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s self-powered lighting invented by 肖志国?


所有跟贴·加跟贴·新语丝读书论坛

送交者: 008 于 2007-06-09, 14:08:55:

I think he is too young to have a part of it. There's a lot of hits if you google his name.
http://www.google.com/search?q=%E8%82%96%E5%BF%97%E5%9B%BD&hl=en&client=firefox-a&rls=org.mozilla:en-US:official&hs=IO7&start=30&sa=N

This is one of them:

前沿人物: 肖志国让中华之“光”闪亮
似水 映东

  我们缺少科学家吗?不缺,我们缺少企业家吗?也不缺,我们缺少的是什么?我们缺少的是科学家型的企业家,企业家型的科学家。肖志国就是这样的科学家,也是这样的企业家

  在中国,有为数众多的科研院所,有为数众多的科研人员,还有数不胜数的高水平科研成果,然而,大量的技术和成果都难以摆脱“领奖之日就是被束之高阁之时”的怪圈。为什么?因为我们缺少,或者说极为短缺一批既懂技术,又敢闯市场的经营型的科学家和学者型的企业家。肖志国,让人们看到了这样的希望

  和肖志国交谈很轻松也很愉快,转眼间两个小时过去,仍然兴犹未尽;他不是那种口若悬河、夸夸其谈的人,只是他的故事太多,也很耐人寻味。

  肖志国身上具有典型的知识分子特征:“文质彬彬”、“谦和稳重”;然而,他却是知识分子中的“另类”:当初好端端的科研所不呆,非要“下海”,这是“知识分子”不愿做的;已经“获奖”的科研成果,不满足于“奖牌”而非要拿到市场上去推广,这是“知识分子”不会做的;开拓市场,国内撞了钉子不愿撒手,却去国际市场见个高低,这是“知识分子”不敢做的。然而,肖志国都做了,而且做的很成功,这一做,掀起了发光材料领域的第三次革命浪潮!这一做,也做成了在世界上由中国人领航的新的高科技产业!

  萤火虫“情结”和“科学家”的梦

  “每个人小时侯都有一个梦想,您的梦想是什么?”“就想当个科学家”,在北方人特有的爽朗的笑声中,肖志国回忆起童年:“那个时候对物理现象特别感兴趣,爱动手,上初中时刚刚学了电流,回到家就找一根电阻丝接到电源上,结果爆出火花,差点触了电。”

  上世纪六十年代初,他的家乡还没有电灯。夏日的夜晚,他和小伙伴儿一起捉萤火虫,学古人以萤火照亮,然而生性爱琢磨的肖志国,却不满足于萤火虫短暂而微弱的亮光,他在琢磨能不能使萤火虫的亮光更亮,他从蚊帐上剪下块网纱,做成一个口袋,把萤火虫装进去,发现不仅亮度增强了,发光时间也长了。这个小小的发现,在一颗充满好奇的童心里埋下一个“情结”,这情结也影响了他的一生。

  考大学时,肖志国报考了物理专业。四年后又进入中国科学院长春物理研究所读固体发光材料专业研究生。这个被称为中国光学“摇篮”的科学殿堂,为肖志国提供了一流的科研水平和环境,他开始了在发光科学领域的探索。

  如何把光能储存起来再转换成光能,实现光光转换,是一个困扰了国内外科技界将近半个世纪的理论难题。对知识如饥似渴的肖志国,做完导师的课题之余,开始去触碰这个领域。经历了无数次异想天开的实验,他首次发现稀土元素掺杂的铝酸盐材料具有蓄光发光现象。那是一个令他难忘的一天,做完实验,肖志国没有去吃晚饭,疲倦地趴在实验桌上睡着了。当他睁开眼时,实验室里的绿色荧光令他欣喜若狂,他清楚地知道这意味着什么!他迈出了成功的一步!

   1988年,研究生毕业的肖志国选择了大连市经委研究所。这是一个集科研、开发、应用于一身,带有政府职能性质的研究机构。在这里既能搞研究开发,又能结合实际应用,并直接面对企业,面对市场。这正是他所需要的。这是肖志国把他的发明成果与实际应用相结合的实验阶段,又经过上千次艰苦实验,一种无毒、无害、无放射性、高效发光的蓄光型稀土自发光材料终于问世了。在白天或在室光下,这种材料通过自然吸光10-20分钟,即能蓄存足够的能量,在夜晚或黑暗状态下,可持续发光12小时以上,其发光强度和持续时间是传统发光材料的30-50倍,而且吸光和发光的过程可以无限次重复。

  他把一杯“发光”材料喝下了肚

  那是在北京“国际发明博览会”上,他第一次公开展示蓄光型自发光材料,没料想,似乎没有人相信他的产品。一天,有几位著名大学的教授站在他的展位前,详细询问了材料的性能、特点、原理之后,仍然肯定这种产品一定带有放射性,并认为肖志国的解释不合乎理论依据。情急之下,他抓了一把材料粉末倒进水杯里,一口喝了下去,坚定地说:“我希望你们相信这是真理。”就这样,肖志国的举动打消了他们的顾虑,并透露了自己的身份,每人拿了一包样品回去研究。几天后,老教授纷纷打电话向他表示祝贺,认为他的发明的确是发光史上一个了不起的成果。

  然而让大多数人接受仍然很难。半年时间,肖志国几乎走遍了大江南北,日夜兼程进行市场推销,在一些厂家,当他要拿出自己的发光材料时,对方立刻露出惊恐的神色,双手作揖地请求肖志国千万不要打开他的产品,并说:“越好的发光材料,放射性就越强,对人的危害越大。”肖志国倔强的性格必然要据理力争,无奈对方喊来几个保安,硬把他轰出厂外。

  在国内推销碰壁,肖志国并没有泄气,他把目光放在了国外。不久,在香港举行的大连招商会上,肖志国的发光材料引起了不少外商的浓厚兴趣。此后,他先后到德国、日本、美国去推销自己的产品。在德国、在日本、在美国……肖志国受到了最高规格的礼遇。日本一家著名商社,从社长到全体员工在公司门外列队恭迎,德国人在中世纪城堡式的豪华宫殿里盛宴款待这位来自东方的客人……因为他为他们带去了一项高科技“礼品”;一次在和外国人谈判成功后的晚餐上,给他当翻译的留学生举起杯祝贺他:你真给中国人争气!原来这些年来,这位留学生给许多国内企业当翻译的经历中,看到的大都是中国人来求助于外国人的技术,中国人对外国人渴求的眼神和极尽让步的态度,而这一次却不同,他分明看到了老外有求于中国人的渴望而恳切的目光,这让他觉得真是扬眉吐气。

  他成功了,很快,国际知名公司纷纷争夺该产品在国外的代理权,包括世界500强德国赫斯特和美国GE公司在内的十几家大公司参与了竞争,一时在欧美引起了强烈反响。

  他的发光材料在“9·11”事件中救了许多人的命

  “9·11”事件发生后,在断电、浓烟的情况下,世贸大厦里至少有1.8万人在一个半小时之内成功地从两栋摩天大楼里安全疏散。美国《新闻周刊》详细披露这些幸存者的逃生细节。欧洲经纪人公司的技术支持经理、39岁的理查德·福恩谈到,逃生时楼道内一片漆黑,烟味呛鼻,但是依稀可以分辨出楼梯及扶手上的发光条纹,因此他毫不犹豫地做出了下楼的决定。据此,一些美国官员认为,若不是楼梯内采用了自发光指示系统,死亡人数会多出数倍。而这种高科技自发光指示系统的核心材料,正是来自肖志国领导的大连路明发光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生产的蓄光自发光材料。

  1993年,恐怖分子在世贸大楼地下停车库引爆了一枚炸弹,炸死6人,炸伤1000多人。在那次事件中,人们纷纷涌入大楼里漆黑一片的楼道,里面浓烟滚滚,人们不时相互碰撞,甚至还撞到了墙上。救援人员用了6个小时才将大部分人员疏散。在那次事件后,大楼楼道都装置了自发光疏散指示系统,连楼道的扶手也被涂上了黄色的自发光油漆,以指示下楼的路线。也就是在1994年,世贸中心通过路明在德国的一家代理商订购了路明公司近2吨的自发光材料,装备了整个大楼的楼梯及其它的应急指示系统。

  美国五角大楼在“9.11”事件后的修缮中做的第一件事,就是在总长达28公里的大楼内部走廊里装自发光疏散指示系统,为的是在紧急情况下安全疏散。

  采用这种自发光材料制成的各种发光制品,已广泛应用在国外发达国家的军事、工业、消防、交通、日用品等领域。如著名的悉尼歌剧院、德国法兰克福机场、法国戴高乐机场、德国电信中心大楼、欧洲“空中客车”和美国波音、麦道飞机、英国伦敦地铁、日本东京地铁以及劳氏、挪威船级社认可的船只等,相继采用了路明公司的自发光安全标志指示产品。国际海事大会已经作出明确规定,1998年以后生产的定员25人以上的客货船的通道、消防器材及安全救生设施等有关部位,必须设置自发光安全标志,以保障人身安全。同样,由于这一新型自发光材料的出现,对国外的轻工、电子、钟表、日用品和娱乐品等行业产生积极影响,增加了传统产品的附加值和市场卖点,已形成了一个发光产业的消费市场。

  他心中有一个痛,中国人发明的火药,却被洋人制成了枪炮来打中国

  “中国的四大发明技术领不领先,超不超前,但这四大发明现在看给中国带来了什么?只是给中国带来了荣耀,但却没有带来产业优势,所以,这点我感觉非常遗憾。像火药,最后被国外做成枪炮来打中国,同时人家也通过产业获得很多利益;像印刷、造纸、指南针这些都是

  非常好的技术,在当时,用现在的语言来说就是高科技,但确实没有给中国带来产业化的优势,如果发明了这种技术之后,中国人能很快地制成产品,再把这种产品变成商品,形成产业,那么中国可能早就会强大起来了……”

  肖志国说,这是他心中的一个痛,也是支撑他搞中国的自发光产业的信念。

  当年,就是因为不想让自己宝贵的研究成果,也像科研院所中大多数的优秀科研成果那样被束之高阁,要实现自己的科研价值。他才带着自己的成果和政府支持的20万元贷款,成立了大连高新技术商业应用研究所,那是1992年。现在他的身份是大连路明科技集团总栽。

  “下海后有两次机会,一次是日本一家公司要给我高工资、别墅和公司的股份,希望我和他们合作;还有一次是美国人出两千万美金要买我的专利技术,按照当时的比率,两千万美金相当于两亿元人民币,还是很有诱惑力的,但心里就是觉得这个成果要自己做下去,中国是世界上稀土矿含量最丰富的国家,又拥有发光材料的专利权,有条件将发光产业做成中国的优势产业”

  回顾这几年的创业之路,肖志国感慨万端。他更加自信,中国人完全有能力在世界高科技舞台上占有一席之地;中国人也完全能够靠自强不息、自力更生的精神创造一种高科技产业。他有一种强烈的责任感和使命感:“现在觉得自己在自发光材料领域的事业做得越来越有价值,越来越有意义,如果做不好,从大处说,是愧对国家和民族;从小处说,是愧对自己。我们曾经领先过,如果我们被别人超过了,如果我们在发光材料领域做不起来、搞不下去,或者领先不了,那么,我觉得就是一个耻辱。所以,我现在的奋斗目标就是,要让这个材料学科一直由中国人领先,发挥中国人在这个行业中的主导地位,叫国外以羡慕的目光来学习我们,来跟随着我们。”

  引领自发光产业的航向

  当他把自己手中紧握的那包最新型的自发光材料抛向世界之时,肖志国也将自己置身于危险的前沿阵地之上。在科技极为发达的今天,再高深的发明成果,一旦公开,其奥妙就如窗户纸一捅就破。然而,他别无选择,因为他当时急需资金进行新一轮的研发生产。让他感到欣慰的是,十多年来,他和自己的科研团队,靠着中国人自力更生、自强不息的精神和超人的毅力与智慧,始终站在了这个产业的最前沿,不断实现着新的飞跃。

  人类研究自发光材料的历史,可以追溯到居里夫人最早发现的镭,镭元素的具有放射性且危害大的因素,使其一直未能进入民用领域。自发光材料的第二次革命是以硫化锌为代表的荧光型自发光材料的出现,但是由于荧光型产品发光时间短,发光亮度低,耐光性差,同时具有微弱放射性等缺点,限制了这种材料在工业产品中的广泛使用。

  在肖志国的手里诞生的第三代自发光材料,改变了自发光产品无法应用到民用产品中的现象。这种粉末发光材料可以作为添加剂均匀地分布于各种介质中,制成发光涂料、发光油漆、发光陶瓷、发光工艺品、发光油墨、发光塑料、发光膜板、发光安全标志、发光纤维、发光纸等产品。在建筑装潢、交通运输、军事领域、消防应急、日常家居生活、低度照明等领域具有广泛的应用空间。它可以使传统产品增添新的功能,提高产品的价值。

  目前,欧洲空中客车公司、美国波音公司等大型空运公司已有5000架主要机型装备我国生产的自发光应急逃生系统。我国发光材料的标准已被欧洲一些国家作为这类材料的国家应用标准。

  近年来,由新材料出现导致的产业革命,在全世界已经发生多次。半导体材料的出现导致了电子工业的革命;化纤材料的出现和在化工和服装产业中的广泛应用也改变了人们的生活;而最近出现的纳米材料更是开始渗透到人们生活的方方面面。专家估计,以新型的自发光材料在西方发达国家的普遍应用趋势,也将形成一个由自发光材料导致的产业革命。

  目前,全世界有200多家生产自发光产品的企业采用的原材料都来自大连路明,国外的飞机、轮船、建筑,甚至一些装饰产品、家用电器产品,也开始用这种材料。以反光产品闻名全世界的3M公司,光是交通行业中的反光产品,每年就在中国获得80亿的销售额,因此,应用范围更为广泛的新型蓄光发光产品的市场前景更加广阔。业内专家估计,今后与新型蓄光材料相关的产业,市场份额将达几百亿人民币。

  肖志国正在实施一项新的计划,创建一个集品牌、网络、营销、产业化及科研为一体的发光产业园区,要使这个园区成为具有世界影响力的“光产业”基地和高科技 “光产品”流通基地。通过这样一个载体,要把中国的蓄光产业学科建立起来、发展起来,要保持中国人在这个领域始终掌握着最前沿的技术,走在世界的前列;要建立一支强大的研发队伍,吸引全世界的人才,不断创新,不断开发新产品,使更多产品实现产业化,为社会造福;要形成一个中国特色的产业和自有品牌,就像人们提到飞机,就会想到美国的西雅图,提到汽车就会想到德国的奔驰,提到家电就会想到日本松下一样,一提到发光材料,就让人们想到中国的路明。

  肖志国小传

  1962年10月出生于辽宁锦州,1988年中国科学院研究生毕业,获得硕士学历。1992年,在国际上首创了无毒害、无放射性的多种稀土离子激活的碱土铝酸盐蓄光型发光材料,攻克了世界上多年来未攻克的高效蓄光发光光-光转换的难题;藉此发明,创办了大连路明科技集团有限公司,并出任董事长兼总工程师。申请国内外相关专利60项,其中发明专利39项,已获授权23项。先后荣获“大连市发明精英”、“大连市优秀人才”、“特等劳动模范”“辽宁省优秀科技工作者”和“中国优秀民营科技企业家”等称号。

  此生最大的愿望:让中国成为世界光产业基地。
来源:《科技日报》
    
(责任编辑:徐冬梅)




所有跟贴:


加跟贴

笔名: 密码: 注册笔名请按这里

标题:

内容: (BBCode使用说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