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三位导师



所有跟贴·加跟贴·新语丝读书论坛http://www.xys.org/cgi-bin/mainpage.pl

送交者: xubaowen 于 2006-1-18, 09:57:52:

我的三位导师

东南大学 徐宝文

(原载《江苏政协》2004年第9期)

在九月这个收获的季节,我们将迎来第20个教师节。今年也是我硕士研究生毕业20年,参

加工作20年,引进到东南大学工作10年,破格晋升教授10年。因此,对我来说,这个教师

节显得更有意义。

和许多在高校任教的教师一样,我大学毕业后也经过了硕士、博士与博士后阶段,从而也

就有了三位导师:读硕士时的导师武汉数字工程研究所(709所)王振宇教授,读博士时的

导师北京航空航天大学李未教授,做博士后时的合作导师国防科技大学陈火旺教授。

我这三位导师虽然目前分别工作在武汉、北京和长沙,但都在京广线上,而且彼此认识。

另外,他们还有一些共同特点:他们都毕业于名牌大学——武汉大学、北京大学与复旦大

学——的名牌数学系,在大学毕业后都有相当长的时间从事数学研究或教学,因而都有很

好的数学功底,以后都改行搞计算机,而且搞的都是计算机软件;他们的单位都是为国防

服务的:709所是主要为海军服务的军工科研单位,北航是为主要空军服务的教学科研单位

,而国防科大本身就隶属于中央军委。差别只在于王老师与李老师不穿军装,而陈老师19

90年就是全国同行中非常闻名的少将。

三位导师中,王振宇老师成名最早。1956年,他20岁时就大学毕业了,大四时就发表论文

并被在当年数学年鉴上介绍,后跟随著名数学家、武汉大学已故老院士李国平教授筹备成

立中科院武汉数学研究室(后改名为中科院中南数学计算技术自动化研究所,即现在的武

汉数字工程研究所的前身),并从事基础数学(函数论)研究工作。从1970年代开始,为

了服从国防科研大局,他改行从事计算机软件领域的科研工作。王老师在从事军工研究的

同时仍然不放弃理论研究,在树的枚举计数等方面作出了非常突出的成绩。1980年代初他

就是六机部(后改为中国船舶工业总公司,现分为南北两个公司)科学技术委员会最年轻

的委员。

王老师既是我的导师,也是我的学长:我们都毕业于武汉大学,都进的数学系(我所学的

计算技术专业在我就学期间分到了计算机科学系),但他比我早25级、大25岁。他在大学

时和中科院院士陈希儒等人是系里闻名的四大才子,和原江苏省委书记、现全国人大副委

员长顾秀莲的先生、中科院原子能研究所研究员阳明珠是同班同学。有一次,王老师和我

谈到,阳师伯曾说,他这一辈子最倒霉的就是找了一个当大官的老婆。这也许是阳师伯的

一句玩笑话,却使我悟到了许多。由于是搞函数论出身,王老师做学问极其认真、极其严

格、极其勤奋,他常教育我们如何做人、做学问,给我这一辈子的人生走向启发很大。记

得1981年考完研究生成绩出来后不久,我和现在已是该所总工程师的孙潮义同学一起去所

里找王老师询问录取情况,王老师除了对我们勉励外,还意味深长地讲了一句话:“谋事

在人,成事在天”。这句话现在看来很平常,但对当时我这个从小长在在农村、大学期间

生病休学将近一年、又不顾身体没有完全恢复执意全力考研的穷学生来说,却感到非常温

暖。这句话看似简单,却告诉我许多人生哲理。在此后20多年的人生与工作中,每当我遇

到各种不利、不公、困难、阻力、磨难乃至刁难时,除偶尔发发牢骚外,我都力争正确对

待,清清白白,实实在在,踏踏实实,坦坦荡荡,勤勤恳恳,随遇而安,努力认真做好自

己份内份外自己觉得应该做的事情,尽量不要去和别人比和争,更不会为了一己私利去做

出卖人格、朋友和肉麻的事情。以这样的心态,尽管从功利的角度我失去了许多,但我同

时也获得了许多通过权钱争斗投机取巧拉帮结派背叛使坏等所无法得到的宝贵的东西。

李未老师是我三位导师中头衔最多、目前名声最大的一个,在国内学术界有非常高的地位

。他比王老师小7岁,晚毕业10年——李老师1966年北京大学数学与力学系毕业,1983年获

英国爱丁堡大学计算机科学博士学位。他在实用并发语言语义和形式系统序列及其极限研

究等方面取得了开创性研究成果,他所创建的开放逻辑理论受到了国内外学者的广泛关注

。李老师是中科院院士、北航校长、软件开发环境国家重点实验室主任、国务院学位委员

会委员、教育部计算机教学指导委员会主任、973首席科学家。

我1993年就向李老师表达过想做他的博士生的愿望,他一口答应。我由于调动工作以及个

人懒散等原因,拖了多年才做完博士论文。李老师对时间的“精打细算”是很有名的,20

02年担任北航校长时的就职演说仅用了6分钟。他对我一直非常关心,记得我刚卸任系主任

岗位后,他可能从一些途径上听说我在工作环境上有些困难,我每次去北京,他都要约我

一起吃饭,有时是他一个人请我吃饭,有时是全家和我一起吃饭,我们在北海、亚运村、

建国饭店等许多地方都吃过饭。他在饭间茶余闲谈中对人生、学问及一些问题的看法、对

我的鼓励和指导不仅开拓了我的眼界,也使我对许多人和事有了更深刻的认识。李老师是

一位谦谦君子,替别人考虑很多。他在就任校长前半年多,北航就有由他和现教育部副部

长赵沁平担任校长的很高呼声,他有一次与我细谈此事,谈到时任校长就与他楼上楼下住

着,他如担任校长感到有点对不起时任校长,这使我非常感动。李老师是一位战略科学家

,但他不像个别所谓战略科学家那样只忙于看战略文献、做战略报告和指示、自己不做具

体研究,直到现在仍然坚持自己独立进行学术研究。他对我讲,一个学者不做研究、不自

己写论文有什么意思!他在《中国科学》发表的10多篇论文中,就有好几篇是他一个人独

立发表的。最近他一个人独立发表在《中国科学》上的论文《R-演算:一个修正程序规约

的演算系统》是他在当了院士5年后做校长时于2002年投的稿。他在这篇论文的致谢中说:

“感谢张玉平博士,由于他对作者有关逻辑结论的必要前提概念的不断反驳和讨论,才使

作者最终找到此概念的当前描述”。短短几十个字就可以看出一个潜心为学、严格认真、

扎实细致、一丝不苟、求真务实、谨慎谦虚、胸怀宽广、不耻下问、虚怀若谷的大学者的

人品和风范。同时,李老师也是一个敢于负责、心胸坦荡的人。最近北航招生事情一披露

,他没有像有些人那样推卸责任或把助手推到前台自己缩在后面,而是马上通过媒体主动

承担责任、“诚恳地向社会表示歉意”,得到了许多人的谅解,网上称他“校长不乏学者

风范,敢于承担责任”,体现了一个大学者、大科学家、大教育家的宽阔胸怀。李老师非

常爱才,而且是真心实意地爱才。他为了从西安引进一个知名青年教授,动员已经是863专

家组负责人的自己的学生放弃报特聘教授,而让这位待引进教授申报。记得2002年初他刚

当校长时,我在总装备部某部门看望上年刚退休的何新贵院士后去北航看望他。他虽然刚

上任非常忙,但当他听我说北大正想聘请何老师担任信息学院院长时,马上要我接通何老

师的手机,他在电话中言辞非常恳切、话语完全发自肺腑,希望何老师能够来北航,他可

以为其提供各种条件。这令在旁边听着的我非常感动:人们常说同行相轻,两位老师同为

院士、软件界著名学者,而且何老师虽然比李老师大不了几岁,但在软件界的资历却老得

多。要知道,有些“学者”不仅不能容忍自己单位有比自己资历学问高的同行,甚至对比

自己资历浅许多的有发展前途的学者也百般刁难打击压制,对自己的成绩与学生无限抬高

,对别人及其成绩肆意贬低。我想,这大概是以李老师作为带头人的北航计算机学科这几

年能够飞速发展的一个重要原因吧。

对陈火旺老师,我在大学读书时就非常仰慕,因为我在20多年前大学期间就读过他和上海

交大孙永强教授、复旦大学已故钱家骅教授合写的后来获得特等奖的教材《编译原理》,

而且他那时候在国内软件界就非常有名。他与王振宇老师同龄,都生于1936年,也于同一

年大学毕业。1956年复旦大学数学系毕业后留校任教,曾在北京大学数理逻辑专业、英国

国家物理所进修,1970年调长沙工学院(现改名为中国人民解放军国防科学技术大学)。

在我这三位导师中,陈老师从事计算机软件教学和研究的时间最长、资历最老,他建立了

有限函数空间上的能行运算和能行连续泛函理论,主持了我国第一个符号汇编语言和宏指

令产生器的设计与实现、第一个FORTRAN编译程序的设计,获1978 年全国科学大会奖。从

1970年代开始,负责我国第一台巨型计算机“银河”号的软件设计工作,是银河一号巨型计

算机的“软老总”。早在1990年就被授予少将军衔。他与李老师是教育部计算机教指委前

后任主任,并且都是国务院学位委员会计算机学科评议组成员。

我真正认识陈老师很晚,直到1990年代我才有机会与陈老师相见,那是在我国计算机软件

的创始人之一、南京大学著名教授徐家福先生指导的博士生的论文答辩会上,陈老师是答

辩委员会主席,我是委员,但那次我们之间没有深谈。陈老师常年身体不好,到哪儿出差

都要师母陪伴照顾。但我做了他的学生后,每次去长沙,他都亲自为我安排住宿和餐饮、

安排我的活动、安排他的司机小乔到机场接送并负责我在长沙的所有出行。一个60多岁的

多病的老人为我这样一个年轻力壮的学生一切,事无巨细,都安排得非常周到,令我非常

感动。我每次在长沙,除了早餐外,他和师母都要和我一起用午餐与晚餐。长沙人喜辣,

但他却非常细心,在点菜时总要为我这个不吃辣的江苏人点些不辣的菜。他很喜欢喝酒,

几乎每餐必有酒,可惜我不会喝酒,只能喝点葡萄酒或啤酒,无法令他尽兴,这是我一直

感到比较遗憾的。他在酒兴正浓时,与我们无所不谈,话题涉及方方面面,从中我看到了

导师知识的渊博、思考的深邃、做事的认真、为人的豁达。陈老师非常尊敬前辈、尊重同

行、注重礼节。他与徐家福先生虽然是多年的好朋友与合作伙伴,但他对比他大10多岁的

徐先生非常敬重。2003年底,在南京东郊国际会议中心举办的徐先生80大寿庆典活动上,

当着国内许多院士、学界泰斗的面,他在主席台上致完贺辞后,以他67岁的高龄面向坐在

台下的徐先生夫妇深深地三鞠躬,全体嘉宾无不为之动容。

如今,我也已经招了15年的硕士研究生,当了将近10年的博士生导师,所指导的博士后、

博士生与各类硕士生也有100多人,并被评为省优秀研究生导师。我在指导我的学生时,处

处以我师为师,注意吸收他们的教育思想和方法,努力与学生融洽相处,非常注意培养学

生如何做人、做事、做学问,培养学生的事业心、责任心、凝聚力、友爱心、包容心和平

常心。我的三位导师对我的指导、关心、呵护和帮助不仅体现在我的在学期间,而且一直

延续到现在,而且还会延续下去。我这三位导师分别在为海、空、陆军服务着,他们教给

了我多方位的东西,他们教给我的不仅仅是知识、科研方向与研究方法,而且还教会了我

许许多多做人做事的道理和方法。他们使我真正明白了“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

乐之者”。他们的言传身教使我凝练了我做人做事的两大准则:清清白白做人,实实在在

做事;不害人,不贪人,能帮助人就帮助人。我觉得,一个人来到世上,贵在做人清白、

做事认真。“精神到处文章老,学问深时意气平”。如今,王振宇老师虽已退休但还在为

所里服务,李未和陈火旺老师因是院士都还在紧张地忙碌着。我虽与他们相隔较远,不能

经常见面,但我们之间经常保持着电话联系。我始终觉得,我和我老师在各方面都存在着

很大的差距,他们身上的东西是我一辈子也学不完的。令我高兴的是,我与我还在工作的

两位老师有一个共同点,我们都是政协委员:李老师是全国政协委员,陈老师是湖南省政

协委员,而我是江苏省政协委员。



所有跟贴:


加跟贴

笔名: 密码(可选项): 注册笔名请按这里

标题:

内容(可选项):

URL(可选项):
URL标题(可选项):
图像(可选项):


所有跟贴·加跟贴·新语丝读书论坛http://www.xys.org/cgi-bin/mainpage.p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