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T: 缺氧的城市-生存于上海2005



所有跟贴·加跟贴·新语丝读书论坛http://www.xys.org/cgi-bin/mainpage.pl

送交者: 老中一号 于 2005-12-31, 15:58:05:

这是个“缺氧”的城市,拥挤的交通,天价的房屋,嘈杂的环境……在无忧“职场‘缺氧’”的专题调查中,上海这个城市以31.92%的投票率“荣登”榜首,“缺氧”的状况远远高于全国其他城市。当我们听腻了金融中心,海派文化等等套话,或许看看这些每天喝着黄浦江水,住在高楼小阁子内,挤着带有“小辫子”电车上下班的普通人的生存感受更显得真实与亲切。


Jim:高消费与低工资

作为上海人我骄傲,因为我生活在全中国最好的城市。可作为上海人我又有点害怕,因为要承受大城市带来的生活压力,悲惨的是我是个男人,责任很重。

走在繁华的徐家汇商业圈街头,来来往往的型男索女。我真怀疑上海还有穷人吗?可能用攀比这个词来形容我们的心态有点刻意的成分,但其实生活在这个大都市,每个人的虚荣心已经膨胀到了一定程度。就算是一种被动的接受虚荣吧。

最近在和朋友讨论衣服的价格问题。这两天上海气温骤降,市面上的外套,棉衣多了起来。可万分惊讶的是,一件还算能入眼的外套价格基本都在4位数以上。更令人诧异的是,买的人还争先恐后。用近乎半个月的工资去买件衣服,上海人真的被宠坏了。

半个月的工资买件衣服,还有半个月的工资怎么过活呢?

下面来看看我这个刚毕业大学生的生活:
收入:税后1500块每月(一个刚毕业的大学生,正常起薪)。
支出:交500块补贴家用,这个是基本。
手机费+交通费=300块(正常情况:和朋友短消息要省着发,尽量不打TAXI回家)。
午饭+点心:午饭市场平均价7块,点心3块左右=一天10块=一个月200块左右
偶尔光顾大折商店,消费300块于不眨眼间。
每个星期和朋友唱KTV,打牌,和女朋友约会总计200块左右。(省了不能再省的娱乐生活
,4人以下聚会不去,平摊下来太贵,真寒酸!)

结余已经为0,还不包括逢年过节,朋友生日送的礼物钱而自己生日请客的钱,早几个月就要开始凑了。再看看自己手中破旧不堪的手机,耳朵塞着里一只响一只不响的mp3,要换这些真是想也不敢想。信用卡?想过这招,但是最终还是放弃了,我还不想死的这么快!这就是大上海普通一员的月光生活,整整衣领,翻翻台历,哎!发工资的日子要到了,可我怎么也高兴不起来。

Joice:上海“缺氧”三宗“最”

第一宗:拥挤的交通 反法西斯战争都胜利60周年了,但地铁挤得却像“集中营”。地铁不仅挤,而且票价还不断涨;票价不断涨,地铁却更挤。听说公司明年要搬到张江,想想每天光地铁票价就要12元,每天花在来回路上的时间要4小时,就觉得可怕!作为辛苦薪苦心苦的工薪族,每天都挤在地铁里,出门时看不到朝阳,回家时看不到夕阳,整个儿一“缺氧”的地下生活。

第二宗:天价的房价 房价高得吓人,涨势惊人,工资却不见涨。据说上海的房价能挤进世界排名了,作为上海人我却骄傲不起来,因为上海的人均收入好像没听说挤进世界排名,面对这样的局面我欲哭无泪啊!男孩子们都叹息说买不到房子娶不到老婆,作为一个女孩子,我也急啊,等他们买得起房子了,俺的年龄也大了,男人三十一枝花,女人三十……所以我只能咬紧牙关,找个有责任心的“潜力股”,和父母捆绑在一道买房子。可怜我工作时想能够减轻父母的负担,让他们安享晚年,现在为了房子……作孽啊!

上海寸土寸金,房价这一上去,CBD附近的所有消费都跟着上去。我一朋友的公司是500强,自然在上海最高档的CBD办公,可怜一顿午饭随便吃碗面都要30块大洋,心痛啊!在上海做个小白领,别看外表光鲜,要愁的事情可多着呢!

第三宗:虚荣是原罪 “虚荣是上海最爱的原罪”,不仅是上海小资的原罪也是上海媒体的原罪。江诗丹顿、萧邦、LV、阿玛尼,外滩3号、18号……上海的媒体也真是无聊的有趣,不管是一元钱一份的报纸还是20元一本的杂志,全都卯足了劲和奢侈品干上了,满眼的Marc Jacobs、Hulmet Lang,让我有种错觉,我们还没进入小康,就直接暴富了。周围的小资同事们一说起这个也两眼放光、面泛桃花,我听着却索然无味,即便一个月赚8000元,这些牌子也不甩你,人家甩的是月进8000美金的人群。前一阵子我还听说有个小姑娘分期付款买了盒La Mer面霜,对于这种“勇敢”的行为,我只觉得可笑。爱美不是错,可那个小姑娘可怜又可笑的行动在我看来已经偏离了美本身。优雅的奢侈品的确在一定程度上能催人奋进,可那只是催化剂而已,把人生的奋斗目标寄托在冷冰冰的logo上,无论是
对个人还是对城市未来的纵深发展都是非常可怕的,我们将越来越远离精神家园。

写到这里时,正值充满激情、剑走偏锋的吉东·克莱默和他的波罗的海弦乐团演出完离沪,那场音乐会据说连送票都送不出去,但却是真正口碑极好的演出;而紧接着早就日薄西山甚至太阳落山的老帕又要来“横征暴敛”了(某古典音乐论坛某网友语),VIP票的票价居然定在2000美金,估计媒体在追踪完阿汤哥之后就要开始宣传老帕了。对此,我只想说,我希望能在上海的媒体上看到更多本土而温暖的、鲜活甚至麻辣的资讯,而不是热闹着但空虚着的共襄盛举。拜托,我们已经很“缺氧”了,不要再动不动就砸出所谓的大牌来刺激我们为生活和生存奋斗着的脆弱的神经了!

Xy:我就这样无力混沌身心疲惫地生存着

上海是个大城市,由于地理位置优越,她总能吸引着金融大亨的目光,各行业精英的涌入使她总在悄然无息地在前进,不分昼夜,大楼平地而起,满街的身影如此匆忙,川流不息。生活在此中的每个人,唯有奋力赶上,才能不被抛离轨道。

天刚蒙蒙亮,就要拖着无力的身体和混沌的思绪去挤“破”公交车,哪怕它是昨天刚出厂,我也认为它是“破”的,因为每个人的平均占地面积都不足一个猪圈,抬头缩胸缩臀才能刚好容下,有时还要硬打起精神向前面抽烟的同志“假假”的咳嗽两声,以示抗议。到了工作地,保安、食堂阿姨、上司、工作、心情或一个“突如其来”都得罪不起,要用微笑去面对,因为一个不小心,保安会拦住你,逼着你迟到;阿姨会少给一口饭,强迫你减肥;上司、工作都会一股脑的找上你;就连心情也会一起糟蹋你,厄运也就会这么开始,没有终结……微笑是公司提倡的,要用微笑去面对客户因为他是上帝;微笑是社会告诉我的,用微笑迎接别人会给人带来快乐;只有脸抽筋是我告诉自己微笑过了头。身心疲惫的时候才是踏上青石路回家的时刻,揉着酸楚的腰腿和面部,好想喝茶赏月放松心情,
结果茶叶找不到了,热水瓶都是见了底的,拉开窗帘看到的还是个裸男洗澡高歌,还没等脸红害臊,对面的就骂你“不要脸”……哑巴吃黄连,有苦说不出,啥都没放松,到是留下了挥之不去的阴霾。

都说上海很美,的确城区很美,夜景更美,但这只是个适合玩乐的地方,但绝不适合养老,原想去郊区农舍度过安逸晚年,却发现城市的扩张已经殃及到了农村,田地愈发稀少。至于最最关键的钱,虽然天天馒头加水,勤俭生活,可还是没到月底钱就见底,更别提潇洒和血拼了。

Vivi:上海话,我心头永远的痛

我认为上海话是中国最难学方言之一。

从北方来到上海已经一年多了,非常喜欢这座诱人的城市,但唯一让我心痛的就是经常让我云里雾里的上海话。今年年初还看到一则报道:鉴于越来越多的外来人口进驻上海,使上海话的使用场合越来越少,上海话面临一个被遗忘的窘境,上海两会期间,有人大代表建议“保卫”上海话。对于这一建议,我很不理解。在我的工作生活中,只要是上海人,他们都非常乐于说上海话,根本不考虑我们这些外乡人的感受。

说实话,在外地人面前讲上海话,这是让无数身在上海的外地人最为反感的事。反感的理由有二:一是说明你并不把外地人放在眼里,二是说明你很可能在你的同乡面前说他的坏话。上海话确实让外地人在上海吃了不少苦头。曾有人说:“排外的城市不止上海一个,但是张口闭口‘阿拉上海宁’的只此一家,别无分店,这是不争的事实。”

我身边到是没什么排外的上海人,大家待我都不错。我相信他们不是故意要在我面前说上海话,只是频道一下子没能转换过来。直到发现我那张“十万个为什么”的脸的时候,他们才意识到刚才的长篇大论其实是在对牛弹琴。

还有一次出去拜访客户,对方是个典型的中年上海男人,一张口就是叽里呱啦的上海话,当得知我听不懂时,他非常抱歉,并且开始改口说普通话,可能不常说的缘故吧,没说几句就又开始了方言,于是他又道歉。就这样一个小时的谈话中,他道歉了不下二十次,有时候为一个词语怎么用普通话表示而急的满脸通红。最后的结果是,我失去了这个客户,同事告诉我,客户认为我听不懂上海话,担心今后沟通有困难。我很谅解他,也很感激他当时对我的尊重。但我还是输给了上海话。

我现在正在很努力地学习上海话,虽然我的上海话常会招来同事们的哄堂大笑,甚至遭受菜场阿姨的白眼,但我必须要学会它。因为我喜欢这个城市,我想在这里打拼出一番天地。上海话,我心头永远的痛。

Swim:开门关门的一瞬间

现在的职业白领大呼工作压力太大,大到他们失眠、多梦、对工作产生倦怠,感觉自己的职场再没有新鲜空气,而我并不是压力把我压榨到“缺氧”,反而被拥挤的电梯挤到“缺氧”。

早上十点缺五分,站在电梯口前已经有三四分钟,但始终没有挤上电梯,并不是因为超重进不去,而是因为所有电梯如同商量过的统一向上,且每一个楼面都会停一下,等了半天它还没有走完路程的一半,而我只能无奈的看着数字缓慢跳动。到了下班时间,我故意在办公室多坐了十分钟,四部电梯虽然不再像早上那样统一行动,可是……不是超重就是人实在太多挤不进去,等啊等,盼星星盼月亮,好容易打开门看似有一些缝隙可以容下我,一进去就被牢牢地压迫在电梯口,空气里是烟草和香水的混合味,这时不得不感叹,为什么自己的鼻子这么敏感呢?

电梯的门终于打开了,大大呼吸一口新鲜空气,下班回家咯!

桃金娘:就让我消失在公司的洗手间

老板可以出尔反尔,作为员工的我却只能照单执行;客户可以无礼刁蛮,而渺小无力的我却只能微笑聆听;身心俱疲,却还要摆出笑脸,不让家人担心。旧社会里是“被生活逼迫”,新时代中成了“因工作而压抑”,别以为我是在无病呻吟,否则为什么每天清早起来就打不起精神?忙碌了一天却觉得一事无成?临睡前身体极度疲惫大脑皮层却异常兴奋导致失眠?只有在上洗手间的时候才会感到轻松一些,只有在公司的走道上我才能呼吸到新鲜空气,我想我已经“职场缺氧”。

我想找个地方躲起来,没有文档没有最终期限,没有客服部的投诉热线;我想找个地方躲起来;没有电话会议没有突然事件,没有那么多的出差……就让我消失在公司的洗手间。

Lizzie:请给我一个空间

上海最让人头痛的地方就是人多。出门买东西人多,上班挤车人多,中午上食堂吃饭也还是人多。人多,难免会碰碰撞撞,于是吵架也就多,于是再有人围观,于是又造成交通堵塞……整一个恶性循环!因为人多,本来好的心情也会被搞坏,因为人多,本来想做的事也会就此打消。

这个城市另外让人无法忍受的就是现在所谓的“流媒体”宣传方式。叫个出租车,车后座会有个小屏幕,放着一些无聊的广告,而且是重复循环放;跑到大楼里,从大堂到电梯口一道道关卡设了N个屏幕,同时也是那么几个索女型男走来走去;累了半天跑去食堂填肚子,好家伙,又来了个大的……总之这些屏幕恨不得跟着你走,到哪儿都能看它的广告,看的人都快要吐了。这算不算视觉污染,算不算视觉强迫?我的要求并不高,拜托请别老在我眼前晃来晃去,还我眼前的清静先。

忙完一天,下班回到自己小窝,还不让人消停。某个房间屋顶会有漏水;水泵会打不上来;路灯灯泡不知啥时被人摘,再也不亮;突然会有110警察上门,原来神经分裂的邻居说我在楼上不分白昼与黑夜地敲他头,无论如何解释也无效,对方就是认为我有这样的闲空做这样的闲事。上帝,上海这天价的房产,要是我有钱,我早就搬了。

也许就是周遭的一切导致了我一个怪癖,喜欢独处,哪怕一天只有一个小时也好。记得一首老歌中唱过:“给我一个空间,没有人走过,给我一段时间,没有人爱过。真的要想要一个无人走过的空间,真的希望能够拥有一份天籁般的宁静。”

小鱼:获取永远小于失去

从小到大始终生活在上海,习惯了熙熙攘攘的人群,拥挤的车厢,倒并没有让我感到特别“缺氧”,可能因为那时还太小,对于社会还并不了解吧!毕业那年,求职的艰难让我第一次感到有些无助,原来上海不仅仅只有我一个人,而我也并不是最优秀的。工作一年后遭遇的裁员风波更是让我感到社会的压力,面对着满脸愁容的父母,第一次觉着生活并没有想象中的那么简单。等到工作稳定之后,却还要为竞争压力而烦恼,学习工作,工作了再学习,一切就是如此无止境地轮番进行着。

到了谈婚论嫁的年龄,想象着今后在上海的美好生活,面对得却是更多的困难与无奈。连续攀升的房价,让很多人不得不过着租房结婚的日子;不断上涨的物价,永远与自己的工资匹配不了;总想着要换一份更好的工作,赚更多的钱来改善自己的生活质量,可却要为此付出更多的精力,以及与家人相处的时间。 二十几年的生活,已经让我逐渐领会了在这个城市生存的要义:想获取些什么,势必要失去得更多。假如适应不了,奉劝还是寻找更适合的地方去活着吧!(完)




所有跟贴:


加跟贴

笔名: 密码(可选项): 注册笔名请按这里

标题:

内容(可选项):

URL(可选项):
URL标题(可选项):
图像(可选项):


所有跟贴·加跟贴·新语丝读书论坛http://www.xys.org/cgi-bin/mainpage.p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