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行记 -- 美在路上 (19) 乌鲁木齐 (完)


所有跟贴·加跟贴·新语丝读书论坛

送交者: 湘女 于 2012-08-04, 22:58:41:

我们乘坐的是1043次火车(¥122,硬卧下),晚上8点多开车,第二天早上7点多到乌鲁木齐。火车票晚买了几天,没买到软卧。

上火车后,发现我的铺位在孩子们的隔壁,孩子们对面的下铺坐着一位小伙子和一位大妈。我先问大妈,能不能跟她换铺位,但她没吭声。我又问小伙子,他笑眯眯地说他的是中铺。正疑惑着,大妈说她的是上铺,这下铺没人。于是我们说好,晚上我睡这个铺位,大妈睡我的铺位。

小伙子是内地人,在乌鲁木齐工作,已经4年了。大妈是去看儿子的。隔壁是几位女教师,刚从敦煌旅游回来。

忽然闻到车厢里有烟味,问列车员可不可以开窗。列车员一口否定,“哪有烟味?没人抽烟。开什么窗,开窗都是风沙。” 我只得作罢。不过后来再也没出现过烟味了。

我看闲着无聊,拿出2副扑克牌,邀请小伙子和大妈和我们一起玩,但大妈说不会玩。于是儿子和小伙子一边,女儿和我一边玩起升级来,大妈观战。小伙子教了我们一个新玩法,那就是等庄家放好底牌后再反主牌,反主的人可以将庄家的底牌全换掉。这样一来,戏剧性就更大了。我们一直玩到熄灯。

车上还是老规矩,凭车票换车牌。半夜查票,要我和大妈各自睡回自己的铺位。早上醒来,看见大妈还是睡在下铺,问她什么时候下来的,大妈说:“我就没上去过。” 呵呵,厉害。

列车提前到了乌鲁木齐。

小伙子带我们乘坐1号轨道车(¥1),直接到我们预定的旅馆对面下车。

从小就听说新疆是个好地方,一路上我都睁大眼睛看,看有什么不一样。街道和建筑和内地的差不多,只是很多商店的汉语招牌上有小写的维语。轨道车里也是用汉语报完站名后,再用维语报一次。维语特别好听,委婉流畅。绝大部分当地人都看上去像汉族人,很难看见维族样子的。

车到一个广场时,看见中心花坛上有一个巨大的锤子镰刀党旗,党旗下是大写的标语“践行新疆精神,建设美好家园”。

我们住的旅馆(5星,双人房间加床 ¥1068)很新很大很气派。办入住手续时发生了问题,他们找不到我的订单。我问他们是否还有空房,有,但房价是¥2000多。于是我给携程打电话,问他们是怎么回事,我定的房间为什么没有了?携程查下来,发现是我定错日期了,定的是3天前我订房的那天日期,被自动取消了。原来是我自己犯了一个大错误,问携程有什么办法弥补。携程让我把电话给旅馆工作人员,他们协商下来的结果是按携程原价重新给我一间房,而且让我马上提前入住。太好了,谢谢携程。

上午就在旅馆休息,孩子们高兴终于睡上好床了(他们不习惯中国的硬床)。

下午,我们打车(¥15单程)去了新疆博物馆。司机是八十年代从内地去的,他说最近两年,私家车成倍增加,所以交通特别拥挤,尤其是去博物馆那边。

新疆博物馆(免费)真是一个好地方,出土文物很多,尤其是其古尸馆,有楼兰美女(3800年前的女干尸),哈密贵妇,且末汉子,东汉情侣,唐代高昌王国左卫大将军张雄等。非常值得一游。那天,我们还碰见一个美国中学生旅游团,4~5个日本和韩国的旅游团。

旁晚6点左右,我们打车(¥30单程)去著名的二道桥大巴扎。司机是一个胖小伙,他说现在交通拥挤,得走环线。我说没关系,正好可以看看周边。

二道桥充满异国情调,到处都是身穿民族服装的维族人,也有不少内地游客。

大巴扎里有很多商店,其中不少是周边国家来的外国人开的。卖纱巾,羊皮,刀具,地毯的特别多。女儿看上了一条白羊皮,开价¥400,她自己还价,¥250成交。

买完东西出来,看见大巴扎前的街边停着一辆黑色防暴车,车边有手持武器身穿黑色制服的防暴警察。警察们一动都不动的严密注视着过往人群,这让我想起来之前,所有的人都跟我们说天黑前一定要离开。

街边有一维族大叔在做冰激凌卖,一个旋转的大桶加一根长木棒就搅出了黄灿灿冰激凌,非常好玩。我们一人吃了一杯(¥5大杯,¥3小杯),味道不错。

吃完冰激凌后,我们就打车回旅馆。司机是回族人,爷爷辈就来新疆定居了。在他眼里,新疆是中国最好的地方,去内地旅游过,但不喜欢。他说女儿的羊皮买贵了,¥150还差不多。

第二天上午,我们打车去机场。司机是一帅小伙子,上车就聊天。聊到一个红灯时,我注意到没打表。

“嘿,没打表啊。” 司机闻言没说话。

“这可不对,我们事先没说不打表的。我们下车。” 我接着说。

“你说应该多少?” 司机终于开口了。

“我哪知道?”

“¥40。”

“¥40肯定太贵。”

“¥30。”

“还是太贵。出来前,我问过旅馆的人,应该不超过¥20。” 我这时想起前一天问过的。

“那就¥20。” 我点头同意。

红灯变绿了,拐一个弯就到了机场。我们付钱下车,相安无事。

就这样结束了西行,南飞回家。




所有跟贴:


加跟贴

笔名: 密码: 注册笔名请按这里

标题:

内容: (BBCode使用说明