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苹果和梨不同属,不能杂交”指的是传统的杂交方法


所有跟贴·加跟贴·新语丝读书论坛

送交者: 方舟子 于 2007-07-18, 00:09:02:

回答: 报告斑竹:桂明对斑竹说的“苹果和梨不同属,不能杂交”有异议 由 USTC3 于 2007-07-17, 23:48:01:

也就是斯大林时代的方法。这是划分不同属的一个标准。
如果用现代生物学方法,例如用秋水仙碱处理使杂交后代
多倍体化,当然是有可能制造属间杂交品种的,而且也制造
出不少。但是这和话题无关。据我所知现在还没有人成功地
培育出有经济价值的苹果和梨的杂交种。
在自然界偶尔也会发生属间杂交,是大样本小概率事件,
也是植物进化的一个重要途径,我在《进化新篇章》一书
中就介绍过这种现象。
从“苹果梨是嫁接杂种”扯到一般意义上的属间杂交可不
可能,不过是转移话题掩盖自己无知的伎俩。一般意义上
的属间杂交有可能,不等于传统的杂交方法能够用以培育
属间杂交种,不等于苹果梨就是苹果和梨的杂交种,
不等于它是嫁接杂种,更不等于“嫁接就是转基因”,
那仍然是天大的笑话,此人的生物学知识连一个认真学过
高中生物课的人都不如,不知为何其自我感觉那么良好。
人都难免无知,但无知而又无耻就可笑了。
对属间杂交问题感兴趣的,可看《进化新篇章》的有关
段落:

杂交是植物产生新种的重要方式。一类叫做婆罗门参的野花原产于欧洲,在二十世纪初,三种婆罗门参被引进到美国。在随后的几十年间,这三种野花开始在美国西部大量繁殖,混杂生长。它们杂交产生的后代是不育的。但是到了四十年代末期,在华盛顿州的普尔门(Pullman),突然出现了两种新的婆罗门参,它们看上去是原来婆罗门参的杂交后代,但是能够繁殖后代,而且无法再与原来的婆罗门参杂交。也就是说,这是两个新的物种。
用人工杂交的方法可以大量地创造新物种。早在1912年,有植物学家将两种樱草Primula verticillata和P. Floribunda杂交。这两种樱草各有9对18条染色体,它们的杂交后代一般地也有18条染色体,但是因为其中的一半各来自两种樱草,没法配成9对,所以是不育的。然而,有少数杂交后代的染色体数多了一倍,成了36条,因此就可以配成18对,这叫做多倍体化。这样的杂交后代可以自行繁殖,并无法再跟其父母交配,是一个新的物种,被命名为Primula kewensis。如果用秋水仙碱进行处理,可以人为地使杂交后代多倍体化。现在这已成为产生人工新物种的常规方法。许多观赏花卉的品种,比如郁金香、鸢尾花的品种,事实上都是用多倍体法培育出来的新种。最多的是兰花品种,据估计现在每个月都有几百种的兰花杂交种被培育出来。
有时候,两种亲缘关系很远的植物也能产生杂交新种。早在二十年代,俄国生物学家卡普钦科就成功地将小红萝卜(Raphanus sativus)和卷心菜(Brassicaoleracea)杂交。它们的后代绝大部分是不育的,但是有少数多倍体化了,因此可以自行繁殖。不幸的是,这种新物种(另立一属Raphanobrassica)长着萝卜的叶子和卷心菜的根,没有经济价值。但是有的远缘杂交种有经济价值。比如将小麦(Triticum属)和黑麦(Secale属)杂交后得到的新物种小黑麦(Triticosecale),具有小麦的高产,又有黑麦抗锈病的能力。这种杂交种已在许多地区广泛种植。它有42条染色体,是具有28条染色体的一种小麦和14条染色体的黑麦杂交后多倍体化的结果。种植最多的普通小麦(Triticum aestivum)也有42条染色体,它是在大约8000年前,很可能最早在中欧培育成功的。它是一种28条染色体的小麦和一种14条染色体的野草天然杂交、多倍体化的产物。这种野草经常在小麦田中发现。多倍体化很可能是自然界中被子植物产生新物种的最重要的方式,在进化史上,可能有超过半数的单子叶植物是多倍体化的产物。最大的一科兰科有至少两万多个天然物种,其中94%是多倍体。




所有跟贴:


加跟贴

笔名: 密码: 注册笔名请按这里

标题:

内容: (BBCode使用说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