,物品保管是否到人,领走的工资要看签字。然后是盘点,虽然审计人员不知道仪器设备是干什么的,但是他们核对实物与账册上的编号,对于审过很多单位的审计人员,对于他们在别的地方看到过的东西还是认识的。最后对于他们要认为有瑕疵的地方要求被审单位提供说明,比如会要求出示单位收管理费的文件;项目人员按百分比提出资金,如果没有依据,会要求组长作承诺;要求说明为什么仪器买得便宜了,是不是申请时虚报;改变资金用途、结余资金另作它用,要求出示申请和批准文件等等。离开后可能还要与银行或单位财务部门核对现金往来。审计结束后报告交给委托人,审计只披露事实,处理是委托人的事。

审计是很贵的,费用按照每小时每人计算。不过相对于浪费、贪污,还是值得付出的代价。抽查是节约成本的一种方法,由于信用问题初期普查是很必要的。如果多个基金同时资助一个项目,可以协调好共同委托,只审计一遍。

要研究出世界领先的尖段成果,常常需要高级的仪器设备,于是立项申请中写明要购买某仪器设备。项目完成后,由于运行还需要人力财力,很多情况下设备就放在一边,很少使用。如果别的项目组做类似的项目,又要购买一台,这样造成很多单位都有该设备,而每台的使用率都不高。

所以成立一个公共仪器平台,高价仪器设备在项目结束时划拨给公共仪器平台,让任何人可以有偿使用。该仪器设备由所在单位负责运营,向公共平台报告使用情况,公共平台负责基础维护和推广,让大家来使用该设备。对于使用效率不高的仪器设备,平台可以考虑折价处理或捐赠给企业。而科研基金资助要使用该仪器时可以不再购买仪器设备,只要付使用费就可以了。

上面的建议都要花钱,节省的应该比付出的多。独立账号最便宜,审计其次,公共仪器平台应该是区域性的,比诚信信息系统要便宜。




所有跟贴:


加跟贴

笔名: 密码: 注册笔名请按这里

标题:

内容: (BBCode使用说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