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0-85%的脊柱裂患者发生腰骶部脊柱脊膜膨出



所有跟贴·加跟贴·新语丝读书论坛http://www.xys.org/cgi-bin/mainpage.pl

送交者: Yush 于 2005-9-23, 01:16:49:

回答: 脊髓脊膜膨出=spina bifida? 由 Yush 于 2005-9-23, 00:05:18:

新技术助脊柱裂患儿“方便”
作者:袁柏春、聂一钢    时间:2004.08.30
  本报讯 我国每年因先天性脊柱裂而导致大小便失控的数万患儿通过手术可以自主控制排尿了!今天,7位中国科学院和工程院院士及多位海内外著名外科专家齐集武汉协和医院,对利用"人工反射弧"原理和技术取得的这一突破性成果进行了鉴定。卫生部副部长朱庆生参加了鉴定会。
  脊柱裂是最常见的出生缺陷之一。资料显示,我国每10000例活产儿中有8.5例发生脊柱裂,美国是10例。80-85%的脊柱裂患者发生腰骶部脊柱脊膜膨出,多表现为不同程度的下肢功能障碍和大小便失控。排尿功能障碍不仅影响生活质量,而且继发的泌尿系感染和肾功能衰竭是患儿的主要致死因素。目前已有的临床治疗措施有:生物反馈训练、间歇清洁导尿、神经松解术、膀胱扩大术、埋入神经刺激器等,疗效均不理想。
  国家"973计划"项目"神经损伤修复与功能重建的应用基础研究"首席科学家、武汉协和医院泌尿外科主任肖传国教授早在上世纪80年代,即提出了"人工体神经-内脏神经发射弧"(简称人工反射弧)的神经学新概念,其基本原理是:利用截瘫后废用的体神经,通过手术将其与支配膀胱的内脏自主神经吻合杂交,形成一种新的可经皮肤控制的神经反射排尿通路,即形成人工的"皮肤-脊髓中枢-膀胱"排尿反射弧,这一全新的设计也被学术界称之为"肖氏反射弧"。自1995年起,武汉协和医院利用这一原理和技术治疗脊髓损伤截瘫患者取得了圆满成功,对解决我国200余万截瘫患者排尿困难问题具有重大意义,肖传国教授因此先后获得美国泌尿外科学会杰出成就奖、吴阶平医学奖、中国高校自然科学一等奖、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何梁何利奖等多项大奖。
  自1999年起,肖传国教授课题组开始了利用人工反射弧原理和技术治疗脊髓脊膜膨出患儿排尿功能障碍的探索,该项目被列为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和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研究中他们发现, 这类患儿一般具有下述特性:一是脊髓连续性并没有中断,要建立人工反射弧支配膀胱必须牺牲一支正常的体神经。二是脊髓和神经根的解剖高度异常,个体变异极大。三是与截瘫患者不同,新建的人工反射弧与高位中枢仍然相连,可能会影响最终的支配方式和功能,这些都导致很大的困难和风险。因此,课题组首先在非截瘫动物模型上对人工反射弧的机理和作用进行了进一步的研究,经过大量的动物形态学、电生理和尿动力实验研究显示:人工反射弧在脊髓连续性没有受损的情况下,仍可有效支配膀胱。
  2000年至今,武汉协和医院治疗脊髓脊膜膨出患者62例,绝大部分取得了显著效果。在术后已获系统随访两年以上的20例(其中14例为无反射性膀胱,6例为高反射性膀胱合并逼尿肌-尿道外扩约肌协同失调)患者中,17例手术后8-12月获得控尿和自主排尿功能,85.7%的无反射性膀胱患者的膀胱容量由117.28毫升增加到208.71毫升,平均最大逼尿肌压由18.35升高到32.57厘米水柱;6例高反射性膀胱患者中,5例术后一年左右恢复可控协同排尿,逼尿肌-尿道外扩约肌协同失调消失,膀胱容量由94.33毫升增加至177.83毫升,平均残余尿量由70.17毫升减少至23.67毫升。所有获得排尿功能者大便功能也转为正常,并同时获得了膀胱/直肠感觉功能(即便意)。在其余42例中,已经进行尿动力学随访的21例(术后6-12个月),膀胱功能已改善者达71%,其余21例因术后时间少6于个月,正在恢复中。
  在鉴定会上,著名神经科学家、中国科学院韩济生院士、鞠躬院士、陈宜张院士,著名外科学专家王正国院士、刘允怡院士、顾玉东院士、金锡御教授、裘法祖院士鉴定后,一致认为这项世界首创的外科学技术处于国际先进水平,并再次映证了"肖氏人工反射弧"这一新概念在神经科学中的独特地位,为解决人体器官神经功能障碍性疾病提供了全新和有效的方法,为神经科学和临床医学作出了重大贡献。
                                
          华中科技大学协和医院党委宣传部

袁柏春 聂一钢撰稿

2004年8月28日




所有跟贴:


加跟贴

笔名: 密码(可选项): 注册笔名请按这里

标题:

内容(可选项):

URL(可选项):
URL标题(可选项):
图像(可选项):


所有跟贴·加跟贴·新语丝读书论坛http://www.xys.org/cgi-bin/mainpage.p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