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看中国:大转盘和小饭碗[BBC]



所有跟贴·加跟贴·新语丝读书论坛http://www.xys.org/cgi-bin/mainpage.pl

送交者: AA 于 2005-5-12, 21:45:57:

外看中国:大转盘和小饭碗

英伦随笔
BBC中文网记者 苏平

天坛边上打牌、唱戏、闲聊的老人
不管承认不承认,不愿意照镜子的人可能不多。照了镜子,自己就知道了自己的美丑。但是,别人到底是怎么看待自己的呢?

不久前,我和一对平生头一次去中国的英国老夫妻做了一次长时间、深入详细的交谈。他们对中国的印象听起来有些颇有意思。因此,请老先生彼得将自己的随想写下来。

善良、幽默的人民;悠久的历史;传统的影响;都市"吃了激素一般"的建设速度;个人财富;贫富差别;假冒劳力士;空空的DVD;"千万别惹黑奥迪"的警告;包括,饭桌上摆放菜肴的其大无比的大转盘和盛饭的其小无比的小瓷碗……

人说,第一印象最为重要。以下将彼得对中国的第一印象编译如下,看一看"老外"眼中的今日中国。

彼得的中国行

"明年春天,我们到底上哪去庆祝你的70岁生日呢?"2004年的4月9日,在我即将过完69岁生日的时候,我太太提了这样一个问题。

"中国!"我不加思索地回答。自从我的儿子娶了一位美丽的中国姑娘为妻之后,我对中国的一切越来越感兴趣,看了很多有关中国的书,有时候在家里自己都没有注意到,其实是在收看(中国)中央电视台九频道!(通过卫星接收的英文节目)。

今年三月八日,我和安妮在西斯罗机场登上中国民航的客机,启程飞往北京!

短短的15天,除了火车和自行车,我们几乎用遍了所有的交通工具,参观了北京、西安、上海、宜昌、武汉、重庆、坐船游览了三峡,并且在北京和重庆两次看到了大熊猫。

"别把我当瞎子"

在从首都机场前往友谊宾馆的途中,我们"顺道"参观了天坛。经过了10多个小时的飞行和8个小时的时差,说实话,飞机一落地,我最想念的是枕头。

睡眼惺忪地,我仍然清楚了看到了令我难忘的第一幕……

从停车场前往天坛,我们走过了一条长长的走廊。长廊中、护栏上挤满了退休的老人。他们一律穿着厚厚的外套,抵御依然凛冽的寒风。三三两两地聚在一起,有的在打牌,有的在唱戏,有的弹奏着中国乐器,有的只是凑在一起神侃……

后来在重庆,我也见到过类似的一个情景。夜晚的人民广场,在震耳的西方音乐的伴奏下,在喷泉映射五彩灯光的照耀下,数不清的人们放下手中的拎包,翩翩起舞!象我一样不跳舞的人,则站在旁边,一边饱眼福,一边和朋友或是陌生人有一搭无一搭地闲聊……

这种人与人之间随意、自然、触景生情一般的交流和融合,令我这个"外国人"反思。

回到北京的天安门广场。放眼望去,到处都是飘扬的红旗。导游说,来自全国的人民代表正在这里开会,讨论国家大事。但是,广场上的人群,看起来却只是在享受初春的蓝天和灿烂的阳光。他们脸上的神情仿佛在说,能够驻足在广场,我已然很知足了。

到今天,我仍然能够清楚地记得那时的两件小事。一对年迈的夫妻站在广场上,对面一个年轻的女人(可能是女儿)在给他们照相。年轻的女人几乎是连拉带扯地强迫老夫妻脱下棉袄,大概是为了保证照片上形象之完美罢。

背景上,天安门城楼上巨幅照片中的毛泽东,不知道在想些什么?

离开广场,需要横穿车水马龙的长安街。站在地下通道第一级台阶上。我稍稍犹豫了一下,想想避免摔跤的最佳策略。或许是我脸上的墨镜?或许是我手中的"探险杖"(trekking pole),或许是我年纪稍大几岁,一个衣冠楚楚的年轻人迅速赶上前来,要搀扶我!"别把我当瞎子!",我心中暗想,手上已经将他扒拉到一旁。

年轻人,如果你能看到这篇文章,我想说一声"谢谢你的善意"。并不是我粗鲁或是不懂事,只是,对陌生人表达善意已经是比较罕见了。

难道我是傻子?

再说购物,除了官方的、半官方的商店、市场之外,每一次从旅游车上下来,我们还都会被商贩团团围住,向我们兜售2008年北京奥运会纪念品、皮帽子、乐器、手表、光盘等等。

导游说,要买东西,必须首先讨价还价。但很多东西的价钱看起来已经是非常理想。我在西安一家饭店大厅中的商店内花了160元人民币买了一只劳力士蚝式自动手表。女店员说,如果有毛病,可以拿回来换。不用说了,表肯定有毛病。每天慢四分钟,气温太高时,干脆罢工不走了。

我是不是应该拿着这只蚝去找劳力士驻伦敦的专卖店呢?

大上海流光溢彩
我承认,买劳力士是我个人的错误。但是,我对自己在长城上用100元人民币买来的"Northface"全天候外套仍然非常满意。只是,回到英国之后,还没有下大雨,更不曾下雪。

有了劳力士的经验,我躲开商贩,在三峡纪念馆和兵马俑纪念品商店买了DVD光盘。三峡的那张光盘,我用了很长时间才把字幕换成英文,因为指令是中文的!打开兵马俑的光盘,里面空空如也,难道我不过花钱买了一只空盒子?

"千万别惹黑奥迪!"

现代化的中国都市令人难以置信。最让人吃惊的是象北京、上海、重庆一般大城市的面积和人口。中国的总人口有13亿,劳动力资源之丰富想必也是其经济长期高速度增长的原因之一。当然,另外一个原因也包括来自外国的投资。

在北京的大街上,交通堵塞已经非常严重。原来自行车王国的首都,现在人人都想开汽车。在天安门广场看到一排排黑色的奥迪之后,导游严肃地警告我们,在中国,"千万不要惹黑奥迪!"

说到上海,只能用一个词来形容:IMPRESSIVE!到达上海的当天晚上,我们就登上了金茂大厦,流光溢彩的上海尽收眼底。第二天,我们乘船游览黄浦江,在领略了上海外滩的风光之后,我无法不注意到,就连黄浦江上,形形色色的船只都是热热闹闹地来来往往,一片繁忙的商业景象。

是我在做梦吗,还是上海真的比纽约还大?至少,上海看起来比伦敦要大。但是,伦敦人费了很多精力和口舌限制在伦敦无休止地盖高楼大厦。

繁华的现代化都市到处都是财富的影子。但是,贫穷的景象仍然不远。在上海,有些房子确实是安了空调,但房子本身却是摇摇晃晃!

由于三峡水位不高,我们需要在重庆以外的一个小镇转乘汽车。乘车经过乡村小路,我们也有机会看到了与上海截然不同的农村生活的一面:一个农民只身一人,手里拿着一根小棍,赶着一头猪…….这个场景,也许和几十年甚至上百年前相比都没有太大变化。

没有恐惧的自由

写中国,不能不提吃。中餐,确实好吃,但几天之后,我们已经开始想念英国饭菜。用小小的饭碗盛饭,已经很不习惯,大桌子中间的玻璃转盘上,菜一道一道地上。按着英国人吃饭的习惯,第一道菜上完了,人也就吃饱了,想不到后面还有这么多菜。

转盘上的菜最后一多半可能都进了垃圾桶。

我对中国的印象,概括起来,中国是一个特别引人入胜的国家。中国既有独特的历史,又有丰富的哲学遗产,并且未来潜力无穷。

你或许会说,两个星期的时间太短,你不可能有真正的看法。但是,老话说的好,第一印象最重要。如果你认同这个观点的话,我对中国这个美丽的国度的第一印象可能也很准确。

我觉得,随着中国进一步发展,在经济上超越其他国家,如果中国能够记住自己的"根",并向人类这个大家庭弘扬其古老的价值观念、尊严标准,如果人性不允许把积累个人财富作为生活中最重要的追求,中国将会在技术、环境、和平等领域成为世界上领先的大国。

中国或许也有可能从西方学到一些有价值的东西。人生短暂,每个人都有权利享受言论的自由、宗教的自由,追求的自由以及没有恐惧感的自由。

(注:文中小标题为苏平后加。)

(2005年5月10日)




所有跟贴:


加跟贴

笔名: 密码(可选项): 注册笔名请按这里

标题:

内容(可选项):

URL(可选项):
URL标题(可选项):
图像(可选项):


所有跟贴·加跟贴·新语丝读书论坛http://www.xys.org/cgi-bin/mainpage.p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