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王澄医生讨论系统生物学


所有跟贴·加跟贴·新语丝读书论坛

送交者: habpi 于 2008-02-05, 16:11:57:

与王澄医生讨论系统生物学

首先声明,我不是讨论中医。简单说明一下我对中医的观点:我不认为中医是科学,也不认为政府有扶植的必要。中医的药物和药方应该进行科学的检验,但这显然是应该由经过严格科学训练的人来做的事情。

其次,我不是讨论陈竺。我Google到了王澄医生前面的文章*,其中指向陈竺2007年在AACR会议的发言“在系统生物医学时代肿瘤治疗的创新和成本效益(Innovation and Cost-effectiveness of Cancer Therapy in Systems Biomedicine Era)”。但是我没有找到陈竺的稿子。我想讨论这个题目,也从来没有喜欢过陈竺,但是不能扑风捉影地讨论。

那就来讨论一下系统生物学。

系统生物学算是一个新的科学前沿,要严格定义还真的不容易。一个新学科出现的标志是专门的学术刊物,《Nature》旗下的“Molecular Systems Biology”是这个领域领头的刊物,在2005年发刊。像王医生这样认定“Leory Hood”就是系统生物学、两个人拍一下脑袋就认为系统生物学是“强弩之末”了的办法还真的有点玄。王医生说“证据严重不足“,是专指临床证据吗?Institute for Systems Biology成立仅仅几年的时间,已经发表了大批一流的科研成果。但是基础科研要转化成临床成果,可不是几年的事情。现在许多地方都已经成立了专门研究系统生物学的机构。王医生如果真的想讨论系统生物学的前途,哈佛医学院系统生物学系的系主任Marc Kirschner会欢迎这种讨论。

系统生物学不是一个空洞的概念,而是来自后基因组时代的新型技术推动。相关的研究领域,比如functional genomics, pharmacogenomics, toxicogenomics, bioinformatics, comparative genomics, synthetic biology都是重要而且活跃的方向,对很多传统学科有革命性的影响。相关的技术也是现代生物高科技产业的重要部分。

然而“Predictive, Preventive, Personalized and Participatory Medicine”不是系统生物学提出的,而是大家(尤其是遗传学家们)期望了多年的目标。系统生物学仅仅是众多研究方向和方法中的一个。不知王医生如何理解成了“系统生物学或系统生物医学的‘远景规划’”。

我也反对中国现在搞“大科学”。但是系统生物学不等同于“大科学”。一些新型的高通量(high throughput)实验要贵一些,但是成本在迅速下降。很多实验在现有的基金体系里都实现得了。据我了解,国内microarray和proteomics的设备不算少见了。另一种系统生物学常用的设备,computers,估计也不是太少。这里只是讨论一下实验成本,讨论在国内如何做系统生物学的研究超出了我的能力。

归根结底,系统生物学就像任何一个科学分支一样,最终要看可检验、可重复的实验结果。这是和传统中医水火不容的地方。哲学和主义不应该凌驾于事实和真理之上,他们从来就没有科学指手划脚的资格。

那么,系统生物学和Norbert Wiener的系统论有关系么?我不认为。我在几年前私下问过Leory Hood这个问题,他的回答大概是,两个学科有不同的方法和历史,不能作比较(我记不请他原话了)。

* http://www.med8th.com/humed/7/20071218med11144.htm





所有跟贴:


加跟贴

笔名: 密码: 注册笔名请按这里

标题:

内容: (BBCode使用说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