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荐微博上的@咱说,三观极正,知识渊博,在乌烟瘴气的中文网络世界里很难得


所有跟贴·加跟贴·新语丝读书论坛

送交者: jhuang 于 2018-06-05, 21:57:38:

我那时候听说罗斯的新闻就隐隐约约觉得有些危言耸听。中国人民福祉最大的障碍,不是台湾独立,不是计划生育导致汉族失去主体民族地位,而是上位的右翼保守势力和中医骗子集团同流合污,导致数千万甚至过亿的乙肝,丙肝,艾滋病等患者得不到现代医学的眷顾,承受病魔的折磨,被无孔不入的骗子吸血,直至失去生命。这场隐秘进行的屠杀的规模甚至超过欧洲历史上发生的纳粹屠杀犹太人。

引用:
罗斯高“3岁决定智商”的观点是错误的
咱说
本文首发于2017年9月21日《南方周末》评论版·B19·自由谈,“正本清源”系列之一

​​​日前,一个出自斯坦福大学经济学家罗斯高(Scott Rozelle)的演讲视频刷爆了朋友圈。在这篇题为《农村儿童的发展怎样影响未来中国》的演讲中,罗斯高先从“中等收入陷阱”概念入手,引用各种数据得出一个观点:中国农村低水平的高中入学率将让中国走不出中等收入陷阱。接下来,他探讨了入学率低的原因,一方面源于生理层面的营养与健康问题,另一方面则源于心理层面的认知发展问题。后者被他称作“更严重的、最大的、没有人知道的问题”。最后,他介绍了其研究团队的一项研究成果,通过妈妈给留守儿童进行为期半年的干预(包括讲故事和玩玩具),儿童的认知发展恢复了正常水平。他据此结论,让妈妈留在农村养育孩子,未来中国就可以走出中等收入陷阱。

面对这样一篇充满了数据跟图表,论述上看似环环相扣的演讲,一般观众想不被他说服都难。但在经历过长期学术训练的我看来,整个演讲的逻辑转进,存在三四处巨大跳跃。更不消说,演讲中大量涉及我专长的心理学知识,而罗斯高的表述一错再错。

我无意在经济学家面前班门弄斧,在进入正题之前,我仅指出一点:演讲第一部分通过各国高中入学率,特别是韩国和墨西哥两个个案与中国对比,单从逻辑上不足以得出入学率跟中等收入陷阱存在因果关系。我特地拜读了作者就此议题发表的相关论文[1],文中也没给出更充分的论据和模型,倒是充满了“可能”“也许”这类不确定性的表述。而当这些副词在演讲中被隐去,留给一般观众的印象会是,这位专家给出了一个事实,但实际上它只是一个未经充分论证的观点。

现在进入正题。在心理学方面,这个演讲最严重的一个错误,是对“关键期”概念的滥用。首先引述一项经典研究来解释何谓关键期[2]。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得主Hubel和Wiesel曾把新生猫咪的一只眼睛缝上,让它只能使用另外一只眼睛,三个月后拆掉缝线时,猫咪就无法形成正常的双眼视觉了,那只看上去完好的眼睛实际上是瞎的。相比之下,就算把一只成年猫的眼睛缝上一年,它也照样视觉正常。由此可见,在猫咪成长的关键期,一方面是已经写进基因里的编码要构筑蓝图,一方面需要来自环境的刺激提供材料,两方面合在一起才能形成正常的视觉。

几十年来积累的研究证据表明,除了视听觉等少数生存必需的基本功能存在关键期之外,人类的大多数心理功能都没有关键期。无论是大脑的可塑性,还是后天环境与先天基因的交互作用,都意味着我们的很多功能,是伴随成长不断发生着变化。而在罗斯高的演讲中,却反复强调,我们的认知和智商,“90%是0-3岁的发育决定的”,到了3岁,我们的脑子就“已经定型了,不能再提高”。这与心理学界的主流观点完全相悖。罗斯高把他引述的这个观点称作“1000天假设”,他甚至在一篇论文中写道:“如果大多数专家相信的1000天假设(认为孩子长大后的智商主要在两岁半时就决定了)是对的……”[3]抱歉,我和很多同行从未听说过这个假设,更惊讶于这样信口开河的表述会出现在一篇学术论文中。

不仅3岁决定智商是错误的。接下来,他又错误地把用于评价婴幼儿认知发展水平的贝利指数等同于智商。大量的心理学研究表明,一个人3岁时的贝利指数并不能准确预测他未来的智商[4]。多项研究均发现,很多贝利指数严重偏低的孩子后来的智商都是正常的[5]。究其原因,正是因为3岁以前的婴幼儿的认知发展不充分,而不同人此后又将经历不同的成长环境。基于此,从他那个干预研究中,仅能得出的审慎结论是,妈妈讲故事可以提高孩子的贝利指数,从这个结论到讲故事可以让中国走出中等收入陷阱,这中间隔了万水千山。

我不太理解罗斯高为何如此钟情于认知跟智商。一个人的心理发展,包括认知、人格、情绪和社会性等多个维度。最近几年,频繁见诸报端的农村恶性事件里常常能看到留守儿童的身影,折射出的是他们在情感支持和社会交往上的缺失。对于这些孩子,提升认知能力及智商更像是锦上添花,而提升其余维度才是雪中送炭。罗斯高在演讲中说,3岁之后,我们很多智商以外的能力才得到发展,他又说错了,情绪和社会性发展都是从一出生就开始的。每一个孩子都需要得到关爱。

在对各种干预效果的评估上,也不应该拘泥于智商这一指标,关键在于生活质量的提升。演讲中提到的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James Heckman,他关于早教投资回报率的研究里[6],所采用的数据之一便来自美国著名的Abecedarian项目。该项目对一群贫困家庭新生儿展开了长达五年的高质量干预,成年后的数据显示,干预组的智商仅仅比对照组高出4分,而真正得到改善的,是干预组拥有更高的学历和就业率,更倾向于晚育且更少犯罪。换言之,干预未必能提高智商,却能改变他们的眼界跟价值观[7,8]。

罗斯高先生作为一个外国人,扎根中国农村做了几十年研究,对此我深表钦佩。身为心理学人士,我也十分关注并支持对贫困地区儿童的生活质量进行提升,几千万留守儿童能否健康成长,将对整个国家的发展进程产生重大影响。只是面对这样一份缺乏说服力的方案,我不仅无法表达我的支持,还隐隐担心其中传达的心理学谬误,会借着专家的光环,沦为各色早教机构的宣传语,平添我国广大城市中产家庭的焦虑。到头来,非但农村孩子没能得到提升,反倒城里孩子被压得喘不过气啊。

【参考文献】

1. Zhang, L., Yi, H., Luo, R., Liu, C., & Rozelle, S. (2013). The human capital roots of the middle income trap: the case of China. Agricultural Economics, 44(s1), 151-162.

2. Hubel, D. H., & Wiesel, T. N. (1962). Receptive fields, binocular interaction and functional architecture in the cat's visual cortex. The Journal of Physiology, 160(1), 106-154.

3. Yue, A., Shi, Y., Luo, R., Chen, J., Garth, J., Zhang, J., ... & Rozelle, S. (2017). China’s invisible crisis: Cognitive delays among rural toddlers and the absence of modern parenting. The China Journal, 78(1), 50-80.

4. Fryer Jr, R. G., & Levitt, S. D. (2013). Testing for racial differences in the mental ability of young children. American Economic Review, 103(2), 981-1005.

5. Hack, M., Taylor, H. G., Drotar, D., Schluchter, M., Cartar, L., Wilson-Costello, D., ... & Morrow, M. (2005). Poor predictive validity of the Bayley Scales of Infant Development for cognitive function of extremely low birth weight children at school age. Pediatrics, 116(2), 333-341.

6. Heckman, J. J. (2006). Skill formation and the economics of investing in disadvantaged children. Science, 312(5782), 1900-1902.

​7. Campbell, F. A., Pungello, E. P., Miller-Johnson, S., Burchinal, M., & Ramey, C. T. (2001). The development of cognitive and academic abilities: growth curves from an early childhood educational experiment. Developmental Psychology, 37(2), 231-242.

​8. Campbell, F. A., Ramey, C. T., Pungello, E., Sparling, J., & Miller-Johnson, S. (2002). Early childhood education: Young adult outcomes from the Abecedarian Project. Applied Developmental Science, 6(1), 42-57.​​​​





所有跟贴:


加跟贴

笔名: 密码: 注册笔名请按这里

标题:

内容: (BBCode使用说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