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成功的北大人


所有跟贴·加跟贴·新语丝读书论坛

送交者: sssa 于 2013-01-17, 10:51:41:

日前,郑球洋回到江西老家录制《深度观察》节目,节目现场,郑球洋讲述了自己11年旁听求学路的痛苦经历,却在现场引发嘉宾和观众的一致质疑。Mitbbs.com

不屑文凭放弃高考获北大教授曹文轩鼓励赴北大旁听Mitbbs.com

在节目现场,郑球洋说自己当年和韩寒等众多文学青年一样,热爱文学,2001年,他参加选拔出韩寒、郭敬明等少年作家的新概念作文大赛,也因此认识了作为评委的作家、北大教授曹文轩,他主动跟曹文轩教授写信打电话,曹教授鼓励他“你这么痴迷文学,可以来北大旁听”。Mitbbs.com

有了曹教授的鼓励,加之年少轻狂的他认为“文凭只是一张纸,不能证明自己的才华,应该去北大那样的学术殿堂,听钱理群、曹文轩等名师的课程,接受他们的熏陶,写出自己满意的作品,向社会证明。”当时成绩排年级第三的他,便毅然主动放弃高考,赴北大旁听,至今已有11年。Mitbbs.com

郑球洋说他最大的梦想就是成为他的偶像――沈从文那样的文学大家,然而他的临场反应,无论是现场作诗还是即兴对联,都没有显现出他的文学功底和才华,评论员石述思现场出了一副名对联的上联:“东西当铺当东西”,郑球洋对以:“南北烧饼卖烧饼。”Mitbbs.com

现场嘉宾和观众对他放弃高考,希望通过旁听而成为“沈从文”这个远大梦想的可行性提出了质疑。只有石述思对他表示了理解和鼓励:“人不轻狂枉少年,青春就是用来犯错误的。郑球洋只是拿自己的宝贵青春,来探索别人认为错误的道路。”Mitbbs.com

艰难求学食不果腹痛苦经历为何遭全场质疑Mitbbs.com

郑球洋追梦11年,给他的家庭带来深重的影响,甚至是灾难。郑球洋的老邻居郑有荣作为郑球洋父母的代言人,现身《深度观察》的演播厅,据郑有荣说,郑球洋的家庭十分贫困,他们村有100多户人家,郑球洋家是最困难的,母亲患有精神病无法劳作,父亲已步入花甲,身体不好,全家就靠这一个劳动力养活。Mitbbs.com

郑球洋离家的那个晚上,他的母亲哭了一夜,半年后,母亲得了精神分裂症,已经不认得他是谁。在节目现场,郑球洋回忆起母亲送别自己时的依依不舍,再回想到如今母亲在电话那头的漠然,这两个场景让这个在外求学十一载的游子,难以自控地放声大哭,这不仅是一个儿子未能尽孝的愧疚和自责,更是对自己的悔恨,如果他不离开,母亲也许不会这样。Mitbbs.com

然而,当初得知母亲的病情之后,他却并没有回家探望,而是选择继续留在北大,直到2005年,郑球洋才第一次回家,回家的原因也不是探望父母,而是因为他在北京的生活难以为继,需要家人伸出援手。Mitbbs.com

由于没有经济来源,郑球洋在北大的旁听生活过得食不果腹、举步维艰,他曾经整整7天7夜没吃过东西,最后不得不用变卖衣服换来的十几块钱买馒头充饥。因为无钱支付房租,他还曾被房东在大年三十之前赶出门,在北大的未名湖畔的寒风中挨过了一个痛苦的除夕夜。但这些并没有打动嘉宾和观众,一位大学生观众说:“一开始听你的故事我还感动流泪,听完你的家庭状况之后,我觉得你还是饿着吧!”Mitbbs.com

观众对郑球洋心生愤怒,然而先前支持过郑球洋的石述思却表示,他感到一种全方位的凄凉,他认为郑球洋追求的已经不是文学,也不是梦想,就是一种“成功”的欲望,不成功毋宁死,连亲人都不顾。“香港有一首歌,叫算你狠,可是这种狠,你也许得搭上人世间最宝贵的一些东西,比如亲情,比如爱情,再比如该在一个年龄,通过自己的奋斗获得的所有快乐。”Mitbbs.com

北大旁听生中出了不少名人,除了毛泽东、沈从文、丁玲等,还有柔石、瞿秋白等革命家,北大百年积淀的学术氛围,引无数学子心向往之。如今,郑球洋正式被北大录取,然而回溯交织着苦闷与希冀的旁听生涯,梦想和现实如何平衡?家人和遥不可知的前途谁更可贵?就如主持人涂磊在节目最后的寄语:“不要打着梦想的旗号,去伤害你的亲人,头顶理想主义的天空,脚踩现实主义的大地,心中充满爱,你才配谈理想。”




所有跟贴:


加跟贴

笔名: 密码: 注册笔名请按这里

标题:

内容: (BBCode使用说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