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字)语言和文字的落后导致中国人思想贫乏ZT


所有跟贴·加跟贴·新语丝读书论坛

送交者: 老革命遇到了新问题 于 2007-12-12, 17:04:21:

文章提交者:guan0514 加帖在 猫眼看人 【凯迪网络】


古汉语属于人类的早期语言。中国语言没有西方语言中的因时间、单复数、人称和语气的变化而导致的动词变化。汉语中没有时态、语态,语法跟婴儿语言一样简单。汉语规则少,会说汉语产生不了遵守规则的意识。西方语言的语法规则复杂,这样,西方的小孩掌握语言的过程就是掌握语法规则的过程,从小就产生了守规则的意识,这为法治奠定了基础。

古汉语是通过汉字来表达的,汉字与拼音文字相比,难写难学;汉字笔划多,难写;同音字多,难记;又是正楷字、又是各种不同类型的草字,把人都弄糊涂了,产生不了遵纪守法的规则意识,只会产生狡猾崇拜(所谓的书法艺术)。

在古代,中国人“诗言志”,而古诗的代表是《诗经》,《诗经》大量的是四言诗,四个字当然不能把人的意思充分表达清楚!由此导致了汉语简单性、模糊性、含混性,语言的模糊必然导致思想的模糊与贫乏。连件事情都说不清楚,能期望古中华人有独立人格、能出大思想家?不可能。语言没有说服力,只能用暴力来说服了,从而在中国历史的早期就形成了暴力崇拜和强权逻辑。而且古时还流行“不学诗,无以言”;也就是说,不学诗经,就没有办法说话;中国语言由此走向了单音化的道路;诗歌散文琅琅上口,思想却苍白空洞。林语堂认为,汉语是诗的语言,它朦胧、隐晦、随意,具有跳跃性、整体性,它重意境、暗示、象征、音韵,因此,几乎随便几个汉字组合在一起都能成一首诗。但汉语的这些特征与科学描述的精确性是相悖的,所以,汉语不是研究科学的语言。中国文化是诗的文化,不是科学的文化。这样的传统在现代汉语的表现就是成语,成语绝大多数是四个字的。

在这样含含糊糊、好似一锅火锅汤的语言环境里,谁有兴趣去分析语言思维的规律呢?这样,中国无法产生研究语言规律的语法学、无法产生研究思维规律的逻辑学。

2000多年前古希腊就有逻辑学、语法学;印度也有语法学。日本学者末木刚博说:“西方的逻辑学,是古代希腊人以纯粹求知的兴趣开始研究,一直衔接不断,连绵至今的一个成长过程。它既不像中国那样,为实践的目标所限制;也不像印度那样,被宗教的功效所束缚”。

逻辑即人类的语言规律、思维规律,进而是万事万物变化规律。形式逻辑最重要的第一条的规律就是同一律。同一律就是人与人之间寻找共同的语言,有了共同语言之后,才会进一步对事物之间的关系进行讨论,没有共同语言一切都是白搭,就不可能产生环环相扣、逻辑严谨的数学和自然科学,更不可能社会科学了,从而决定了中国人思想的贫乏。

比较同时期的希腊、印度和波斯文明,就可以发现春秋战国时代的思想流派,在思维深度、逻辑严密程度上,都差得很远。诸子百家的学说,基本上都是关于伦理道德等感性思维方面的学说,与西方哲学相比,显得粗糙而肤浅。诸子百家的学说和宗教相比较,他们没有一套完整的世界观体系,只能属于亚宗教形态的东西。至于如何建构其社会理想,则成了没有丝毫方寸可言的思维混乱的大杂烩。中国一直无逻辑学、语法学,不知道思维的规律;语法学是1840年后引进的,连“主语”、“谓语”的说法和标点符号都是引进的。中国禅宗抛弃了印度佛教的因明等逻辑理论;道、禅皆主张直觉。中国人最拿手的只是比喻、象征、暗示、零散的思维。孔孟老庄的东西,是一些装神弄鬼的看似壑智实则弱智的格言,顺口溜。

老子的《道德经》多数是4言,导致了五花八门的解释!老子的“辩证思想”来自于对自然现象的肤浅观察甚至误解,在此基础上作了荒唐类比。例如对“人之生也柔弱,其死也坚强。草木之生也柔脆,其死也枯槁。故坚强者,死之徒;柔弱者,生之徒。是以兵强则不胜,木强则折。强大处下,柔弱处上。”其实,尸体是死后才坚挺起来,草木是死后才枯槁的。“坚强”不是死亡的原因而是它的结果。如果老头子的“推理”成立,那么也应该是“败兵则强,折木则强”,得先被击溃或被歼灭,军队才会强大起来,树木折断了才变得结实!”

孔子以家事言国事,以父子喻君臣,以家政推及国政。修身可以齐家,齐家可以治国平天下。打比方可以,但在实践中却行不通。原因很简单,国政的复杂性与家政不可同日而语,就象摆地摊的经验不能用来管理大公司一样,家政经验不可能用来成功地治理由无数家族组成的王国、帝国或共和国。第一个系统研究东方学术的西方哲学家黑格尔说:在我国的历史上,像孔子这样的“思想家”俯拾皆是。他评价孔子学说是一种常识道德,任何一个民族都能找到这种常识道德,甚至还要更好,比如西塞罗的《政治义务论》,便是一本道德教训的书,比孔子所有书的内容丰富且更好。这一评论已为孔子简单肤浅的“思想”盖棺定论了。

儒家所说的“知”仅指道德修养、人际关系等,而非自然界的知识以及理性和逻辑等。孔子的知识面也很狭窄,樊迟一个日常的农业问题就可以把他“问倒”,更不用说列子提出的“辩日”之类的天文知识,与他“同时代”的西方哲学家亚里士多德,其学术几乎是孔子的十数倍,而这样的一个“术业了了”的家伙居然在中国成了“圣人”。

古希腊的诸子视野广阔得多,对灵魂、神灵、逻辑、艺术、自然、社会等都有探讨。古希腊的哲人们在人类历史上第一次系统地涉及了物理、数学、天文、几何、逻辑和政治学等基本概念和方法论,形成一个科学思维的传统。亚里士多德著有《形而上学》、《工具论》、《物理学》《伦理学》、《政治学》、《诗学》、《修辞学》等书,他把知识分为理论、实践、创作三大类,提出十大哲学范畴,研究了物体的运动、形式逻辑等,建立了多个新学科,他是希腊智慧的杰出代表。他们实际上已经初步懂得用试验的办法从事发明创造。近现代西方思维创造力的原创基因不在别处,就在希腊哲学。

黑格尔认为中国的思维方式带有婴儿时期的直观性和不成熟性,缺乏成年人时期的成熟思维能力。林思云说:中国人的大脑成长速度异常缓慢,20岁中国人的理性思维能力,还不及10岁西方儿童的水平。如果一个成人的理性思维能力仍然停留在少儿的水平上,在医学上就被称为精神障碍者。按照西方的标准,大部分中国人都应该算作轻度精神病患者。

我用例子来说明这个问题。胡平先生说过这样一句话:“孟子断定‘仁者无敌’,殊不知这种说法正好为后来那班无敌者们利用来证明自己是仁者。”首先对孟子的“仁者无敌”进行语言逻辑分析:主语——仁者,谓语——无敌;“仁者”与“无敌”是什么关系?仁者是必然无敌还是可能无敌?按照西方人性恶的观点,仁者一定有敌人,其敌人就是魔鬼撒旦。

从现代汉语的角度看:“仁者”与“无敌”之间应该加一个“是”字,即:“仁者是无敌的”。这是一个全称肯定判断:所有的S(仁者)都是P(无敌的)。根据逻辑推理规则:所有的S都是P(意味着在外延方面,S<P;所有的S都是所有的P,则S=P)只能得出:有些P是S,而不能得出:所有的P是S;所以,无敌者们不能说:无敌者都是仁者。无敌者们利用“仁者无敌”来证明自己是仁者,正是汉语的含混性和无逻辑性造成的!

古汉语没有西方语言联系词“是”;希腊人正是抓住“是”字探讨了主语和谓语之间的逻辑关系,从而诞生了逻辑学、数学和哲学,而且拼音字母诱导出了古希腊人的原子论。

在儒家经典中,这种语言的含混性造成了无谓的争论。譬如说:“民可使由之,不可使知之”,绝大多数人认为是搞愚民政策的意思。但有人偏说:“民可,使由之;不可,使知之”,这不是愚民政策,是让人民享有充分知情权!若真是让人民享有充分知情权,孔子就不应该反对铸刑鼎、公布成文法;所以,孔子既然反对铸刑鼎、公布成文法,他就是在搞愚民政策,不让人民享有充分知情权。通观孔子一生,说孔子反对愚民政策是不成立的!因为专制者都喜欢愚民,愚民才好统治,才是好奴隶、好螺丝钉啊!造成这种争论的原因,古汉字没有标点符号,使人囫囵吞枣!在这种无法说清楚的语言环境里,我们的思想怎么能不贫乏?




所有跟贴:


加跟贴

笔名: 密码: 注册笔名请按这里

标题:

内容: (BBCode使用说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