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PR的解释并不需要超距作用?——恳请科普


所有跟贴·加跟贴·新语丝读书论坛

送交者: Palmetto 于 2008-01-28, 06:58:45:

polik在新到的文中说:“我们知道,EPR的解释并不需要超距作用,纠缠态也不意味超距作用,...。”这里的“我们”显然不包括我。但我对此一直十分好奇,恳请能给一个科普。
我虽没看过EPR的原文(估计也看不懂),但看过相关科普。量子力学的一个重要基石是测不准关系。其大意是说,当测量粒子的位置时,会干扰它的动量;反过来,测量粒子的动量时,会干扰它的位置;也就是说,不可能同时精确地测准粒子的位置和动量。记得EPR的理想实验就是针对此设计如下:设想一个粒子炸成两半——A和B,并假定粒子A和B的质量相等,则根据动量守恒原理,此后,粒子A和B在相反方向上走的距离相等,并且各自所具有的动量也相等。当二者相距足够远后(即可以认为二者已经无相互作用了),测量粒子A时,已经不会影响粒子B了,换句话说,如果测量粒子A的位置的同时,测量粒子B的速度,便同时精确地知道了这两个量。
我看的科普上随后又说,后来有人做了类似实验,结果证明:测量粒子A时,影响了粒子B——量子力学又对了。但书上没有给出具体实验的描述。我想,现在时髦的量子纠缠就是这类实验。问题是我听说的实验并没有让我感到“量子力学又对了”。
例如,测量得到粒子A的偏振状态的同时,便完全确定地知道了粒子B的偏振状态。我并不觉得如此便是“量子力学又对了”,而是相反,爱因斯坦对了。理由如下,这个实验等价于:测量得到粒子A的位置的同时,便完全确定地知道了粒子B的位置。
我哪错了?恳请指点一二。




所有跟贴:


加跟贴

笔名: 密码: 注册笔名请按这里

标题:

内容: (BBCode使用说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