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T: 央视女记者暗访香港购物陷阱 被威胁交录像


所有跟贴·加跟贴·新语丝读书论坛

送交者: Nixrreg 于 2007-04-12, 11:12:59:

引用:

央视女记者暗访香港购物陷阱 被威胁交录像

倍可亲(backchina.com)  央视女记者被旅行团驱逐,原因是她没有遵守“不许游客拍摄”的规定得罪了赞助商。其他没有“得罪”赞助商的游客却掉进了购物的陷阱:花高价所购的项链,市场价仅为购价的八分之一;万元的“钻石手表”竟然没有钻石,只有玻璃。

  这是央视《经济半小时》记者孙菁以普通游客身份参加香港三日游旅行团时的经历。4月1日,“香港购物暗埋骗局”在《经济半小时》播出后引起了巨大反响。4月3日,香港旅游业议会主席何柏霆急飞北京,与国家旅游局官员商讨相关的监管问题。

  面对本报,记者孙菁披露了她在“香港购物暗埋骗局”调查中的一番经历:偷拍机无法充电,拍的DV带被人强行拿走,被导游驱逐离团,以及被迫离团的瞬间急中生智给两位同团游客留下联系方式才得到了第一手的材料。

  偷拍白衣表托被人尾随

  港澳游频遭投诉

  年前,《经济半小时》接到了不少电话投诉说,在港澳游中被导游蒙骗,买到了假货。恰好,有个朋友是做旅行社的,我就去向他请教。为什么欺骗游客的案例一再发生,导游甘冒骂名,拼命带游客购物。

  在和这个朋友的闲聊中,最让我感兴趣的是他揭露的体制问题。说实话,旅行购物陷阱的选题并不新鲜。不过,想要反映一个背后的本质,需要一个事实来支撑。港澳游之前没有人碰过,再加上它又很火,要真的调查到问题,肯定能引起一些反响。我们决定去试试。

  过关费100元是第一笔额外收费

  报名到香港的旅行团,比较了几家旅行团的价格后,我们选择了深圳海外国际旅行社。它的开价最低,每人只需420元就可以参加三日游。也是我们认为最可能有问题的。

  3月13日8点,我们从宾馆出发前往黄冈海关与旅行社集合。交费420元,上车,16个大人外带1名小孩组成了这个临时的“紫荆花团”。

  从内地赴香港旅行,很多旅行团都选择从深圳出发,来自全国的散客也在此集中。最后,散客们会被分成不同的组别,依照的是各自的购物能力不同。我们这组,购物能力大概被算在了中档水平。香港之行就此拉开帷幕。

  在过海关时,领队陈小姐向我们收了100元的过关费,这已在报名费之外了。这一幕并没有被录下,当时我们没想到,旅程刚开始就向我们收钱了。

  导游禁止拍照,暗访只能偷拍

  自称是导游助理的刘女士在我们进入香港之后,向大家介绍了陈导游,据说是他们旅行社最棒的导游之一。刘助理很厉害,一上车就警告大家,“不许拍照、不能摄影,包括外面的风景。香港是一个注重个人隐私的地方。”

  我意识到,以一个普通游客来拍摄的想法不行了,只能用我们的偷拍机。

  偷拍机没电,导游正脸没拍成

  按照旅程安排,3月14日是购物日。一早上了巴士,刘助理不见了,只有陈导游。我打算把他的正面拍下来。没想到的是,偷拍机打开没过一会儿,摄像师发现,机器黑屏了。这是一款新式偷拍机,我们还不熟悉它的性能,竟然没电了。要是之前碰到了这种情况,我们可以先撤回去充好电再说,但现在我们根本没有机会。那节目不就瞎了?

  趁他们不注意,我偷偷打开了DV。

  10点多,我们被拉到了黄大仙庙。“我可以假借拍风景,把导游拍下来。”但我的如意算盘没成。我刚把录像机镜头抬起来,就被陈导游训斥,“不是说了不能拍照的吗?”对准他拍,根本没可能。到最后,我也只拍到了陈导游的侧面。

  之后,就是我们的购物之旅了。此时,白衣男子粉墨登场。

  


  3月13日,红衣人为央视记者,最右侧白衣人为购物托。一行人正在黄冈海关等待过关

  


  4月10日,《经济半小时》记者孙菁正在接受本报采访

  白衣表托:“小姐你的镜头盖没盖上”

  白衣男子,是被我们识破的一名购物托。开始,大家都没有意识到这一点。从第一天开始,白衣男子就跟我们在一起,谁也没有对他的身份产生疑问。他也一直坐在大巴的最后一排,离我还有三排,跟几个中年妇女闲聊。

  他们的聊天也会隐约地传进我的耳中,他们主要聊怎样购物。白衣男子似乎提到了,他自己家就是卖手表的。当时我也没往心里去。

  中午吃饭,白衣男子正对着我。下午要去买手表,大家都在讨论此事。“到香港买什么手表好啊?”有人向白衣男子咨询。估计他家开手表店的说法大家都听到了。

  “买什么表都不错,香港买表要比内地便宜20%到30%。”

  “那买什么牌子的表好啊?”

  “劳力士啊、欧米伽啊、雷达都可以啊!”白衣男子顿了一下,故作神秘地说,“其实香港还有好多好表,都是国际品牌,不过没进入内地。”他并没有说明都有哪些国际品牌。大家开始向他讨教怎么识别表的好坏。

  这些话让我觉得哪里不对劲。哪有这么巧?不管他是不是托,我决定拍下他,于是,悄悄地打开镜头盖开机。白衣男子的警惕性很高,他忽然指着我的DV说,“小姐,你的镜头盖没有盖上”,“是吗?”我假装看了眼摄像机,“哎呀,忘记了,忘记了。”

  更有意思的是,饭后,我的身后多了一条尾巴,就是那名白衣男子,无论我到哪儿他都跟着。但从钟表店出来后,导游告诉我们,有游客离开了旅行团,不见的正是白衣男子。

  手表店四五个人围住记者:不许拍,报警

  我一直偷拿DV拍着,意外发生了。进入表店,我偷偷把拍摄机拿了出来,没想到,我的举动被店内监控到了,没几分钟,我们就被一名店员叫到了经理室。

  里面已经有四五个人了,他们关上了门。一个自称是经理的白胖男子开始问话。

  “你们是做什么的?”

  “游客啊,”这也是比较正常的理由,谁出门旅游不拍点东西。我们一口咬定,他们也没办法。

  “你们没有看到‘不许拍照’的提示吗?”

  “为什么不让拍啊?”

  “这是私人地方,你们侵犯了我们的隐私,违反了香港的法律。把你们的录像带交出来,不然我们报警。”

  经理威胁我们。报警?你报好了。可转念一想,真的面对警察,我就必须得说实话,调查也就砸了。再加上我们人少,他们会怎么处理我们?僵持了十来分钟,我把带子给了他们。

  特别遗憾,前一家珠宝店内偷拍的资料也全在这盘录影带里,我们一点相关的画面都没有了。

  带子被拿走后,他们让我们在店外呆着,里面发生了什么,我俩压根儿什么都不知道。

  未购物被迫离团

    你们得罪了赞助商

  我和摄像寻思这事不对,为什么不让拍?拍了对他们有什么影响?他们这么紧张,难道里面有猫腻儿?他们会不会对我们采取点行动?

  我赶紧从包里掏出两张纸,迅速地在纸上写下我的名字和手机号,趁店员不注意,塞到两位先生手里,“请你们回到深圳之后,马上跟我们联系,我们有事要找你们。”我不敢说明自己的记者身份。到现在我们根本证明不了这个旅行团有问题,不想把事情闹大。

  两三分钟后,消失了一天的刘助理神秘出现了,换作陈导游不见踪影。估计他的任务已完成,善后的事都交由刘助理了。

  “你们得罪了赞助商,他们不会给你们赞助了。你们交的钱不够支付明天的食宿费了,要不你们再把钱补给我们,要不你们就离开旅行团。”刘助理用一贯的口吻训斥我们。

  


  3月12日,深圳海外国际旅行社的工作人员劝说记者报团

  


  3月12日,央视记者以游客身份暗访深圳旅行社

  写下未购物证明

  “你有导游证吗?”我也很火,“香港警察都没有权利查我们导游证。”刘边说边走开了,再也不跟我们照面了。

  旅行社深圳那边的领队陈小姐出面了。“你们没有买东西,要写一份证明。”

  “什么证明?”

  陈说,不购物的旅客,必须要写一份证明。我们得写上,因为公务来香港,不参加购物。而中途因为拍摄违犯了规定,带子被收走了。陈还说,证明是要发回深圳的,否则她也没法交待。

  游客有权利不购物,我们坚持不写。“不行,你必须要写。”陈小姐拿出了一份别人写好的证明。最后,我们还是写了,当时有个想法,回到深圳,我们拿这个作为证据采访旅行社。

  再交400元否则就离团

  写完证明后,陈小姐把它传真回深圳。不一会儿,我的电话响了,深圳旅行社打来的。“你们怎么回事,是不是记者啊?”那边对我们起了疑心,“报名时你们就问东问西。”

  “不是。”

  “你们什么意思啊,我们钱都交了,你们就这么撇下我们!”我跟他们交涉。

  “不行啊,你们到了香港,就由香港那边管。现在你们做错了事,赞助商不赞助你们了,我们也没办法,要不你们每人再交400元钱,要不就离开。”

  我们一想,如果只是普通游客,受到了这样的“待遇”,肯定是呆不下去了。我们决定离开。

  就这样,我们被导游驱逐了。在香港人生地不熟的,我们拖着大行李箱在街头走着,节目是做不成了,当时心里很火。

  两张纸条带来转机 位受骗者与我联系

  杨先生被骗得不相信记者证了

  只有寄希望在两张纸条上了。在深圳我们等了一天,还算幸运,15日晚上,我的电话响了。山东杨先生打来的电话,我把其中一张纸条塞给他了。电话里,我跟他表明了身份。他告诉我们,他在香港逛街时发现,自己在导游推荐的珠宝店花8500块钱买的“时来运转”项链,别家店里只卖1000元。我们约好第二天去找他。

  杨先生始终还是不太相信我们,第二天,当我们向他展示我们记者证的时候,他还说:“证件还能造假呢!”或许他难以想象,怎么会有记者出现在自己的旅行团里。再加上香港之行扑朔迷离,他难免怀疑。

  “杨先生,要是你还是不相信的话,可以到网上去查我们的有关信息。”我们只好建议他这么做,“那我回山东以后再跟你们联系吧。”

  18日,他给我们打来电话,说他同意出镜头,原来回到家后,他让朋友把项链拿去鉴定了,发现有问题。19日一大早,我就接到了杨先生的电话,我们陪他去了国家珠宝鉴定中心。

  夜访老夫妻,拿到手表回北京鉴定

  两张纸条在我们快要绝望的时候都起到了作用。15日晚上8点多,我还接到了旅行团里的一位老先生打来的电话。虽然最后他并没有出现在我们镜头前,但他提供了一块花了1.6万元购买的“圣凯莱”镶钻手表。

  “小孙,我是紫荆花团的××,我们已经回到深圳了。”接到我的纸条之后,老先生也没在意。但自由活动的那天,老先生也去了几家表店问,得到“没听说‘圣凯莱’手表”的反馈后,老先生决定给我打电话。

  我赶紧告诉他,我是记者想跟他见面聊。老先生答应了。放下电话后,我和同事商量了一下,还是不放心。电话里,老先生语气不那么肯定。怕他变卦,我赶紧给他打了个电话,想问他今晚可不可以,他坚持第二天见面。

  晚上11点左右,电话响了,是老先生打来的。他说自己睡不着,特别担心表是假的。

  “要不,我们现在就过去?”

  “哎呀,老伴刚睡下,你们来会吵醒她。还是明天再来吧!”

  我们知道,老两口明天一早就要离开深圳,我们怕时间来不及。最后,老人同意当晚见面。

  到他们住的宾馆已经是晚上11点多了。在宾馆大厅,我们见到了老先生,他递给了我们一块表。给我们打完电话后,老太太也醒了。其实,老太太知道自己花了1万多块钱买的“名表”可能有问题,哪里还睡得着觉?老两口商量,让我们把手表带回北京鉴定。

  “我本想,活了一辈子了得给自己买块好表。谁知道……”老先生让我写了张收据,便把表给我了。

  鉴定结果显示,镶钻手表只有玻璃,没有钻石。想退货,又因包装不完整,没有办法退货。3月25日,老两口来到北京取手表。已经知道鉴定结果的老两口并没有表现得很伤心。只是临走时,老先生喃喃自语:“骗子的技巧真是高超啊”!这话让人觉得挺心痛的。

  脸谱

  《经济半小时》记者,从事电视调查工作已有8年。曾有《汕头大火烧出“色情楼”》、《揭秘世界杯第一赌球案》、《天津:保税区成了停车场》等作品

  声音

  说实话,旅行中购物陷阱的选题并不新鲜。不过,想要反映一个背后的本质,需要一个事实来支撑。





所有跟贴:


加跟贴

笔名: 密码: 注册笔名请按这里

标题:

内容: (BBCode使用说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