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确不知道现在中国是政府垄断土地和房地产企业,不过这和我说的没有


所有跟贴·加跟贴·新语丝读书论坛

送交者: mangolasi 于 2007-09-10, 07:31:12:

回答: 认为mangolasi的回帖没有仔细考察实际情况 由 磁人 于 2007-09-10, 00:37:22:

多大关系。我说的是政府不用专门浪费公夯去解决普通人的住房问题,要是有人由于解决到这个问题--群租也好,starter housing也好(政府不插手阻止情况下)挣到钱,就会有其他人入市的了。这个问题完全可以由市场解决。这是原则问题,如何由现在这个垄断顺利过渡到市场是另一回事。政府该做的是为耆英、低收入单亲母亲和伤残人士提供住房上的帮助--廉租房也好,住屋津贴也好,或其他什么法子也好。此外政府也可以一开始为starter housing的建立过渡时期提供帮助,由于我不知道实际情况所以也不知道实际该有什么法子,但人要是真正有心解决问题的话法子不是想不到的。“很便宜的所谓“小产权房”就被政府命令禁止了”是不对,但这不代表政府自己建小产权房或专门给很便宜土地给其他人建小产权房也是对的(刚开始的一些鼓励或许是可以的,但政府一直这样做负面大于正面,尤其是中国的情况下,为贪污或滥用职权等更加提供空间)。香港的居屋计划也停止了。政府该做的是不该阻碍那些瞅准机会想到灵巧法子解决低收入房子问题的人发财,而不该做的是自以为是认为自己的办法“政策”是最好的解决办法。“大房地产企业也支持甚至敦促查禁,叫好”如果是真心而不是场面话讨好政府的,也是没有脑子的行为,要是小房子是有机会的,该是闷声发大财才是。别看现在豪宅卖得不错,消费力多少是摆在那里的,这楼市垮的机会是有的,而且可能的是一跌是大跌。小房子可能炒不起来,但这收入很可能是顺当稳妥的不会有太大的惊吓。“大房地产企业”连diversify自己profolio的意图也没有,也真够笨的了。

但我仍然坚持现在中国大城市的现实是“人多地少“,这在大规模人口涌进城市前就是如此了。上海有”亭子间“这回事,那可是解放前的时呢。这人口密度不是简单的”除法“,首先要看城市本身已经存在的一些大型工业(不容易轻易关门的那些,如以前新蒲岗的工业是车衣也,关闭成本不大,原来工业大厦转简陋写字楼也可以,但宝钢就不那么容易了),然后这个城市挤不挤,要看大部分人时间费用允许的commute距离来算的。想美国那样的郊区发展我不觉得现实,因为那是要车子配的--即使是上下班可以用地铁,但其他的生活设施也要车子。我爸爸就经常抱怨煮饭没有了豉油也要开车十几分钟的生活不人道。因为生活设施生意做下去与否是用数人头而不是数地方大小的,同一面积的地比如方圆一哩住的人少了,那么要更大面积的地方才有一个图书馆、超市、mall之类的,而bus的生意也不好做,浪费那么多汽油钱才兜几个客,票价一定要大而且是班次一定要不频繁才容易break even,而bus服务贵而不频繁的话,很多人就发现车是必要的。象香港那样建高层住宅才比较现实。

简单地说郊区大把土地的话,还是先把commute的公交速度大大提升价格大大降低才说吧。




所有跟贴:


加跟贴

笔名: 密码: 注册笔名请按这里

标题:

内容: (BBCode使用说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