昏昏,赶快带洋妞回中土赚钱!!!


所有跟贴·加跟贴·新语丝读书论坛

送交者: true 于 2007-03-23, 08:40:53:

照一次像收费100美元。


========================
外国记者有点烦:在中国反而成了采访对象 联合早报

联合早报韩咏红/刚过去的中国“两会”上,许多同行发现自己不仅是采访者,也成了本地媒体追拍和采访的对象。尤其是金发碧眼,标准“老外”长相的同行,在人民大会堂内就不时感觉有摄像镜头对准他们。

  通讯社的B对此相当感冒,有两个中国摄影记者拿相机拍他,还恳请他把胸前的记者证翻到正面,B愣是不配合,顽固维护着自己的“肖像权”。

  “我去年啊,都上中国X报封面足足四次了!”B对我抱怨道。

  “外国媒体热烈关注中国‘两会’——就知道他们的标题要这么打。”B语带不屑,自认看透了中国新闻机构的惯用做法。

  和蓝眼睛的洋人相比,新加坡华人记者虽然同属“外媒”,但由于形象缺乏抢眼的可辨识特征,因此被追拍的情况较少,可谓“同记者不同对待”,但我也能够体谅洋同行的不自在。

  在欧美人的价值观念里,肖像是个人隐私的一部分,记者既非公众人物,就没有必要成为电视或平面新闻画面的主角。何况,同类事情洋记者遇得特别多,自然更烦。例如到一些地方做集体采访,少数地方官硬抝洋记者拍集体照片,在地标或景点前做“到此一游”留影——以作为地方宣传部门的政绩。亚洲记者遇到这样的要求,会迁就配合一下,但老外可不一定买账,万一地方官误会老外也行“半推半就”的一套,可能把气氛搞得很尴尬。

  而和过去相比,最近几个月来,外国记者被采访的次数似乎更频了。

  事缘去年底中国政府放宽外国记者在中国采访的限制,外国记者在中国各地采访只须当事人同意,无需经过外办同意。到了“两会”期间,对外媒放宽限制的做法又更进一步。

  今年的“两会”新闻中心首次采取了一系列新的措施,包括在“两会”网页上公布了各个代表团驻地;设立网上新闻中心让中外记者直接查询会议议程、日程及记者招待会、新闻发布会、集体采访等信息。

为方便记者报名,当局也允许中外记者直接在新闻中心的网页上下载报名表,填写后发送至相关记者组的电子邮箱,手续简化了许多。

  据说,这些做法在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成立五十多年来尚属首次。

  但随之而出现的有趣现象就是,好多本地媒体更积极踊跃地寻找外国记者做访问,打探他们对条例放宽的反应。而且,他们特别希望听到赞好的声音,我们都能感觉到。

  中国主流报刊说,中国正在自信地走向开放,放宽对外国媒体的限制条例,就是走向开放的明证。但是,在开放的时候又很在意外国人是否给予正面评价,或者洋人是否积极关注中国的正面新闻,此举又似乎流露出自信背后的战战兢兢。

  在另一方面说,尽管相关部门努力推进开放,又设立各种机制以促进开放,但按照中国行政机构办事的习惯,凡事推行后还有一段“磨合”期,即是说尚未“到位”。例如设立了网上新闻中心,但消息更新不及时,或者有发言人,但发言人能说的内容依然有限,这些情况如不改善,则难表现当局开放的诚意。

  今年适逢中共“十七大”召开,正是人事高度敏感的时期。各“天王级”政坛明星的动向神采,都是所有媒体异常关注的焦点,偏偏中国政坛明星都深知“树大招风”这老祖宗传下来的道理。因此,他们对媒体都敬而远之,面对这种情况,大家也只能说,信息流通的机制是一点点开放了,但是文化和受访观念的开放,大概还须一段时日吧。




所有跟贴:


加跟贴

笔名: 密码: 注册笔名请按这里

标题:

内容: (BBCode使用说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