鄂男,这篇《柏林建筑撷英》写得如何?


所有跟贴·加跟贴·新语丝读书论坛

送交者: STP 于 2015-04-08, 00:06:23:

要谈柏林的建筑,最合适的开端无疑是勃兰登堡门。

在所有的德国欧元硬币上,你都可以看到这座德国的国家标志性建筑。德国也好,柏林也好,标志性的建筑当然还有其他选择。但是曾经分裂的历史,决定了只有这座恰好位于东西柏林之间的雄伟大门,才能代表柏林、代表德国。正如老子所云:“玄之又玄,众妙之门。”

石雕玉砌的勃兰登堡门座落于巴黎广场,菩提大街的最西端。在拿破仑时代柏林曾有13座城门——可以跟北京媲美,而今硕果仅存的便是此门了,其文物学上的意义相当于汉城的南大门或东大门。这是一座古希腊神殿风格的古典主义杰作,建成于1791年——法国大革命时期。高20米,宽65米半,纵深11米,6根14米高的多立克式石柱将大门分为5条通道,中间最宽者是专为皇家马车设计的。我骑车从那里穿过时,高唱了一句《打龙袍》:“龙车凤辇——进皇城啊——”一个中国女同胞听到了,笑着请我帮她拍照。她来自西安,说这门挺好看的,“不过比我们西安还是差多了。”

勃兰登堡门最引人注目的是其梯形的门顶,4匹骏马拉着双轮战车向东疾驶,车上站立着胜利女神,左手牵缰,右手高举着神鹰十字架。这是当年战争胜利的标志。1807年,法兰西皇帝拿破仑占领普鲁士后,夺走了胜利女神雕像。1814年,拿破仑在莱比锡战败并在枫丹白露宣告退位后,胜利女神才从巴黎归还。有些建筑学家批评门顶的这组雕像偏离了罗马风格,属于建筑上的败笔。但这个由维多利亚女王驾驭战车驰向胜利的象征性作品还是依凭其巨大的政治意义驰名世界。强盛的德意志帝国19世纪崛起于欧洲大地,勃兰登堡门成为显示帝国铁血武力的阅兵台。到希特勒统治时期,勃兰登堡门又成为第三帝国政治宣传和耀武扬威的中心场所。1945年,二战的炮火毁坏了胜利女神像——希特勒的末日降临了。现在的雕像是后来重新铸造的,原作只剩下一只马头,存放在博物馆里。

苏联红军攻陷柏林后,勃兰登堡门成为东西柏林的分界点之一。将近半个世纪的对峙后,东西柏林又合为一体,于是勃兰登堡门便被视为新的柏林中心乃至欧洲中心。其实东柏林人也好,西柏林人也好,还是依恋着各自原有的市中心,到勃兰登堡门这里最多的,还是我们这些好奇的外国“看客”,我们在欣赏人家的疮疤和伤痕的时候,咂摸着自己的命运。我多次从门下经过,有一次看得仔细些,发现大理石门柱上弹痕累累,一时多情,抚摩着那门柱,学着尼采的腔调说道:“我受苦受难的兄弟啊。”

朋友问为什么东柏林还是被西柏林给合并了。我说你没看见那胜利女神是面向东方的吗?正像波茨坦广场的三座巨舰般的雄伟大厦,三舰的首部都像锋刃一般向东刺去。这就叫风水啊。朋友不信,说我是玩笑之言。我说,这不是迷信,起码说明东柏林在人才上不占优势了,智慧和魄力都被压下去了,那胜利女神自然就不站在自己这一方啦。勃兰登堡门,不愧是耐人寻味的“众妙之门”啊。

看罢了新柏林的中心,再来分别看看东西两个柏林的其他名建。

随便买一本柏林的旅游资料,封面上采用的如果不是勃兰登堡门,那多半就是一座巍峨高耸的但是顶端残破的教堂,旁边紧挨着一座略低一头的多面柱体的现代建筑。这就是西柏林的中心,柏林最醒目的标志之一——位于动物园火车站与“酷档”之间的布施德广场上的“威廉皇帝纪念教堂”。

为了纪念德意志第一位皇帝威廉,1891-1895年间,由建筑大师弗朗茨·施韦希滕设计建造了一座莱茵晚期浪漫主义风格的罗马式尖顶教堂,高达113米。神学家阿尔伯特·施策韦尔1899年第一次在这里演奏了管风琴。二战期间,该教堂由于容易被飞行员识别,多次遭到盟军轰炸,周围所有建筑被夷为平地。法国著名喜剧电影《虎口脱险》中的几个英国飞行员,就是轰炸柏林之后到巴黎被迫跳伞的。因为教堂损毁严重,顶尖全被削去,1956年,西柏林当局准备整体翻修,不料遭到全体市民的一致反对。于是从1959年开始,采用了新旧结合方案,部分整修了原来的废墟,保持其残破的身姿,另外新建了多面柱体的平顶八角形新教堂。两座并立的教堂,一尖一方,被市民们形象地称为“唇膏与粉盒”。强烈的对比,既体现出柏林的饱经沧桑,又表现出柏林的崭新生机,其构想真是超迈卓绝,很值得我们今天的城市建筑学习。

威廉教堂新塔上使用的是深蓝色的玻璃砖,旧塔上使用的是古朴斑驳的马赛克,彼此辉映,典雅而祥和。如果星期天下午在此漫步,教堂里传出悠扬的管风琴声,鸽子在地上啄食着面包,几十米外的“地球井”水声潺潺,西边是人潮如涌的火车站,东边是卡德维购物中心和高悬着“奔驰”汽车标志的欧洲中心,沿着繁华的“酷档”——选帝侯大街再向稍远一点看,以“柏林”命名的一件现代雕塑杰作就屹立在街心。那是1987年,为纪念柏林建城750周年,柏林政府委托一些欧洲的艺术家创作一件能够象征柏林在20世纪的命运的雕塑,最后脱颖而出的就是这件“柏林环”。从地面生出两组共四根弯曲的树木状的金属柱体,每组的两根在6米高的空中“合龙”时却又仿佛被斩断一般分离着,留下平整的触目惊心的切面,其中对角的两根又彼此缠绕,但又只是近距离错过,并无接触。作品以极其简明的造型表达了“整体中的断裂”这一主题。那柔和而又坚强的身躯,那如泣如诉的依恋,那渴望拥抱而不能的哀愁,都像凝固的芭蕾舞姿和“冰泉冷涩弦凝绝”的千古绝唱一样,永远定格在每一颗善良的心里。

东柏林的中心是亚历山大广场。该广场原来是城外的牲口市场,后因沙皇亚历山大游历此地而得名。曾有一篇著名的小说《柏林亚历山大广场》,使这里名扬四海。东柏林的第一标志性建筑是1969年完工的365米高的电视塔,几年后又增高了3米,所以现在共有368米。其摩天的高度,一般相机很难拍全。应柏林旅游局邀请,我们登上塔顶的平台拍摄全市风光,大有“手可摘星辰”、“一览众山小”的感觉,极目四望,美不胜收。

说到电视塔,西柏林也有一个。那是1925年为迎接第三届无线电展览而建造的钢结构塔,1931年试播了第一套电视节目。150米的高度在当时还是显赫一时的,但后来被东柏林的“社会主义”高塔一对比,不禁显得瘦小萎缩了许多。但现在西柏林“统一”了东柏林后,许多资料都刻意宣传此塔而有意无意忽略东柏林的第一高塔,在我们外国人看来,颇有些可笑的酸溜溜的味道。我在一个夜晚特意去拜访了这座老塔,根本不像柏林人宣传的什么“华灯初上之时,电视塔被打上了绚丽的色彩”,看上去倒跟一个建筑工地的大吊车差不多。

亚历山大广场除了摩天电视台外,周围的许多建筑都名闻遐迩。其火车站是柏林最大交通枢纽,所有地铁、电车、公共汽车均经过此地。特别有轨电车是柏林的一大特色,我们遇到一列电车停下不走,上前一看,原来是在拍饮料广告。广场中央除了著名的“世界时钟”和“荡妇的胸针”外,还有17个泉眼的国际友谊喷泉。四面则是中央百货商店、千姿百态的雕像、花木葱茏的草坪。一座120多米高的39层的柏林酒店,是东柏林的第二巨人。民主德国时期的“教师之家”大楼上画满了巨幅外墙画,其风格非常接近墨西哥的迪戈·里维拉,内容都是昂扬健康的社会主义人民生活的精神风貌,笔力遒劲,令人看后觉得龌龊尽消,分外清爽。

电视塔西侧是红色市政厅,这座1859年设计、1869年建成的长、宽、高都是100米的建筑,通体由特殊的红砖构成。长窗俊秀,钟楼挺拔,游人可以进入参观,或许还有机会跟市长对话。市政厅对面是红色的圣母教堂,那是早期的柏林中心,初建于1294年,里面的墙雕“死亡之舞”是柏林最古老的艺术品之一,巴赫曾在此演奏管风琴。我们到电视塔下归还自行车的那个下午,目睹了在教堂举行的一场婚礼。

红色的市政厅与圣母教堂之间,有一组喷泉雕塑。中间是威武的海神波赛冬,四周是健壮的四位女神,分别掌管着莱茵、易北等四条河流。

紧靠着亚历山大广场,还有一个不易发现的马克思-恩格斯广场。那曾经是柏林群众集会的核心场所。1933年5月10日,纳粹当局在这个广场上大举焚书,马列著作以及海涅等文学大师的作品都被列为禁书。现在由于东欧各国放弃了社会主义道路,以前随处可见的马恩塑像都被浅薄之士推倒,唯一保留的就在这个广场上了。

我在一个夜晚找了很久,才在树木掩映中找到了这里。塑像的艺术性极高。马克思安静而庄重地坐着,很像孔子;恩格斯英武而威严地站着,很像孟子。他们默默地注视着电视塔、市政厅、教堂、酒店,注视着灯红酒绿的都市之夜和光头披发的时髦青年。前来瞻仰的人很少,除了我,还有几对夫妇带着孩子,几个老人,几个外国游客和两个朋克。一个朋克倚在马克思胸前抽烟,我要拍照下来,那朋克赶快拒绝,他不好意思地换了个地方,那神情似乎是个淘气的孩子知道自己做错了什么事。我在归途构思了一篇文章:《夜访马克思》,准备在下个马克思生日时写出来。

不论你对东西柏林的建筑怀有怎样的偏好,帝国议会大厦是谁也不会错过的柏林核心建筑。经过多次方案修改,大厦于1894年落成于皇家广场——那一年,大清朝的北洋水师因为慈禧太后把海军军费挪去修颐和园而在甲午海战中全军覆灭。帝国大厦正门上方镌刻着“为德国人民”的字样。1933年2月28日,国会纵火案发生,纳粹的屠刀高悬在共产党人的头顶。1945年,英勇的苏联红军攻克柏林,那张把红旗插上国会大厦的照片永垂史册。两德统一后,国会和政府都从波恩迁来柏林,小城波恩恢复了传统的宁静。我2001年去波恩时,发现这座前首都,太阳刚落山就关门闭户,6点商店下班,10点汽车禁鸣——免得影响市民就寝,真是太平盛世啊。

1994年国会大厦开始重修,工程费达3亿欧元,建筑瓦砾达45000吨。1999年,议会大厅正式启用,在此举行了联邦总统选举。大厦现在是柏林主要的旅游景点,我们在骄阳下排着长队,进入大厦,登上半球形玻璃屋顶。老人在这里休息,情侣在这里谈心,孩子们在这里吃香肠、喝冷饮,四角上国旗迎风招展,远处是柏林的大好风光,而透过玻璃屋顶向下看,他们的人民代表就在人民的脚下讨论着这个国家人民的命运。

国会大厦不远的一带,都是值得一看的建筑。主要是联邦政府的建筑群和使馆区,比如美景宫、总统府、总理府、内政部、外交部等,还有俄罗斯、意大利、奥地利、西班牙、墨西哥以及北欧五国的使馆,都各具特色,争奇斗艳。我们乘游船沿着斯普雷河往返游览,真可以说是有景皆美,无楼不妙。

柏林还有许多皇宫,其中夏洛滕堡宫可以作为代表。我们从西柏林中心骑车20分钟,到达了这座据说“很远”的皇宫。果然气度非凡,宫殿的长度为505米半,绕一圈就是1公里多。这是当年腓特列大帝主持兴建的,1943年在空袭中严重受损,后来经过重修。里面的艺术品价值连城,特别是中国17世纪的珍贵瓷器,在中国也很难见到。不过我们更感兴趣的是其广阔的后花园,有池塘、有湖泊、有草地、有森林,有野鸭、有天鹅,有嬉闹的孩童,有裸睡的青年,还有,流淌不尽的历史和绵延不绝的青春。

柏林的建筑是不可能用几千字、几万字描述完的。波茨坦还有许多皇宫,菩提大街还有许多剧院,世界文化馆宛如“怀孕的大牡蛎”,国际会议中心酷似雄伟的钢架桥,索尼中心艳绝一代,胜利纪念柱气盖八方,马克思大道古典而豪华,奥林匹克体育场质朴而雄健。数不尽的教堂、雕塑,说不完的博物馆、音乐厅。还有那些普通的商厦、企业、学校和民居呢。

柏林的建筑总体说来,是阳刚之气为主,局部也不乏阴柔。现代与古代,开放与保守,华丽与朴素,兼容并蓄,迭次演进。正如伟大的德国哲学和伟大的德国音乐,德国的优美建筑杰作我们不看则已,看过之后,就会永远震撼着我们的理性,滋润着我们的心灵。




所有跟贴:


加跟贴

笔名: 密码: 注册笔名请按这里

标题:

内容: (BBCode使用说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