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大中文系95年贞操毁于温儒敏



所有跟贴·加跟贴·新语丝读书论坛http://www.xys.org/cgi-bin/mainpage.pl

送交者: sssa 于 2005-12-23, 12:39:39:

1. 正如系主任温儒敏所言:对于像北大中文系这样有传统优势的教学单位,能在当前浮
躁的环境中“守住”自己良好的学统,这本身就是保值和增值,也需要创新才能守得住。

2. 下午两点半,英杰交流中心的阳光大厅内,中文系的师生举办了“北京大学中文系建系95
周年庆祝会”,北京大学党委常务副书记吴志攀,副校长张国有等校领导带来了校方的祝
福,并出席了本次庆祝会。

==> "不浮躁, 守得住"就不能再等五年?建系95周年都庆还xxxx不够浮躁?


======================================================================
北大中文系:九十五载辉煌 执着守正创新

送交者: 懿 2005年12月23日08:56:46 于 [教育与学术]http://www.bbsland.com


1910年,京师大学堂成立的“中国文学门”宣告了我国最早中文系的诞生,标志着中国语
言文学开始形成正式的独立的学科。

2005年12月20日,筚路蓝缕,几度辉煌,与北大同成长的中文系迎来了她95周岁的生日。
下午两点半,英杰交流中心的阳光大厅内,中文系的师生举办了“北京大学中文系建系95
周年庆祝会”,北京大学党委常务副书记吴志攀,副校长张国有等校领导带来了校方的祝
福,并出席了本次庆祝会。


庆祝会上,中文系系主任温儒敏首先发言。在回顾了北大中文系近百年来璀璨的历史星空
后,他根据中文系在90周年系庆时提出的“守正创新”的办学思路,总结了近年来中文系
所取得的成绩并极有针对性地展望了今后几年中文系的发展方向。

吴志攀常务副书记及张国有副校长代表北大党委和行政对北大中文系95周年的系庆表示了
热烈祝贺,向中文系全体师生,向遍布在世界各地的北大中文系的校友表示了热烈祝贺,
向长期以来教书育人,默默奉献的中文系的老师表示了诚挚的感谢。

北大党委常务副书记吴志攀

随后,中文系教师代表袁行霈教授,蒋绍愚教授及学生代表王禹和魏薇分别作了发言,谈
了他(她)们心中的北大中文系的精神与传统。
庆祝会的整个过程简朴而又庄肃,一如中文系一贯的作风,“守正创新”理念下那份历史
的厚重与锐意进取得以同时展现。

低调的作风,斐然的成绩

95周年,按理应该好好庆祝一番,但看到社会上各种各样热闹的庆典,中文系的师生们觉
得不如务实一点。在这个指导思想下,“孑民学术论坛”系列讲座有条不紊地进行,回顾
老北大中文系的学术传统;“杰出系友”讲座也在近期接连举办,分享杰出系友的成才故
事。

低调的背后不是无所作为,近年来中文系所取得的好成绩通过一连串的数据呈现:

目前,北大中文系拥有4个本科专业,3个研究所,5个研究中心,3个国家级科研及人才培
养基地,6个全国重点学科,7个博士点,是全国规模最大的中文系,也是全国文科中举足
轻重的中文系。

2004年,北大中文系在教育部的学科总评中名列全国第一。

率先实行博士生论文匿名评审制度的北大中文系有5篇论文入选全国优秀博士论文,占全国
中文学科入选论文总数的1/4。

在近期揭晓的教学成果奖的评比中,北大中文系获得两个国家级奖项和七个北京市的奖项
,总数占北大文科院系获奖总数的近1/3。
……

低调的中文系实际上已经成为北大人文学科面向全国和世界的最重要的窗口之一。

脚步持重,但却步步为营

在庆祝会的发言中,中文系系主任温儒敏提到,2000年,配合北大建设世界一流大学的目
标,中文系提出了相应的“守正创新”的办学思路。所谓“守正”,就是坚持和发扬优良
的学术传统,充分发挥原来的学科优势,保持特色。而“创新”,就是在“守正”的前提
下积极探索传统的人文和基础学科如何适应时代的需求,切实地创出一条可以持续发展的
新路。但温儒敏主任同时表示,中文系绝不“为了创新而创新”,对于丢掉特色,赶潮追
风的行为保持足够警惕,所以,中文系的步子显得比较持重,但却是步步为营,不断地有
所推进。


中文系系主任温儒敏

现今全国大多数中文系都“翻牌”叫某某“学院”了,按说北大中文系现有的规模也是一
个不小的学院格局了,但北大中文系依然是“中文系”。对此,系主任温儒敏老师曾表示
没有必要作表面文章,“我们看重的是与‘北大中文系’连在一起的‘文脉’”。

北大中文系在其历史发展的每一个阶段都吸纳和涌现过一大批大师级的学者和人物:林纾
、陈独秀、鲁迅、刘师培、吴梅、周作人、黄侃、钱玄同、杨振声、刘半农、胡适、孙楷
第、罗常培、杨晦、游国恩、王力、冯沅君、俞平伯、唐兰、魏建功、废名、沈从文、浦
江清、吴组缃、杨伯峻、高名凯、周祖谟、王瑶、朱德熙,等等。

温儒敏老师认为,讲“文脉”,讲学统,不是要摆“先前阔”,而是要让“文脉”来滋养
当前的教学研究,保持一种良好的学术氛围,维护学术尊严,让北大中文系有自由宽松的
环境,尽量减少各种对于学术的束缚,同时又讲求严谨治学,保持现实关怀与批判精神。


“守正”,所以持重,但所跨出的每一步却又踏实而坚定。

近年来,中文系已基本完成中国语言文学学科群的建立,并正努力调整充实学科结构,拓
展中文系的发展空间:在维护“传统文科、基础学科,特别是有关民族文化传承方向的学
科特色”不变的情况下,中文系尝试将“中文信息处理专业”作为一个有发展空间的学科
增长点;加强应用语言学,特别是对外汉语方向研究生的培养;加强对文化以及文化资源
利用的研究;积极参与中学语文的教学改革研究,并已取得了一定的成果——袁行霈老师
参与领衔的高中语文新教材(人教版)已经在国内5个省区试行,并将得到进一步推广。


品若梅花香在骨,人如秋水玉为神

学生代表王禹用“品若梅花香在骨,人如秋水玉为神”这句诗来形容中文系的老师。

中文系的老师是可敬的,他们不仅有丰富的学识,能够发出思想的光芒,而且还能流露出
一种理想人性的光辉。他们在做人和治学两方面成为学生的楷模。王禹提到:“我们的老
师具有梅花般圣洁和傲岸不屈的精神以及秋水般的灵气和可爱,是我们的良师也是益友,
他们的一言一行都散发着人格的魅力。”

多少年来,中文系始终坚持“育人为本,教学为先”的方向,还一直坚持着老教授站在本
科生课程第一线的传统,老师们将教书育人作为一生的追求。

几乎每一位发言者都提到了中文系带病支教的孟二冬教授。吴志攀副书记更称孟二冬教授
是中文系优秀教师的杰出代表,是中文系系风系格的杰出代表,是北大人高贵精神的杰出
代表。

的确,在中文系中有许多学者像孟二冬教授那样潜心学术,师德崇高。但常年超负荷的工
作,对他们的健康产生了极大的影响。孟二冬教授的患病在偶然中也有必然。在听到中文
系教师代表袁行霈提出的希望老师们能够得到更及时的身体健康的咨询,深情祝愿中文系
老师都能身体健康后,吴志攀副书记随即回应:学校将立即与北大医学部及校医院联系,
请他们提供高明的全科医生,方便老师们的咨询。学校希望可以从孟二冬老师患病这件事
中吸取教训,更加关注老师们的健康,对于疾病控制,争取做到防患于未然。

人文学科的未来——无用之大用

教师代表袁行霈就社会大环境下人文学科的未来谈了自己的看法,他指出,现在社会的大
环境是重理轻文,在文科中又重视社科而轻视人文,人文正在逐渐被边缘化。


教师代表袁行霈教授

对于“研究人文究竟有什么用”的疑问,袁行霈教授提出:人文能够丰富人的精神世界,
能够增强民族的凝聚力,能够协调人与自然以及人与人的关系,能够促使人把自己掌握的
技术运用到造福于人类的正道上。

袁教授请大家试想,如果我们的心灵中没有诗意,我们的记忆中没有历史,我们的思考中
没有哲理,我们的生活将成为什么样子?人文“无用之大用”正是体现在这样的层面。

95岁,对于一个人来说,已是老年,但对于一个学科来说,却正是刚刚步入饱满成熟的年
代。正如系主任温儒敏所言:对于像北大中文系这样有传统优势的教学单位,能在当前浮
躁的环境中“守住”自己良好的学统,这本身就是保值和增值,也需要创新才能守得住。


纪念本身就意味着新时代的开始。抱定“守正创新”的理念,我们有理由相信向百年迈进
的北大中文系的未来。



所有跟贴:


加跟贴

笔名: 密码(可选项): 注册笔名请按这里

标题:

内容(可选项):

URL(可选项):
URL标题(可选项):
图像(可选项):


所有跟贴·加跟贴·新语丝读书论坛http://www.xys.org/cgi-bin/mainpage.p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