俺自己对台湾的电视节目,尤其是综艺节目,兴趣一直不大


所有跟贴·加跟贴·新语丝读书论坛

送交者: 虎子 于 2008-03-29, 23:36:14:

回答: 虎子是个性情中人。在XYS,我第一次收到这么长的回帖 :-) 由 qfly 于 2008-03-29, 02:15:59:

在美国十几年,如果家里没有老人,中文台(不管是台湾还是大陆的)一般也比较少看。

台湾人也是各种各样的。台湾的人口虽然不能和大陆比,但是如果摆到美国来,会是选举人票仅次于加州的第二大州。岛内不同地方来的人,在外人眼里有时也会觉得差别很大。俺家上海美眉对此感触最深:)不过俺可能是台湾人里比较奇怪的特例。俺泰山大人就觉得俺特别“大陆化”,可能也是因为这个原因,俺生活中大陆朋友也比一般台湾人多些。

说起罗大佑的“童年”,也有个小故事。头一回听见这首歌,是俺初一那年。一个广播主持人放了这首歌,完了以后发了一堆感叹,最后决定违反电台规定,把这首歌又放了一遍。主持人后来说电台的值班经理后来进到播音室里,说的不是要如何惩处这位主持人,而是坐下来回忆他自己的童年。

这首歌,弹吉他的人都知道,就是几个固定的和弦加上三指法,简单到不行。但是这种单纯加进了歌词给出的如电影情节般的意象,就忽然有了一种感动人的力量。

罗大佑写这首歌时当在七十年代晚期,正是台湾校园民歌时代的后期。如前帖所述,这个时期的台湾民歌,是直接受到六十年代美国民歌运动的启蒙的。俺个人看法,罗的这首歌应该是受到六十年代初期Peter,Paul and Mary那首著名童谣Puffthe Magic Dragon极大影响的。当然这有待考证。





所有跟贴:


加跟贴

笔名: 密码: 注册笔名请按这里

标题:

内容: (BBCode使用说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