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而时习之,不亦悦乎?



所有跟贴·加跟贴·新语丝读书论坛http://www.xys.org/cgi-bin/mainpage.pl

送交者: 松鼠 于 2005-5-15, 18:44:28:

这个“学而时习之”的“时”也应该当时机讲,由此,它的解释就变成了:“学习到的东西,在适当的时机,被用上了,不是很快乐吗?”。

URL: 留言版_新浪网

关于孔子的评论,全文如下:

2004-12-18 21:05:02 网友:543219696 发表评论 IP:211.150.224.*


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悦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这几句话太熟悉了,特别是前两句,熟的让人从来不想其中的含义,大部分人习以为常自然地认为他们完全理解其含义。还有些人认为这不过是一些生活中的现象,与思想无关。但是我们真的理解了吗?

让我们试着解释一下“学而时习之,不亦悦乎”,上小学时,老师将其解释成:学习而经常复习,不是很快乐吗?不知道你快乐不快乐,反证我不快乐,每次为复习而复习,总会使我打瞌睡。后来我又得到了这样的解释:学习而后经常实践不是很快乐吗?试想,如果你学得一门技艺,而后就不停的实践,最后你不烦我都烦了,这快乐从何而来呢。起初我以为孔子所说的快乐也许不是我们能够简单体会到的,但是读了几遍《论语》之后,你会发现孔子在用最为简单的语言阐述生活、社会中的种种哲理,如此一来,我们不禁要问为什么孔子对生活的体验同我们有着这么大的差别呢?如果我们同圣人的理解有差别,那为什么在读到后面类似于“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等观点的时候又觉得孔子同我们的体验是那么的相同呢?也许我们将这个“学而时习之”给误读了!这句话位于《论语》的开篇,如此之简单,简单到了成为我们学习《论语》的障碍。我们通常会觉得位于开篇的句子应该是全书的总纲,有如《道德经》中的开篇一样,短短几十个字,一个“爱因思坦的宇宙模型”跃然纸上。也许我们真的误读了!

看一下这些对“学而时习之”的解释,主要的问题出在“时”字上面。这些解释通通将“时”解释为时时,时常,经常,这个解释来源于宋朝的朱熹,后来的人们不加思索的接受了朱熹的这个注解。但是“时”具有“时时”这个意思最早源于唐代。如果孔子要说明“学习而后经常实践”的意思,他应该用“常”字,而不是“时”字。在三个段落之后,孔子再一次使用了“时”字:“道千乘之国,敬事而信,节用而爱人,使民以时。”而那个时的解释是时节,时机!如此一来,问题就明了了,这个“学而时习之”的“时”也应该当时机讲,由此,它的解释就变成了:“学习到的东西,在适当的时机,被用上了,不是很快乐吗?”。当我第一次体会到这个理解的时候,其震惊程度是不可言喻的。当我回顾自己人生中的快乐之事时,都是学习,时机,实践三者遇到一起时产生的,孔子的人生体验一霎那间于我们接得如此之近。孔子用最简单的话阐述了“快乐人生”这一个他的学说中最重要的主题。我不知道朱熹是如何误读了孔子原意的,朱熹,乃至于孟子的误读使得孔子的学说狭义了,甚至变型了,两千年的帝王史看来是来自于他们的误读。

回想一下,有什么哲学告诉我们人生是快乐的吗?有什么宗教阐述过人生是快乐的道理吗?我们所遇到的大多是苦难人生的呐喊,宗教更是告诉我们今生是来受苦的;苦海无边,回头是岸;试图让我们通过幻想来世解决今生的苦闷。孔子独树一帜,早在两千多年前就一语道破天机:我们所面临的是一个精彩纷呈的快乐人生。孔子不仅要阐述快乐人生的主题,而且一语中的指出人生为何而乐,原来乐在学,时,习的交汇。在这三者之中,学和习是人主观可以把握的,而时机不仅要靠天时,还要靠我们发现的眼睛,即洞察力。但这三者之中“学”是基础,只有具备一定素质的人,才有可能抓住时机,付诸实践。孔子承认在这个世界中存在天才,即生而知之者,但这是极少数。大部分的人,包括孔子自己都是学而知之者。因此孔子强调“学”的重要性,强调“好学”的重要性。现代化的今天比起古代,我们面临这更多的机会,这也为我们创造了更多体验快乐人生的可能,因此,在今天“学”有着更重要的意义,这也就是为什么我们今天总在说:学习型企业,学习型社会,终身学习。原来学习的动力在于我们体验快乐人生,在于不辜负这个有着无数机遇,色彩缤纷的世界。

人生之乐还不仅于此,还在于“有朋自远方来”,这是人与社会的互动。这里也是三个要素:“有朋”,“远方”,“来”三者和一,不亦乐乎。“有朋”表示人生中有志同道合的人;而“远方”的意思是只有相距的远,才能有个人的空间,才能使不同的人在不同的环境里各有所悟,古代的“远”可以等同于地理上的远,在信息、通讯发达的今天,长久不联系即是“远”;最后,“来”是大家相聚一起, 不谈东家长,西家短,也不是相对无言,而是谈天说地,谈古论今,谈人生体会,这样的社会何尝不乐呢。

现在,让我们看一看第三句话:“别人不理解而不恼怒,这难道不是真正的君子之风吗。”这句话讲的是做人,做人应该做君子。而何为君子,《论语》通篇都在阐述它,孔子在这里提出了一个简明扼要的方法去观察君子,让我们马上有一个对君子感官上的认识。

综上所述,《论语》开篇的三句话,马上展开的是我们通常为之困惑一生的问题:即什么是人生,什么是社会,做什么样的人。如此简单明了的一下就直指人心,简单的语言背后有着丰富的人生体验和人生哲理,真是令人感慨孔子的伟大智慧。




所有跟贴:


加跟贴

笔名: 密码(可选项): 注册笔名请按这里

标题:

内容(可选项):

URL(可选项):
URL标题(可选项):
图像(可选项):


所有跟贴·加跟贴·新语丝读书论坛http://www.xys.org/cgi-bin/mainpage.p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