希望中国国民党重返大陆



所有跟贴·加跟贴·新语丝读书论坛http://www.xys.org/cgi-bin/mainpage.pl

送交者: NewL 于 2005-8-23, 23:34:13:

中國國民黨黨員守則

一、忠勇為愛國之本

張良:秦始皇次第滅掉齊、楚、燕、趙、韓、魏六國,兼併天下以後的第二十九年,始皇東遊陽武(現在的河南陽武),路過博浪沙(陽武以南)的時候,被在他手裏所滅掉的韓國之孤臣張良,與力士用大鐵椎伏擊,可惜誤中副車,沒有把始皇擊斃,於是始皇驚求刺客,令天下大索十日,結果張良仍從容逸去,後來他就隨漢高祖從事於滅秦報韓的革命大業。先是張良先世曾五代輔相韓國,他慟於韓國為始皇所滅,就賣掉自己的千金之產,謀求力士,趁?始皇東遊的機會,遂替韓國報仇,那時他的兄弟死掉不久,張良也來不及給他的兄弟安葬,就在博浪沙舉事了。雖然當時一擊未中,可是始皇被狙擊以後,不到一年光景,就在沙邱病故了,從此陳勝、吳廣、項羽、劉邦,都揭竿而起,所以史家稱「褫祖龍(即秦始皇)之魄,倡群雄之心者,皆子房一擊之力也」。後來張良輔佐漢高祖設謀劃策,卒以興漢,遂了他滅秦報韓的素願。並功成不居,辭封萬戶。張良這種篤於春秋九世復讎和立志報國的忠勇事蹟,真是我們黨員忠勇愛國的最好榜樣。至於他那種功成不居恬退榮利的氣度,更為後人所效法與崇敬,自不待言了。

二、孝順為齊家之本

虞舜:我國古時的虞舜,不但是位聖君,而且是個孝子。他出生在貧窮的農家,對父母能曲盡孝道,後來他的生母死了,繼母生了一個弟弟名叫象,因他繼母是個毫無理智的婦人,於是影響到舜的父親瞽瞍,也溺愛象而痛惡舜。而且象歷次想殺害舜,但舜總不計較,並益加孝順他的父母,憐愛他的弟弟。例如瞽瞍要舜去築倉庫,象趁舜在倉庫中,放火把倉庫燒了,但沒有把舜燒死。後來要舜挖井,象趁舜在井底下,又把井填了,這一次象以為舜已經死了,便很高興地對父母說:牛羊錢谷,都可給父母,干戈和嫂必要歸他。於是歡歡喜喜走到舜的住宅裏,舉目一看,舜依然坐在上面,便覺得忸怩不安,舜假裝不知道,並且借故同他閒談,說得很高興,結果他的弟弟及父母被舜感化了,而且附近的人家也都被舜感化成為好人。堯聞舜為大孝之人,後來把帝位讓舜,舜於是除四凶,舉八元八愷,因此國治民安。古人教我們治國必先齊家,齊家又必先以孝順為本,這是我們要切實效法的。

三、仁愛為接物之本

墨翟:戰國時候的墨子名翟,最初崇奉儒家的學術,後來極力提倡「兼愛」,凡屬痛苦的同胞,和善良的人類,都一樣愛護他們,沒有親疏厚薄的分別,只要有利於天下的事情,雖然磨爛了他的手和腳〔第305頁〕,也不辭艱辛的去做,到必要時不惜犧牲他自己的生命,以扶弱鋤強,貫澈主張。因此,他極力反對侵略,並作過一次止楚攻宋轟轟烈烈的事。當時公輸般替楚國造了攻城的雲梯,楚王滿以為有必勝的把握,於是決心攻宋,墨子在魯國聽到,就趕了十日十夜的路程來到楚國,用種種的方法說服公輸般,然後再由公輸般陪同去見楚王。楚王以為有攻城利器在手,不聽他的話,墨子便當場與公輸般演習攻守的戰術,公輸般變換九次攻城的方法,都被墨子擊退,楚王在旁目瞪舌結。公輸般為了維持顏面,便勉強的說:「我已有法子對什你,我不說」。墨子說:「你不過想殺了我以後,宋國無人幫助守城,楚國便可以攻下宋國。可是我早已派弟子禽滑厘等三百人,帶?各種守城的器械到宋國,你殺我也無用處」。楚王知宋國有備,恐徒勞無功,便停止攻宋的舉動。墨子一生犧牲自我,和仁民愛物的事跡很多,這種仁愛接物的表現,實足為後人模範。

四、信義為立業之本

諸葛亮:漢朝有個諸葛亮,字孔明,生長在亂世,無心功名,隱居在南陽隆中,以耕讀為業,不問時事。後來劉備聽到他的聲名,便三次到他家裏拜訪他,諸葛亮很受感動,當時他就和劉備計劃恢復漢業的步驟,並主張先佔荊州為根據地,然後進兵西蜀,徐圖發展。劉備很佩服他的主張,就聘他為軍師。亮輔佐劉備,聯絡東吳孫權,就在赤璧一戰,大破曹操,並乘機奪取荊州,旋攻下四川,造成三國鼎立的局面。不料孫權背盟,進犯荊州,關羽敗死,劉備因親自率兵東下伐吳,也病死白帝城。亮受遺詔輔佐後主,為了完成國家的統一,乃屢次伐魏,在軍營中因恐士卒勞頓,分兩班輪流休養。一次正在交接之際,突然魏兵到了,情勢很危急,楊儀請留退休軍士暫時禦敵,亮說:「我平生用兵命將,以信為主,今雖有大難,決不留下應該退休的軍士作戰。」全體軍士聽到消息,非常感激,都不願回家,乃奮勇擊敗魏兵。不久,建寧酋長孟獲倔強不服,亮於五月率師渡瀘水攻之,七次將孟獲生俘,而七次釋放他,孟獲很感激他的德威,仰慕他的信義,於是衷心降服。亮一生治軍主政,專講信義,尊重法律,恩威並重。所以亮在世之日,魏吳不敢侵犯,故能輔佐劉備建立大業。

五、和平為處世之本

商湯:湯王始居於亳,與葛為鄰,葛伯放縱恣肆,侵略成性。湯王想感化他,和他和平相處,敦睦邦交,因既贈以牛羊,又復助其耕種,而葛伯終不悔悟。有一次,亳的童子送菜飯給葛的貧民,葛伯不但不感謝他,而他卻奪取菜飯,把這可憐的童子殺了。湯王以為「和平既經絕望,犧牲已至最後關頭,」於是起兵討伐葛伯。書經上說:「湯始征,自葛載。」(載即開始)十一征而無敵於天下,乃為湯王。湯的創業完全得力於和平二字。所以說和平為處世之本。

六、禮節為治事之本

孔子:我國的大教育家孔子名丘,字仲尼,魯國昌平人。他的學術思想,是繼承堯舜禹湯文武周公的道統,集合當時學術的大成,開儒家的始基,為萬世師表。他三歲時和兒童嬉戲,常陳設祭禮用的俎豆器具等,學禮節以為樂,他後來訂定禮樂的制度,即發端於此時。孔子生於周禮所在的魯國,故其平生最崇拜周公,到三十歲時便立下大志,以治世濟民為目標。孔子曾做過魯國的大司寇,攝行相事,以禮節為重。當時魯國有個大夫名叫少正卯,此人心地險惡,行為卑劣,寡廉鮮恥,破壞禮節,為害人民,孔子為了整頓風氣,便把他殺了,於是魯國大治,但沒有好久,魯國不能用他。孔子便從事著作,刪詩書,作春秋,制禮樂,設館授徒,弟子達三千人。魯國孟僖子將死,遺命遣其二子從孔子學禮,並且說:「禮是人的骨幹,無禮便不能自立」。由此可以想見當時人民對孔子的尊崇。孔子的主張,雖未能重用於當時,然為後世所景仰,尤其他崇尚禮節,治理政事的精神,更值得我們敬佩。

七、服從為負責之本

史可法:明代有個服從中央、率師抗清、負責守土、大節凜然的史可法,他是河南祥符人,崇禎元年進士,授西安府推官,八年升任右參議。時李自成張獻忠等作亂,可法調為副使,督師征剿,破賊於潛山,跟蹤追擊,每戰皆捷。崇禎十七年三月,李自成攻陷北京,可法在南京即誓師北上殺敵,正欲渡江,忽聞崇禎殉國,即於浦口軍次發喪祭奠。時馬士英阮大鋮等擁立福王,操縱政權,可法以服從命令為天職,督師北上,積極部署,並成立禮賢館,羅致人才,將江北轄區分為四鎮。這時清兵大舉南下,可法明知大勢已去,但負責到底,決不灰心。可法趕到揚州,號召軍民守城,並寫血疏向朝廷請救兵,不料馬士英等,把持朝廷,竟不發兵。可法準備一死以報國。後揚州陷落,可法正要自殺,被參將許謹救下,不幸許謹忽被暗箭射死,可法被清兵捕獲,帶見豫親王,欲勸其為清廷效命,可法不屈,遂殉國。可法一生服從命令,目的只在負起救國的責任,服從為負責之本,史可法就是一個最好的模範。

八、勤儉為服務之本

大禹:我國的治水專家大禹姓姒氏,又名文命,從小就跟隨他的父親學習治水的工作。當堯帝時,洪水為患,老百姓死於水患的很多。禹的父親名鯀,擔任治水的職務,經過了幾十年的時間,毫無成績表現。到舜帝時,已是忍無可忍,便把他處了死刑。禹因為從小就跟父親在外奔走,以治水為業,因此很懂得治水的方法。可惜他父親不接受他的意見,以致於自誤誤人。他父親死後,他並不怨恨舜帝,而舜帝也不懷疑大禹,依然命他繼承父業,擔任治水的工作。他接到命令以後,便根據過去的經驗,努力為國家和人民服務,經過八年長時期的艱苦奮鬥,中間有三次過他自家的門口,而他始終未曾進去休息。住的是破爛房屋,吃的是粗糙米飯,帽子脫了,鞋子爛了,都不理會,後來連到他手上的毛都磨光了,腳跟也擦爛了,而他總是不顧一切的以身作則去做。因為他這樣的勤奮節儉,苦幹不休,同事的人,都受感動,乃就爭先恐後的去工作,終於把洪水的大患消滅。舜帝以大禹治水有功,便將帝位讓給他,而全國的人民,也一致擁戴他。在當時科學尚未發達,大禹憑?勤勞和節儉的精神,完成了這樣艱鉅的治水使命。這位生活勤儉為民服務的克難英雄,是真值得我們景仰與效法的。

九、整潔為強身之本

祖逖:一個人要有強健的體魄,然後才有偉大的事業。祖逖便是個典型人物,他是晉范陽人,儀容修整,衣冠雅潔,好義輕財,又能重氣節,勤讀書,故極受時人推重。二十四歲以秀才任司州主簿職務,與劉琨同起居,極為友好。永嘉五年,漢兵攻破洛陽,懷帝被擄,愛國志士,深為悲憤。逖雖為小吏,實具報國雪恥的雄心,每於夜半雞聲,就拔劍起舞,藉以鍛鍊身體。建興元年,懷帝遇害,愍帝即位,建都長安,四年漢兵攻陷長安。元帝即位於江南,毫無收復失地的決心。逖上表願率兵光復河山,以雪國恥。元帝派逖為豫州刺史,僅給逖士兵一千,逖奉命後,並不灰心,立即率兵渡江。在半渡時,對部眾擊楫發誓說:「我祖逖不能廓清中原,收復洛陽,便如大江的水一去不回!」渡江後,屯兵淮陰,並招募壯士,加緊訓練,編成勁旅,軍儀非常整肅,士兵人人強壯,故不久即削平各地叛亂,戰勝石勒,收復黃河以南失地,升任為鎮西將軍。逖治軍注重整潔及軍民合作,常令士兵協助人民農作,因此軍民感情,極為融洽。他一生事業的成就,都得力於整潔強身的道理。

十、助人為快樂之本

孟子:我們所知道的孟子,他不但是繼承孔門的大儒,並且是個以助人為樂的典型人物。他有一個重要的主張,就是:「能愛他人的,他人必定愛他;能助他人的,他人必定助他」。孟子名軻,戰國時魯國鄒縣人,幼時他的母親為了選擇鄰人,恐他受不良環境的薰染,故三遷其居。他壯年發憤求學,為子思的愛徒,極力闡揚孔子的仁義之道,並提倡民權,注重民生。曾說過「民為貴,君為輕」的話。在極端的專制時代,他公然提倡民權,可見他的抱負和膽識了。不幸他生在戰國時代,當時諸侯取士用人的標準,注重武功和權謀,獨孟子極力宣揚孔教,提倡仁義,學孔子周游列國,宣傳仁義,實際就是一種助人自助的行為。他認為真能以助人為樂的人,便能得到別人的幫助而引以為樂。滕文公曾問他治理國家之道,他說:「若大家能夠相處友好,互相協助,疾病相扶持,這樣老百姓自然親愛和睦了」。所以孟子對於助人的主張是積極的,是一種互助合作的行為,這就是儒家推己及人的道理。

十一、學問為濟世之本

王陽明:明朝大學問家王守仁,字伯安,餘姚人,學者稱為陽明先生。少年讀書時曾問塾師:「甚麼是天下第一等事?」由此便立下了濟世救民的大志。弘治年間考取進士,時年廿八歲,先生的學問已經是很淵博精湛的了。正德初,他得罪了奸臣劉瑾,被貶為貴州龍場驛丞,龍場驛是在萬山叢棘中,遍地蠱毒瘴癘,言語又不通,痛苦萬分,守仁摒除一切得失榮辱,專心研究學問,過了幾年艱苦生活,學問便突飛猛進,闡揚了前人所未發現的哲學大道理:如:一、致良知;二、知行合一;三、誠意;四、謹獨;五、立志;六、事上磨練等。晚年又發表了拔本塞源的理論,其學術稱姚江派。因為他有了這樣博大精深的學問,又能身體力行,故能表現於事功方面。他四十五歲巡撫贛南汀漳等地,剿平匪亂,翌年又敉平漳州、橫水、及桶崗等地寇盜,並撫輯流亡。四十八歲時,剿平了福建的叛軍並蕩平宸濠之亂。他一生所以能成就其濟世救民的偉大事業,都是得力於其高深的學問為他事業的基礎。

十二、有恆為成功之本

勾踐:戰國時,有個越王勾踐為吳王夫差所敗,率殘兵五千人退守會稽山,他知大勢已去,依謀臣范蠡文種二人的建議,獻美女西施及寶物送到吳國。他的國事乃委託文種主持,他就親率妻子及范蠡入吳,為吳王夫差的奴僕。勾踐到了吳國,被拘禁於石室中,每天打掃馬房,及作各種苦工,勾踐為求將來的報仇雪恥,便忍辱負重,過了三年牛馬生活,夫差認為勾踐已經歸服,釋放他回國。勾踐回國之後,便勞心焦思,刻苦自勵,食不重味,衣不重綵,臥薪嘗膽。他的妻子紡紗織布,晝夜不休。並延攬人才,撫輯流亡,實行十年生聚,十年教訓的建國計劃,一切以報仇雪恥為目標。過了十年,國勢已漸漸強盛了,勾踐就乘吳王與晉國爭霸的時候,以重兵五萬進攻吳國,吳兵大敗,太子被殺。又四年,吳國因連年用兵,國力已衰,勾踐再出兵攻之,大敗吳兵於震澤,圍其都城。又三年,吳國民窮財盡,已無法作戰,吳王被困於姑蘇,戰不能,和不許,終於自殺而死,吳國亦就此滅亡。勾踐經過長期的艱苦奮鬥,終於獲得了最後的勝利,他的恆心毅力,實在是最值得我們景仰和效法的。



所有跟贴:


加跟贴

笔名: 密码(可选项): 注册笔名请按这里

标题:

内容(可选项):

URL(可选项):
URL标题(可选项):
图像(可选项):


所有跟贴·加跟贴·新语丝读书论坛http://www.xys.org/cgi-bin/mainpage.p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