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歌解剖学大纲兼论什么是好诗


所有跟贴·加跟贴·新语丝读书论坛

送交者: 和平岛 于 2007-05-27, 14:16:47:

诗歌解剖学大纲兼论什么是好诗
文/和平岛

笔者曾从诗歌与人的关系出发,提出诗歌及其阅读之五大要素的层状构造:读者、感觉、语言、意象、素材(http://maplereview.org/viewtopic.php?t=1273&f=52)。虽然很难下一个所有人都能认可的诗歌的定义,但我们每个人,都能罗列出一大堆各自认可的好诗。一首好诗,一定具备一些优秀的特质,通过对这些特征的归纳研究,发现,好诗是一种特殊的生命体,有血,有肉,有骨头,有光鲜的外面和内在的质感,有情感、思想、灵魂,从而表现出解剖学的一些特征。笔者在建设“中国诗词库”(http://maplereview.org/cpoetry/)的过程中,涉猎了中华上下4000余年的各类诗词作品,并总结出“诗歌解剖学”这样一门边缘学科。诗歌解剖学是研究诗歌语言结构和构造的科学。
我们知道,一件事物,从外往内,可以有这样的几个层面:外表感观;物理和化学性能;内部结构和构造;物质成分(最基本的单元,比如细胞、矿物、分子、原子等);称作灵魂的东西。我们研究事物,只有层层深入剖析,才能透过表面的迷雾,抵达其内核之本真。诗歌语言非常复杂,其内容包含了不同的层次。我在这里,把它们归纳为4大层面:基本要素、直接特征、间接传递、诗意的呈现。

1.诗歌的基本三要素
诗歌作为一种独立的文学体裁形式,表现为语言文字本身的独特性,分行的构架,和韵律性。该三要素构成了诗歌的基本骨架。
诗歌语言文字需要高度凝炼,带有实验性和先锋性的特色,允许甚至是要求诗人,对旧有的含义进行更新,挖掘和创造出文字新的内涵。
分行是诗歌的一个基本形式,有时为了强化某种性质,允许诗歌文字作各种各样奇形怪状的排布。
韵律性包括传统的音韵(平仄和押韵)和现代的内韵。音韵最基本的变化方式有2个方向4个变种:1-1-2和2-1-2右移(Rightwards Moving Pattern)和左移(Leftwards Moving Pattern)。笔者将另文探讨。

内韵指的是诗歌内容的连续性起伏。举一个例子:
风雨之夕
洛夫

风雨凄迟
递过你的缆来吧
我是一只没有翅膀的小船

递过你的臂来吧
我要进你的港,我要靠岸
从风雨中来,腕上长满了青苔
哦,让我靠岸

如有太阳从你胸中升起
请把窗外的向日葵移进房子
它也需要吸力,亦如我
如我深深被你吸住,系住

这里至少有三条线:缆、翅膀、臂、腕、向日葵;风雨、风雨、青苔、太阳;我、小船、你的港、靠岸、靠岸、胸、房子、如我、如我,它们相互纠缠,意韵回旋,让你的思绪起伏有致,到最后两句时,“它也需要吸力,亦如我/如我深深被你吸住,系住”,三条线碰撞到一起,形成了全诗力度的焦点,真是此时无韵胜有韵,余韵回肠荡气而三日不绝。

三要素构成了诗歌的基本骨架。

2.直接特征

单有骨架还是远远不够的,诗歌需要生长出健美的肌肉。这里所谓的肌肉,由诗歌直接呈现出的三方面特征来完成:音乐性、建筑美和意象化。

音乐性是基于文字和分行,通过音韵和内韵的和谐性来完成的。单有音韵是不够的,没有内韵的诗歌,尤其是现代诗歌,是机械和苍白的,像用于建房的脚手架,还不能称为房子,诗歌也不能称为诗歌。而音韵能强化内韵,使意韵呈现出流线型的转折起伏。这一点,在洛夫的小诗《风雨之夕》里,表现得非常明显,用同音字、同一个字的不同词组重复出现来完成:递过你的缆来吧->递过你的臂来吧;我是->我要进你的港->我要靠岸->让我靠岸->如我->如我;吸力->吸住->系住,这样的节拍,与人类大脑听力神经系统相互作用,从而完成了音乐性这样一种肌体的建立。诗歌由于音乐性质感,而在朗诵上,获得抑扬頓挫迭宕起伏的节奏感,甚至可谱上曲子来歌唱。

所谓的诗情画意,指的就是建筑美。诗歌有了骨架之后,形成了一种载体,好比房子,让诗意有了一个精美的存储和发挥的空间。我们建房子,讲究雕梁画栋,每一个部位都能按结构和色彩图案,细分出无数的种类,形成材料和结构构造的和谐。还是用《风雨之夕》说话,如果把我上面所抽象出的内韵线和音乐性线条,放回诗歌内,就会惊奇地发现,这些线条的缠绕,构成了类似中医“穴位和经脉”的某种图案,这样的特征,给予了诗歌以全新的生命线和活力。要用零零散散的方块文字,这些砖瓦,构筑出诗歌这样的,或是玲珑剔透里住着小家碧玉,或是豪宅大院所透射出来的珠光宝气,需要诗人这些文字的工匠们多少辛勤的劳作呀。光光堆砌华丽的词汇是不够的,庸俗的珠光宝气只能令人反感,甚至是厌恶。这里需要一种意境在里面。

意象化指的就是这样一种意境的形象化。上面说的音乐性,作用于人的听力;建筑美则作用于人的视觉;那么意象化呢?我们知道,文字是一种依附于平面的符号,在完成了音乐性和建筑美之后,还需运用一种让人容易理解和接受的形象类比,来在人的大脑皮层中,对诗歌里面所要传达的抽象和哲理性的概念,建立一种实实在在可感知的“象”(Imagery),从而和人脑里面原有的记忆和印象发生吻合,这样的“吻合度”越大,对人脑的冲击力就会越大。这就是意象化的起因和目的。诗人凭借着丰富多彩的想象力,通过意象的创造,对司空见惯的事物事件,注入了全新的可以感知的活力。这样的意象,不是凭空捏造,而要求来源于生活和阅历,才能和人脑的记忆产生共识,被辨认。并要求诗人进行真诚的升华,需要灵感,更要求诗人具备素材处理的技巧和文字驾驭的能力。

诗歌通过音乐性、建筑美和意象化这三个直接的特征,对人的听力、视觉和大脑存储的信息,产生一定程度的作用,从而达到诗意的初步的实现。这要求诗歌和写作做到清晰,自然,真诚。

3.间接传递

广义的意境是诗歌前三个特征的多层次和多维的时间空间之综合表现。意境不是一个虚无缥缈的东西,比如一件物品修饰的光泽、质感、纹理、花样、韵味,比如生活的色彩、风情、美食、奇装异服,比如生命的品格、内涵、精神、灵魂,可以从文学性、美学性、情感和思想性等方面,来衡量诗歌意境之高低。

文学性是人为附加的语言文字方面的性质和文学经验的积累。基于以外的文学经验,运用象征、比拟、修辞等各种手法和技巧,来传达意境。这要求用词恰当、句子顺畅、简洁,符合一般性的语言规律,并拥有诗歌语言的独特性:凝练和张力。

诗歌之美,包括语言和意境之美妙,一种原始的奇妙之感觉,用最出人意表的词语组合方式呈现,是一种内容和形式的和谐。文字要求新奇,工整,外衣无论是华丽、奇特,还是简约,都要和内容取得一致。过艳则会浮华,过简又会单调。诗盗喜裸评提出的,创造文字的惊艳,就是美学的一个表现形式。

如果不加情感,分行的文字,就像枯萎的杂草一样苍白,诗歌会是一张硌牙的粗砂纸。情需要真,虚假的东西总是让人反感和反胃。但浓烈的激情,又需要控制,不宜过分外露和张扬。也许,可以通过分析情绪控制和收敛,来衡量诗歌语言的成熟程度。

思想性是现代诗歌的精髓和支柱。不是爱,而是死亡,才是现代诗歌的永恒主题。置之死地而后生,才能焕发出思想的光芒。没有思想和哲思, 诗歌就没有灵魂。但这不等于非要形式上的哲学名词,而是指诗歌需要有思考的内涵,最口语的诗歌语言,需要最巧妙的深层思考。愈直白,需要愈深刻的哲学品质,否则就形不成诗歌的冲击力度。仅仅有生活和自然是不够的,需要用思想的光辉给文字增色,去照亮诗歌和读者。

从广义上讲,意境的升华,让普通的文字转变成有思想和灵魂的优美诗篇。

4.诗意的呈现

最终,我们需要将意境呈现给读者,给后者带来感官的强烈刺激和心灵的震撼。

诗性化语言所营造的美妙、思考、尖锐和新奇的意境,从视觉、听觉,五官,七情六欲,第N种感觉,被人体器官吸收,进入大脑中枢神经系统。什么样的诗歌,才算是好诗呢?什么样的语言,才能算得上具有张力、形式和意境的新鲜感。如何通过诗歌语言的基本要素、直接特征和间接传递的层层递进,来创造出感官的强烈刺激和心灵的震撼。从读者、感觉、语言、意象到素材,诗人需要凭借语言来建造一座桥梁,让读者达到诗意的彼岸。

好的诗歌,好比一把铁榔头,敲到脑壳,留下这样的一些后遗症:记忆的烙印,让人能反复想起;让大脑做恶梦或者美梦;衣带渐宽终不悔。最坏的情况,就是诗人愈来愈瘦,甚至自杀,而读者无动于衷。

只有能带来感官的强烈刺激和心灵的震撼的诗歌,变成民族的语言,血管里的血液,细胞的一个组成部分,才能是流传千古的好诗。比之中国诗词上下4000余年的历史,现代诗歌只是沧海一粟。古诗词是大浪淘出的金子,而现代诗歌则泥沙俱下,如何从中挑选出宝石一样的篇章,来输入到“中国诗词库”,构成一个很大的挑战。

2007-5-21至27
加拿大维多利亚




所有跟贴:


加跟贴

笔名: 密码: 注册笔名请按这里

标题:

内容: (BBCode使用说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