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分属于睁眼说瞎话



所有跟贴·加跟贴·新语丝读书论坛http://www.xys.org/cgi-bin/mainpage.pl

送交者: 妖魔 于 2005-12-05, 10:18:35:

回答: 中国“自杀式”经济模式能走多远? 由 炎阳 于 2005-12-05, 09:31:29:

预测没赶上现实的飞跃——访15年前参与预测2000年中国景象的专家王慧炯

  新华社记者方政军 陈芳


  1985年,国家“六五”重点科研项目——“2000年的中国”丛书编纂计划投入实施。数百名专家运用数学模型对未来15年中国经济、社会生活等进行全方位的战略性预测,对2000年中国的蓝图进行了描绘。世纪之交,《丛书》中所勾画的景象有哪些超越预测了呢?


  谈起15年后身边日新月异的变化,已近古稀之年的原课题组负责人、现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学术委员会副主任王慧炯教授感慨不已。


  “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被预测为2000年中国瓶颈问题之一的通信业的发展远远超出了专家们的想像。当初通信不能应急,办事只好“ 面洽”,如今电话早已不再稀罕,普及率达到15%,移动电话的拥有量猛增至世界第二位。在城里,“一户多机”日益普及。都市街头、学生公寓、山乡民居 ……电话铃声随处可闻。信息和网络技术的发展更是令人难以置信。如今,互联网渗透到社会的方方面面,给人们的工作、生活和娱乐带来了一场革命。远程医疗、远程教育、数字图书馆等数字化生存方式走进了百姓生活。


  能源紧张状况不易扭转的局面如今也大大超乎专家们的预测。曾经搞过30多年电的王慧炯教授说,当初“工厂因限电停三开四”是常有的事,而今有国民经济“先行官”之称的电力工业迅速发展,电力装机容量、发电量已跃居世界第二位;国家采取“双控制”、整顿煤炭生产秩序、关井压产等措施来解决煤炭市场严重供过于求的问题,更是改写了“估计每年全国大约缺煤2000万吨”的历史,促使经济增长方式向低耗高效集约化方向转变。


  专家们对十几年前的“出行难”仍记忆犹新:我国铁路、民航、公路运输全面告急,全国公路汽车平均时速只有30多公里。“交通运输会成为经济发展中突出的薄弱环节”的预测,现在看来确是“保守”多了。到2000年底,我国新增公路通车里程14万公里,高速公路总里程达到1.6万公里,跃居世界第三位。十年耕耘铺就万里坦途。


  这一组组跳越着增长的数据,这些超越预测的伟大成就,虽是课题预测的“ 误差”,但却从一个侧面折射了国家15年来的巨大变化。王慧炯教授激动地说,经济增长速度年均在8%以上,提前3年实现人均国民生产总值翻两番的宏伟目标,这样的增长速度,在世界经济史上也堪称奇迹。


  令人忧心的是,对未来15年发展中面临危机的预测——生态环境的恶化问题,在2000年的中国不仅发生了,而且在一定程度上也超出了预想。沙尘暴敲响了生态警钟:大气污染、水污染、土壤退化、沙漠扩大、森林砍伐和物种消失等现象,正日益威胁着人们的生活方式和质量。植树造林“喊”了这么多年,为什么沙尘暴反而越来越猖狂?答案只有一个,那就是植树种草的速度赶不上乱垦滥伐的速度,生态治理的速度赶不上破坏的速度。这给我国原本脆弱的生态环境带来了灾难性的后果。一期工程投入40亿元治污却被轻易破坏的滇池,就是一面镜子,警示我们当代的发展不要以牺牲下一代的发展为前提。


  宏观经济的飞速发展,是毋庸置疑的历史事实,但经济发展的地区差异及个体差异也愈发严重,需要引起高度重视。当前,城市的消费品制造业、服务业和房地产业,都把大部分眼光牢牢盯向“富人”、白领阶层,把占社会总人口中较小比例的这一部分人当作新的巨大购买力的代表,这是现实经济生活中的一个大问题。要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就要注重解决这一问题。


  王慧炯说,展望新的世纪,我国依然能保持很好的经济发展速度,经济增长质量也会有很大的提高。在发展模式迅速转变和结构调整日益加快的世界潮流中,我们应紧跟世界潮流,迎头赶上。(新华社北京12月28日电)





所有跟贴:


加跟贴

笔名: 密码(可选项): 注册笔名请按这里

标题:

内容(可选项):

URL(可选项):
URL标题(可选项):
图像(可选项):


所有跟贴·加跟贴·新语丝读书论坛http://www.xys.org/cgi-bin/mainpage.p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