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T 这事情说来真当叫人痛心 浙江籍双料博士后跳楼自杀



所有跟贴·加跟贴·新语丝读书论坛http://www.xys.org/cgi-bin/mainpage.pl

送交者: michiko 于 2005-9-19, 20:46:38:

这事情说来真当叫人痛心 浙江籍双料博士后跳楼自杀

(2005-09-20 01:20:36)

■心理学专家紧急提供15字诀:目标别太高,凡事有弹性,心态要豁达

■快报提醒:良好的心态比知识更重要

教授、博士后、博士生导师、正研究员……在常人眼里,30多岁就同时拥有这些头衔的浙江人茅广军是个事业成功者。然而,9月14日凌晨,茅广军,这位原中国科学院高能物理研究所研究员,却从他住的研究所28号家属楼4楼跳下。

一个双料博士后就这样结束了他36岁的生命,没有留下片言只语。

一位目击者说,“当时,他躺在草坪上,蜷缩着身子,神情安详,就像睡着了,只不过身边有一摊血迹。”警方最后结论:自杀。


[事件]

调职一个月,自杀

茅广军,余姚人,一个月前刚刚调入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当教授,此前一直在中国科学院高能物理研究所做研究工作。其间,他曾在德国和日本的研究所里担任多年研究工作。就在自杀的前一个星期,来探望他的父母才离开北京回了余姚老家。

中科院高能物理研究所党政办的一位工作人员表示,由于茅广军已于8月12日正式离开物理所调到北航,所以茅广军自杀一事和他们没有关系,不方便发表看法。

茅广军的弟弟茅广文告诉记者,哥哥的遗体已经于16日在八宝山火化,至于导致自杀的原因,家人正在向中科院与北航作进一步了解。

茅广军的博士导师卓益忠向记者透露,“中科院高能物理所对员工三年一考核,茅广军今年因为文章数目少,考核出了点问题。”中科院一不愿透露姓名的工作人员表示,如果考核不合格,按照规定茅广军的职称要由正研究员转为副研究员,或者保持原有职称但要离开中科院高能物理所,同时单位要收回分配的住房。

领导同事深深惋惜

得知茅广军意外身亡,他的老师同事朋友都表示深深的惋惜。

中科院高能物理研究所理论物理研究室主任邹冰松说,茅广军是中科院物理所的博士后,并在法国和日本做过研究员,“相当于双料博士后,要知道,在36岁做到研究员非常不容易。”

卓益忠对茅广军的突然死亡感到非常惋惜,“他在学术上很有前途。”

平荣刚是中国高能物理所的博士后,他说茅广军老师很照顾学生,平时和学生出去开会打的总是抢着付钱。物理所的另外一位博士也说茅老师为人很忠厚,而且一心一意做学术研究。而卓益忠也表示茅广军这几年因为婚姻问题和身体问题受了一些打击,这次考核失利对他的心情也有一些影响。

中科院高能物理所负责人则对茅广军考核不合格的说法拒绝作出回应。


[专家剖析]

精神自杀导致生命自杀

“现在高校中青年科研人员的精神压力确实很大”,杭州第七医院院长、著名心理学家赵国秋告诉记者,目前青年科研人员的压力主要来自专业上优胜劣汰的竞争压力,“现在高校非常讲究发表论文的数量,学校对科研成果的要求非常高,要求必须有来自主渠道的纵向课题,这样得分才高。而很多青年教师尽管优秀,但在某一方面可能就比不过别人。不少浙大、浙工大的青年教师看到引进的长江学者,一来马上就有房有车,年薪非常高,联系起自身的状况,就容易产生挫败感和压力。”

“我欣赏这句话‘我不是最好,但我会更好’,但是如果变成了‘我必须最好’,那么就走入了误区”。赵国秋说。

浙江是抑郁症高发区

“50%左右的自杀由抑郁症引起,目前抑郁障碍发生率的全国平均水平是3-5%,而浙江省是8.7%。”赵国秋说,“一个地区的自杀发生率高低与该地区的经济社会发展状况密切相关,浙江省的经济发展速度快于全国平均水平,相应地,这一地区人群的工作、就业、生活紧张程度与压力也大于全国其他地区,所面临的精神压力也就大。”

北京师范大学心理咨询中心的聂振伟说:“自杀是心理危机的强烈表现,这样严重的心理危机肯定会有前期征兆的,只不过往往被忽视。因此早期的心理干预就特别重要,如果最后的救命稻草都抓不住,或者这根稻草不管用,潜在自杀者活命的希望还会在哪里?”

高学历人群当注意减压

浙医一院精神卫生科副主任医师蔡巍接触了不少患有严重抑郁和焦虑症的高学历者。蔡巍认为,高学历者追求的目标不要定得过高,要对自己有正确认识,凡事保持一定的弹性,不可超负荷工作。同时,要注意及时调整心态,保持豁达、宽容的心态。碰到不顺心的事,不要闷在心里,善于把心中的烦恼及时倾诉。

聂振伟说,要知道培养一个高学历人才,社会和个人都付出了很多,轻易结束自己的生命,对社会是一个遗憾,对个人也是。(《新京报》记者张寒对本文亦有贡献)


[新闻链接]

1.茅广军

36岁。1989年毕业于宁波师范学院物理系,1995-1996在中国科学院高能物理研究所做博士后;曾在德国法兰克福大学、日本原子能研究所做研究员;2000年回到中国科学院高能物理研究所理论室工作。2.高学历人群自杀事件频发

仅据媒体公开报道,自去年4月以来,国内就发生了多起博士自杀事件。

2004年4月21日,香港大学教育学院一名33岁的哲学博士,割脉跳楼身亡;2004年9月22日,一名北大女博士跳楼身亡。

2005年2月2日凌晨,厦门大学一在职博士生上吊自杀。知情人透露可能是因健康和学业造成的心理压力过大导致悲剧发生;5月7日晚9时许,北京大学一姓冯的数学系博士生坠楼死亡;6月21日,上海交通大学一博士生从徐家汇校区某大厦11层实验室坠楼身亡;8月20日,年仅26岁的衡阳籍博士生孟懿,在其就读的中科院上海有机化学研究所跳楼身亡。遗书中,他直陈自己选择跳楼来结束生命的原因是——“厌世,想偷懒,精神抑郁”。

(见习记者蔡明东 都市快报)




所有跟贴:


加跟贴

笔名: 密码(可选项): 注册笔名请按这里

标题:

内容(可选项):

URL(可选项):
URL标题(可选项):
图像(可选项):


所有跟贴·加跟贴·新语丝读书论坛http://www.xys.org/cgi-bin/mainpage.p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