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造假,谁之过?


所有跟贴·加跟贴·新语丝读书论坛

送交者: BerkeleyWolf 于 2007-03-30, 03:18:26:

悟以往之不柬,知来者犹可追。
实迷途其未远,觉今是而昨非。

---- 陶潜

林院士发长文,公布黄凌琳事件的缘起,求证过程,以及后续的处理过程,看了为之三叹。但这年头,有喝彩的时候,总有人喝倒彩。正彩与倒彩,却在老狼看来,都大可不必。这毕竟于造假者和导师,都不是什莫长脸贴金的事。

说到底,博士生做论文,文责应该自负。科学诚信是最基本缺省值,如果这点最基本的都达不到,这个学问不做也罢了,这博士帽也该摘掉。反过来说,这些在论文上挂名签字的导师们的脸面也好不到哪里去。 以下,老狼就以做大饼和合成纯度手性苯酞类化合物之关系,理一理这个事件的脉络。笔法春秋,叙而不论。大部分文字都是直接取自林院士公开信,就不再特意用引号引用了。

[1] 选题之初: 构想画一个很圆的大饼
黄凌琳博士研究生期间的一个工作是“研究二碘化钐诱导的2-酰基芳酸酯类化合物的不对称还原环化合成高光学纯度手性苯酞类化合物。。。我们期望利用手性试剂控制的不对称质子化,探讨手性苯酞的合成。” 老狼重复一下,我们期望存在这一张很圆的大饼。想毕业,就努力吧,小黄。
[2] 构想实现: 画出了一个很圆的大饼
“经过近两年的努力,黄凌琳“实现”了这样的设想,并在进一步的研究中,“发展”了非手性的质子源试剂和催化量的手性质子源试剂的组合体系,“完成”了手性苯酞的催化不对称合成,反应的对映选择性最高可达99%。其中催化部分的研究结果就发表到美国化学会志上。” 老狼提醒一下, 饼实在是太圆了,要赶快署名发表啊,丝毫不用怀疑这只饼的真实性。
[3] 复核检查: 这个大饼看起来挺圆的.
“在临毕业前,在指定学生在场的情况下复核实验以及其它的一系列检查等措施中,设法侥幸逃脱。” 老狼声明: 我站在旁边,只是去观察如何刷试管的.
[4] 东窗事发: 这个饼到底圆不圆
黄凌琳于去年博士毕业后去了德国做博士后,苯酞研究的课题就由小组另一位研究生冯陈国同学继续。自去年9 月下旬开始,冯陈国在进行苯酞类反应的拓展实验时碰到了困难,无法取得好的结果。。。
[5] 疑团丛生: 做那个饼的料都被老鼠吃光了?
国的黄多次用email 联系,。。黄表示实验操作应该没有问题。。。。黄甚至在email 中提出 “现在我可以相信问题应该出在我一直使用的那瓶CH2I2上,估计是在那瓶中引入了一些我们所不知道的杂质,才对反应产生了效应。但遗憾的是,那瓶试剂已经被完全用光了,连瓶子都已不知去向了”。。。
[6] 重复试验: 你为什莫自己也做不出那张饼来呢?
事关重大,我们认为无论是何原因,都应该弄明白。就请她乘圣诞节放假之际,回所重复实验.在黄回国重复实验一周左右的时间,实验结果不佳。当事人逃之夭夭。
[7] 独立验证: 我们也做不出那张饼来
为了慎重起见,我们从1 月9 日起先后合成了..她博士论文中报道..样品。在相同条件下...与原来的数据进行对比。结果显示,与她的数据完全不符.
[8] 撤回论文: 对不起, 那个饼可能有问题
2月5 日,去信给JACS 主编,鉴于论文中数据的可靠性和重复性问题,正在进行调查,将尽快告之核实情况。将查实情况以快递信件给她,2 月14 日快递到达她所在的大学。
[9] 戳穿谎言: 那个饼本来就不是圆的
召开了二次组内会议,一次是在春节前由现在的小组成员组成的会议,另一次是在3 月7 日,是在沪地区已毕业的博士和已出站的博士后会议,就查核实验数据问题与大家进行了讨论,并对各种可能性进行了分析。...最终谎言还是被戳穿!

[10] 剩勇穷寇: 做饼太圆,谁之过?
3月16 日,黄在德国的导师K.nig 教授在email 中告诉我们,事实上,黄在3 月初已经对他说起论文的数据有问题,
因此她的聘用合同立即终止,并于3 月5 日离开了K.nig 小组。
3 月15 日给JACS 的主编去信,要求撤消JACS上的那篇论文;
3 月22 日向有机所学位和学术委员会报告造假实情;
3 月23 日通报本所所有的在读研究生。
现在所学位委员已成立调查小组,展开调查,将尽快核实并根据情节提议通报国务院学位办,撤消黄凌琳的理学博士学位。
3月26 日有机所林国强院士的公开信:“因管教不严造成如此严重后果而深感内疚的我由衷地向有机所全体研究人员和研究生致歉。她的造假对我是一个深深的、不光彩的伤痛,对徐明华博士是挥之不去的噩梦,对我们小组更是永远的烙印。这是个沉痛的教训,但愿警钟长鸣!”





所有跟贴:


加跟贴

笔名: 密码: 注册笔名请按这里

标题:

内容: (BBCode使用说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